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金属成矿带中。9-10号矿体赋存在志留-泥盆系马尔科纳组角岩中,MINA9、MINA10两个矿体实为同一矿体,只是被后期安山玢岩脉切割分成为两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连续,由一个主矿体组成,地表出露主矿体长1 450m,平均宽度100m。西部矿体走向近EW,倾向NW,倾角较缓;东部矿体走向NEE,倾角中等,围岩为角岩。矿体沿走向厚度稳定,9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变薄,10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增厚;由于后期氧化作用,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带。综合矿物学和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成矿分为7个成矿阶段,中-晚侏罗世(171~156 Ma)的磁铁矿阶段、磁铁矿-硫化物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马尔科纳铁矿的主要成矿期;早白垩世(110~101 Ma)出现脉状铁-铜-硫化物叠加矿化阶段。马尔科纳铁矿的成矿模式:板块的碰撞-俯冲,造成强烈的幔源岩浆活动,形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和高钾钙碱性岩的侵位,火山(岩浆)期后的含矿流体沿NEE向断裂侵位,磁铁矿聚集矿化,形成马尔科纳铁矿的主矿体;主成矿期后又弱的叠加矿化,与中基性岩脉和断裂一起改造、破坏了先期阶段的矿体。  相似文献   

2.
维西县瓜瓜子铜矿矿体呈似层状,沿下元古界雪龙山岩群中梁子岩组(Pt_1z)变质岩系之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矿石以黄铜矿化的构造角砾岩、碎裂岩为主。属中-低温含矿热液沿层间破碎带充填-交代富集成矿,矿体两端及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  相似文献   

4.
云南墨江出洞铅锌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沿断层(F_3)构造破碎带分布,矿体的产状与断层产状基本一致,成矿体明显受断层构造及地层岩性(C_2x~2)的控制。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程加云  卫成治 《安徽地质》2010,20(2):109-111
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化蚀变,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初步认为本矿床应与双庙旋回晚期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初步认为下步找矿方向应继续在龙门院组底部的第一岩性段的矿化蚀变带中沿矿体倾向方向深部和沿走向方向寻找深部矿体.  相似文献   

6.
杨发成金矿矿体赋存于哀牢山断裂带(F_1)之次一级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沿构造破碎带分布,矿体近矿围岩为元古界小羊街组上亚组(Ptx~b)石英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沿哀牢山断裂(F_1)及其次级断裂带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巧家县坝统铅锌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沿断层破碎带产出,矿体的形态与分布明显受F1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围岩为碎裂状白云岩;矿床成因属产于碳酸盐岩中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8.
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第三段(∈1y3),整个矿区分为北、中、南三个矿段(8条矿体),本文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中段磷矿体进行厚度、品位变化研究。从空间分布上看,矿区中段Ⅱ-Ⅲ品级矿体厚度沿走向总体较为稳定,不同品级的矿体沿倾向厚度有所变化。Ⅱ品级矿主要集中出露于地表及浅部,往深部随风化程度减弱而渐变为Ⅲ品级矿或Ⅳ品级矿;因此矿体品位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广西盘龙-朋村铅锌矿均位于大瑶山铅锌成矿带之西南端,盘龙-朋村铅锌矿总体上沿北东向构造线呈近等距分布,单个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中泥盆统四排组中-上段(D2s2-3)白云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大致相同。盘龙-朋村铅锌矿均属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展布受同生断层影响下的多级沉积盆地控制。在盘龙-古立-朋村之间地下深部及已知矿体上下盘岩层中,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大平掌铜矿位于滇西澜沧江火山岩带的中南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纪-石炭纪的一套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中,矿体具明显的"上层下脉"双层结构特征,即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细脉-浸染状矿体。矿床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特征矿床。矿石的金属矿物为铜-铅-锌-金-银矿物组合为主,矿化及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沿矿区北西向控岩控矿构造带南北两端及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胶东玲珑金矿田是著名的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产地,近年深部找矿发现了资源量超过600 t的蚀变岩型巨型金矿床,深入研究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有助于指导该区进一步的深部找矿。利用375个钻孔资料建立了玲南-水旺庄巨型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分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和主要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矿床由3个主矿体组成,矿体沿招平断裂北段的九曲蒋家断裂和破头青断裂主裂面下盘分布。赋矿断裂沿走向呈舒缓波状,沿倾向由浅到深由陡变缓且呈阶梯状。矿体厚度的三维分布沿走向和倾向均呈现厚—薄相间变化,矿体品位与厚度相关系数为0.192,矿体品位×厚度的三维分布构成了4处矿化富集区。分析表明,断裂表面坡度变化较大区域易于矿体富集,且矿体主要富集在坡度较缓部位。由此认为,断裂倾角变化是金矿化富集的关键因素,深部找矿应注重对断裂倾角变化的研究和探测。  相似文献   

12.
宜良县狮子山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及透镜状,沿北东向层间断裂构造展布,致使矿体产状与围岩近乎一致,矿体围岩为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Z_2d)碳质砂泥质薄-中层状白云岩,矿层除构造控制外,也与特定的岩性有一定关系。矿体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黄铁矿化、重晶石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17,32(3):505-508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计算过程中,矿体圈连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矿体外推的地质问题。其中,矿体外推的介质为储量计算剖面图和矿体中段水平投影图,矿体外推方式根据外推介质的不同分为沿走向外推和沿倾向外推。此外,根据有无探矿工程的限制可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矿体外推起点为有探矿工程控制的矿体边缘样品工程,矿体外推长度分为"尖灭1/2工程间距、尖推=1/2工程间距、平推=1/4工程间距",外推矿体任何部位厚度必须小于矿体外推起点处矿体厚度。矿体外推与资源/储量分类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外推矿体的资源量类型应为333。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我队自76年5月份起,对矿区进行深部地质勘探,主要是探清490米标高以下矿体延伸情况,对各矿体沿走向延长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并力求发现隐状盲矿体。工作范围从第四至第九勘探线,深度为290-490米。历时四年半的时间,共完成钻孔17个,  相似文献   

15.
基于291个钻孔资料建立了大尹格庄-曹家洼金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剖析了金矿床的三维空间特征,指出了深部找矿方向。矿床主要由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组成,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下盘,主要分布在0~-1740 m标高之间。赋矿的招平断裂表面起伏变化明显,表现出浅部倾角较陡,向深部逐渐变缓的特征。招平断裂及金矿体受后期断裂切割。将被切割的矿体复原后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表明,主矿体厚度三维分布不均匀,呈厚、薄相间分布;主矿体品位分布较均匀,厚度较大区域品位也较高,二者相关系数为0.352;厚度×品位三维分布显示了明显的NEE向侧伏特征,侧伏向75°。矿床有4个矿化富集段,其空间位置与断裂倾角沿倾向呈现的三段陡-缓转折和相对缓倾角位置吻合,构成阶梯成矿特征。这说明,断裂倾角变化对金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今后找矿中应重视对断裂倾角变化的研究和探测。分析认为,①-1与Ⅰ-2号矿体之间、Ⅰ-2号矿体北侧、沿②-69矿体75°方向延深位置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研究成果为该矿床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云龙县荒田铜铅银矿位于兰坪-思茅拗陷中轴断裂带北段,其矿体呈串珠状沿矿区近南北西断裂展布,而单个矿体则以似层状、脉状交代-充填于次级构造裂隙中,构造控矿十分明显,近矿围岩均为下白垩统南新组(K_1n)碎屑岩。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二官营萤石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状沿断层破碎带产出,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矿体围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为碳酸盐岩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正照片说明:a.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长坡-铜坑矿床(铜坑505 m中段)92号矿体中沿透镜状灰岩交代形成的锡石-硫化物矿石(中间灰白色部分为灰岩,周围黑色部分为硅质页岩)(王登红摄于1991年7月20日);b.广西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长坡-铜坑矿床(长坡530 m中段)91号矿体中沿层交代的锡石-硫化物矿石(中间白色部分为灰岩)(王登红摄于1991年7月19日);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系统总结,认为从岩体内部到外接触带,矿化样式以"脉-块体-层-脉"的内外多元结构模式产出:岩体内部Au-Fe(Cu)矿体呈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Au-Fe-Cu矿体以大透镜状、块体状在矽卡岩带中断续产出;外带Au-Fe、Pb-Ag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间破碎带产出;远程带Au-Fe矿体呈小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矿体对应的矿物组合、成矿元素和蚀变分带具有自高温到低温的分布规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矽卡岩、晚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以及碳酸盐五个热液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包裹体、富含CO_2三相包裹体等四类。成矿年龄为36.46 Ma—39.44 Ma,与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35.00 Ma—36.72 Ma基本一致。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0.7~2.2km。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组碳酸盐岩(T_2b)+多期断裂构造系统(接触带构造、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不整合面构造)+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位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