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福建省地震构造人工地震爆破观测"项目中跨越海峡人工爆破科学实验的现场夜间实时通信任务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人工地震爆破现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运用检验了方案的可行性,为地震现场全天候的灾情收集能力做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段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1,36(4):1379-1385
地震台网记录的人工爆破事件波形特征与天然地震有相似之处,如果不能及时的予以识别和筛选,会混淆依此记录所建立的地震目录,影响日后地震学的研究工作.因此连续地震信号中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的识别分离有助于破坏性构造地震的监测预警.同时,随着地震仪的大规模部署以及建设行业活动的持续增强,记录的爆破事件增多,增大了识别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为了解决人工识别天然地震与爆破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一个具有13层深度的网络模型(CNN-Epq13),选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历史地震记录和人工爆破记录,利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采用TFrecord文件形式作为训练集,训练得出事件类别识别模型.此模型在训练中识别准确率为98.438%,损失为0.0646.用新的数据进行测试,模型能准确识别事件类别,区分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可以进一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爆破检验区域地震台网地震定位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2015年6月珠江口海陆联合地震构造探测项目人工爆破资料,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3种常用地震定位方法,对6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分析,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位置进行对比,验证地震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当地震定位数据满足台网分布方位均匀度ΔU≤0.35、次空隙角(S_(gap))≤160°时,广东地区地震震中定位精度优于3 km。  相似文献   

4.
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波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反射波、面波、瑞利波等不同的角度,从波形上分析了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的区别,从而在地震定位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并把此方法应用在北京台网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对琼北地区确定性井下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波形特征进行梳理,分析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波不同判据特征。结果表明:P波初动方向、振幅比是识别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的2个主要判据;尾波持续时间、S波最大振幅与持续时间比可作为识别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的一般判据;发震时间可根据事件的强度、规律性,并结合其他判据,仅作为识别过程中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地震和爆破时频域能量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CDSN乌鲁木齐台记录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在时频域的能量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同一台站记录的不同当量的人工爆破具有相似的时频变化规律,而天然地震能量分布却存在较大差别。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的时频域能量分布谱图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识别人工爆破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爱国  刘贤伦 《内陆地震》2002,16(4):337-345
选取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的乌鲁木齐市附近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资料 ,运用波谱分析、波形空间线性度等方法作对比研究 ,发现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波谱特征量和波形空间线性度多数情况下差异较大。在震级与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 ,主要差异表现在天然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 fc P和 fc S明显大于人工爆破 ,两者比值约为 2∶ 1 ;天然地震的最大谱值比 Ωm P/ Ωm S也明显大于人工爆破 ,两者比值约为 3∶ 1 ;地震 P波功率谱的频谱特征量 fm W、Δf W也比人工爆破大很多。这些差异可以作为识别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测震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小地震与人工爆破记录的时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atlab软件,编制了对近震记录进行时-频分析试验研究的程序,搜集2006—2008年间首都圈地区震级介于ML2.4~2.7的5次天然地震和5次人工爆破的27个台站的宽频带记录,根据震中距离的相似性挑选5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地震,分析其时频特征。对于所有的数据都给出其三分向的时频图、原始波形图和频谱图,以及水平向和三分向的叠加图。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的记录具有明显不同的时频特征,天然地震的时频呈现出"多峰"特征,而人工爆破的时频分布则相对"少峰";天然地震的时频峰值分布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人工爆破的峰值则分布在频率较低的相对狭窄的范围内。通过以上实践,发现时频分析在分析不同时间点的频谱信息以及整个数据的时频分布特点时比傅里叶变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南丹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的数字波形记录资料,采用波形对比方法,分析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在P波平均周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为今后区分该大厂矿区爆破与天然地震提供判定判据。。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李莹  惠杨  国艳 《防灾减灾学报》2021,37(4):52-56,68
辽宁省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能够解决"值班信息上报速度慢"、"人工上报信息错误率高"、"震区灾情收集效率低"等值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系统是根据服务对象及业务流程等需求建立的"一体化应急综合值守自动响应体系",它将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的值班值守工作纳入地震体系和政务系统建设当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值班值守管理、信息报送平台和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同时提升了值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了地震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的快速收集、编报、传递及处理,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震区灾情收集能力和地震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Matlab的小波变换方法,对山西省数字化台网记录的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进行了6层多尺度分解,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爆破、塌陷与地震信号在各层分解后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为识别非天然地震中的爆破、塌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4.
刘更宁  汤连生  戚玉亮  桑海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037-1041,1059
结合某沉管隧道沉管段基槽开挖工程,采用爆破动态效应的现场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探索水下爆破水中冲击波和爆破地震波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动态效应特性。研究表明:(1)与地震波的峰值压力值相比,浅水条件下钻孔爆破水中冲击波压力值较小,传播速度也没有地震波快,特定情况下,在考量岸边堤岸及岸边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可以忽略水冲击波的影响;(2)对于不同区域爆破施工来说,应根据其距离被保护对象的远近,选择各允许最大药量中的最小值作为最大爆破控制药量。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爆破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对爆破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由桩尖输入实测爆破地震波,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群桩基础中每个桩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应力幅值均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分布,桩与承台的接合部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还会发生几次振动,但是这些振动产生的影响要小于爆破地震产生的影响,这与实测结果相符合;爆破地震波冲击下,群桩基础中,角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但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中心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直至衰减为零。  相似文献   

16.
Izvestiya, Physics of the Solid Earth -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of blasting operations to the energy balance of seismic processes. Although the progress in blasting...  相似文献   

17.
统计曹妃甸地震台网成立以来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对比天然地震和化学爆炸、矿爆的波形,发现天然地震与爆破震相特征在P波初动、周期、波形衰减及振幅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并对波形进行频谱分析,进一步识别天然地震及爆破。  相似文献   

18.
南阳淅川喀斯特地貌区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河南测震台网记录的南阳淅川喀斯特地貌地区地震波形特征,从初动方向、AS/AP振幅比、反射波PmP与Pg到时差、直达波Pg视速度,与河南省汝阳矿区工程爆破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波形特征较为相似,但喀斯特地貌地区地震仍具有典型地震特征,如:初动方向呈四象限分布,振幅比远大于3,反射波记录较弱,Pg波视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地震台网2009年1月—2014年4月地震观测报告数据为基础,并在前人对该区域地壳速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震、爆破及塌陷的震相速度拟合曲线与折合走时曲线等结果,确定初始模型及扰动范围。再采用Hyposat定位程序对地震资料进行“试错”,最终确定了可供台网日常使用的地壳速度模型及各层的波速比结果,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2015模型比1985模型的定位走时残差小,震中位置偏差减小,确定的实测爆破地震位置参数更准确。2015模型较1985模型更符合陕西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