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淮南地区上前寒武系为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发育比较完整,出露连续,生物丰富。有连续的青白口纪至震旦纪的海相地层存在,为我国南、北方上前寒武系的衔接、对比提供了线索。特别是其中所产的后生生物对确定地层时代、对比以及古生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南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非洲南部和苏联陆续发现的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体化石,仅见于文德期(Vendian)和伊迪卡拉期(Ediacaran),即不早于库塔  相似文献   

4.
二十几年前,我提出了文德这一名称(文德系、文德杂岩、文德植系),以前在地层表中把这些沉积划分为俄罗斯地台的寒武系(含有古老的管状无骨骼化石的兰泥的波罗的群)。“文德”这一名称提出后很快在苏联被采纳了。在1957年我曾提出作为全大陆震旦最晚期的命名(在巴黎国际寒武及前寒武系划分会议上)。广泛传播这一概念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的两本综合著作(上前寒武系,1963,1968),关于俄罗斯地台及全苏的上元古界(上前寒武系),及提交在印度召开的22届国际地质会议的资料(1964)。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晚前寒武纪有生物存在没有任何疑义,不仅有动物,而且也有植物化石,起先在上前寒武系发现了无硬壳后生动物化石印痕;后来发现凝源类的角质外壳,或称为碳酸盐藻类一迭层石及核形石。每一种生物化石对于前寒武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都起着很大作用。过去认为后生动物仅存在于晚前寒武纪上部地层中,并成带分布,不久前发现他们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7.
杨兴莲  赵元龙 《贵州地质》2004,21(4):281-281
随着早期后生生物研究的深入,贵州寒武系的门类化石发现也愈来愈多,海绵动物化石就是其中一个门类。  相似文献   

8.
陕西洛南中元古代的具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绪  翦万筹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97-106,T001
文中所描述的化石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具壳动物化石并首次发现于中元古代洛南群巡检司组的底部。根据洛南地区前寒武系的地层层序、同位素年龄以及叠层石的组合特征等,与天津蓟县剖面对比,巡检司组与蓟县的雾迷山组相当,已为国内外学者熟知,其推测年龄约为1200Ma。文中着重于对化石材料的形态描述,共描述了4属(其中新属2个),6个新种,1个相似种。这些材料说明1200Ma前已存在着具壳的后生动物。  相似文献   

9.
一、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的生物地层对比在巴西上前寒武系地层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化石。在巴西的前寒武系地层中,目前已知有迭层石产地达15处以上,而微化石及可能的微化石的产地也有十余处,还有无烟煤和可疑化石。从1971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帮布威群(Bambaui)中首次发现清楚的迭层石(Conophyton)以来,就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迭层石的生物地层。从那以后,在巴西的东南部帮布威群及与其相当的网申吉(Acungui)群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古老  相似文献   

10.
宁强选将坪地区地处扬子地台北缘,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阶地层发育较全、小壳动物化石比较丰富,且是开展地质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五十年代就发现有古老的动物化石,七十年代中期引起了一些地层学者的重视,开始了小壳化石的研究,但对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福泉桅杆坪地区寒武系底部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以炭质印模的形式保存有大量宏观后生动物化石.化石微细特征保存较差,多属于疑难化石.该化石组合以化石个体较大的蠕虫状化石和疑似杆壁虫类化石为优势分子,还常见管状类化石、遗迹化石,以及少量的软舌螺、海绵骨针等化石碎片.该化石组合紧位于镍钼多金属层之上,与遵义等地区的松林生物群(牛蹄塘组下生物群)的层位相当,化石组成基本一致,但优势生物存在明显差异.福泉地区牛蹄塘组蠕虫状化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寒武系牛蹄塘组的生物群面貌,为研究早期后生动物演化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信息.对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研究,也必将为这种特殊生物群的古环境恢复和埋藏学研究提供有利的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的古老动物群及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忠华 《地质科学》1977,12(2):118-128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皱节虫科(Sabelliditidae)的化石(图版Ⅲ,图2)在前寒武纪和寒武纪沉积内均大量发现,最近此种化石还发现于苏联的中里菲界(约11亿年),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4.
四川峨眉、甘洛等地寒武纪早期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震旦系上统上部至寒武系下统最低三叶虫化石层位以下,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它们从寒武系底部向上,逐渐丰富多样,并与小壳动物化石同时存在,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  相似文献   

15.
在西非,相当于苏联地质学者所称里菲系的上前寒武系和相当于文德系或称始寒武系的终前寒武系或前寒武系顶部,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因为,在托德尼(Toaudeni)盆地和沃尔特(Volta)盆地中可以见到,以冰碛层开始的绿色泥质岩建造为代表的前寒武系顶部地层不整合于沃尔特盆地中的以夹有灰岩和白云岩的碎屑岩建造为代表的上前寒武系地层之上。西非和中非的显生宇下界不详。令人满意的地层化石通常产于寒武—奥陶系界限或甚至在志留系中。显生宇和隐生宇的界线亦不详,通常其间产有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层。  相似文献   

16.
华洪  胡云绪 《西北地质科学》1997,18(1):70-75,T001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生物史上最早的后生动物是伊迪卡拉动物群,由软躯印痕化石组成,多数学者认为是刺胞动物,年代约6 ̄7亿年前,而多门类骨骼化石的出现则是寒武系底界的标志。震旦晚期虽有少量报道,但其层位不低于陆山陀组。但是,陈耳化石因其年代古老(12亿年)而又显示多样的贝壳或骨骼的性质,学术界反映谨慎,认为将其归为可疑化石较为可靠。笔者从化石的保存特征、形态组合面貌、有机与无机成分分析和结构构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贵州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贵州的震旦系、寒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解决华中—西南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及其对比的重要地区。1974年以来,不少单位在织金、纳雍、清镇和习水等地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带壳动物化石。本文着重讨论贵州震旦系、寒武系的分界,及与相关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是研究我国寒武系的重要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英人勃朗(J.C.Brown,1913)调查滇西地质时,将滇西的变质岩系统称为“高良系”,时代属前寒武纪。对滇西有化石依据寒武系的发现,则首推孙云铸(1939),他在保山县蒲缥孔雀寺棕黄色页岩中采到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Agnostus cyclopygeTullberg,Soukia acamus(Walcott),S.grabaui Sun,Quadraticephalusyunnanensis Sun,Tsinania sp.,Xenostegium sp.等,将此段地层命名为“保山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微生物席建造物的叠层石记录了大量的古环境和古地理信息,在豫西寒武系出露18层叠层石,以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为基础,依据各组段叠层石丰度(层厚度)和分异度(形态类型)的演化,将豫西寒武纪叠层石划分为6个演化组合。从叠层石组合的微观纹层、微生物化石及其微生物席演化等方面,结合沉积学和生物化石特征,探讨了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幕式演化,分别为微生物岩-叠层石演化幕和微生物岩-灰岩演化幕。以中寒武世灰岩中微生物岩与遗迹化石的密度关系为例,并从整个寒武纪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化石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叠层石微生物岩演化与后生动物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剖面在苏联境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里菲系层型剖面,闸明此剖面中核形石的垂向分布情况,对于上前寒武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意义很大。乌楚尔—马亚区上前寒武系地层研究较早,发表的文章也较多。先后有德泽瓦诺夫(1939.1943.1946),亚尔莫留克(1946.1956),C.B.努日诺夫(1967)等人对乌楚尔—马亚地区上前寒武系进行了划分。最近又有阿尔丹地质队(1965)科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