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桃江半边山含金斑岩特征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振襄 《湖南地质》1994,13(4):212-216,198
半边山含金斑岩,赋存于桃江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冷家溪群中,已发现12条岩脉,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金以细粒自然金为主。金矿化主要富集在石英斑岩内的石英脉、蚀变带及其接触破碎带中。它的发现,具有现实意义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半边山含金斑岩体产于桃江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之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推测时代可能属燕山期。金矿化主要富集于斑岩体内的石英脉、接触破碎带及蚀变带中。斑岩体以石英斑岩为主。在富集地段金矿化断续约150-250m,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乌拉山金矿113号含金石英脉为例,论述了含金剪切带岩石的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对含金石英脉近百个岩石薄片的系统分析鉴定,对组成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矿物(石英、长石)和典型显微构造进行对比,分析了含金石英脉显微构造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113号含金石英脉是通过韧性变形,后期转化为脆性变形所形成的应变石英脉,是早期无金石英经变形改造和金矿化作用的结果,属含金剪切带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再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鲁山县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清海 《河南地质》1992,10(4):259-263
本文系统介绍了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含金石英脉与韧性剪切带内在的成生关系,指出了韧性剪切带内的次级R、R‘、P、P‘和D组剪切裂隙是含金热液运移的通道,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含金石英脉最有利的赋存空间,最后确认含石英脉属同韧性剪切型金矿脉。  相似文献   

5.
河北金厂峪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厂峪金矿是我国华北板块北缘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产在晚太古宙褶皱绿岩带中,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含金钠长石脉和含金石英脉两种.控矿构造研究表明,在两期区域性褶皱作用下,形成的金厂峪复背斜及与之相关的北北东向挤压片理化带是金厂峪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在片理化和蚀变过程中围岩斜长角闪岩的Fe2O3、CaO、MgO等成分被明显带出,...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海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构造一岩浆活动、热液形成及演化、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等方面规律阐述了海沟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海沟金矿床是一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大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受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延伸稳定,矿化均匀.且被围限在海沟岩体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体侵位及热液形成、容矿构造形成及石英脉充填、微细裂隙形成及富集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产出的主要类型是人所共知的,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们特别注意石英脉,一般的野外工作常常见到石英脉,但是,含金石英脉有什么特点?它与不含金石英脉有何不同? 从物理性状上看,含金石英脉常有铁染现象,外观上往往呈褐黄色或浅褐色。在脉的裂隙或与围岩接触的边缘褐色显得更深,有时呈褐红色。其次较常见的还有烟灰色,乳白色。含金石英脉往往多裂隙,有时在裂隙或节理上有细脉状或薄层状、浸染状的黄铁矿。有些含金石英脉,因风化石英呈多孔的不规则块状,有时被粘土质矿物包裹,不连续地出现在褐红色的粘土质风化、氧化带中。不含金石英脉大多数呈白色或无色透明,石英较纯净,无黄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地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是石英脉型,本区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截然不同的石英脉。本文作者阐述了含金石英脉的特征,尤其是含金石英脉标型特征;同时得出结论:本区含金石英脉,分布于奥陶纪中酸性岩浆岩带附近,走向为近东西向,且地表表现为呈浅灰—灰白色、透明度低、网格状破裂、裂隙中有大量黄色、褐色次生矿物的石英脉可作为本区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9.
王立生  高洪兴 《地质论评》1965,23(5):365-371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燕山沉降带,区内地层以前震旦系混合片麻岩为主,含金石英脉广泛发育其中,矿区南北两侧由震旦系组成;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岩株沿近东西向断裂带发育,呈串珠状排列;岩体两侧直径约十公里范围内的次一级断裂裂隙带内,热液型石英脉十分发育,石英脉内均含有不定量的硫化物,部分石英脉含金。  相似文献   

10.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准噶尔金矿属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型金矿。从有利于找矿角度出发,根据含金石英脉所产出的条件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类型。其中以产于玄武岩中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附近的含金石英脉意义较大。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附近及断裂破碎带是成矿最有利部位,因此是今后找矿的主要地段。而已知矿床的深部及其外围找矿的潜力极大,重要矿带上发现新矿床、寻找新类型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安大略的瓦瓦北东80公里处的1.6公里的瓦瓦绿岩带内,太古宙花岗质岩石中出露含金石英脉体系。雷纳比(Renabie)矿区含金石英脉向西延伸约850米,陡倾,从地表向下延伸至少达950米深处。矿体围岩达30米宽、210米长。布朗米库(Braminco)的六条含金石英脉走向从北到北西向,陡倾,脉宽达20米。长石被蚀变形成石英+方解  相似文献   

13.
抱板金矿带产于戈枕脆韧性剪切断裂带西侧中元古代花岗岩体内接触带上。有剪切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含金伟晶岩型三种主要类型的矿床,以前一类最为重要。经多年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不同,具多期成矿的特点。含金伟晶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海西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岩浆热液;含金剪切带的糜棱岩型金矿化发生于印支期;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与燕山期安玄玢岩同源的深部岩浆,  相似文献   

14.
康家沟金矿属绿岩带型金矿。矿床(体)产于韧性剪切带中。NEE向构造为储矿(导矿)构造。矿床(体)由含金石英脉与其间蚀变岩组成。品位高低决定于含金石英脉的数量。含铁石英岩及其周围糜棱岩化带为近矿围岩。  相似文献   

15.
金矿赋存于晚古生代第一期闪长岩体、小新街断裂两侧次一级断层破碎带含金石英脉中.原生矿石中以粒状自然金为主,粗粒—细粒.尚见叶片状、针尖状、不规则状金.含金石英脉有四个成生阶段,以第二、第三阶段含金性较好.矿床属中—高温闪长岩次级压扭性断裂中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部金窝子金矿成因讨论: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陈富文  李华芹 《地质论评》1999,45(3):247-253
金窝子金矿床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构造上位于西柏利亚,塔里木哈联克斯坦和中朝古 块的交汇部位,是新疆东部地区重要的金矿床。基于90%左右的矿体以含金石英脉形式集中分布于金窝子花岗闪长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中,而其余10%的含金石英网脉散布于邻近岩体的围岩破碎带中,多数者认为该矿床与花岗闪长质岩浆的侵位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并主张围岩破碎带中的含金石英网脉的形成时代早于岩体中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17.
沈光银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3):206-209,223
北干沟金矿床是韧性剪切带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韧性剪切带以发育糜棱岩和片理化带为特征,应变强度和退化变质作用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强,并形成鞘褶皱;韧性构造岩具有分带性;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心部位的石英脉是主要的含金脉体;韧性剪切带的形态、活动阶段及韧性剪切变质岩的分带性对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1万土壤测量圈定异常11处,1:1万激电测量圈定异常5处,1:1万地磁测量圈定异常3处。III号含金石英脉,该含金石英脉为地质填图发现,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南西西,倾角25°,长度近80 m,宽约0.5~0.7 m,拣块样金1.37×10~(-6)。II-1矿化蚀变带由TC2、3、4、6控制,长200 m,走向北北东,为铜矿(化)带,其中铜矿(化)体视宽度0.8 m,铜品位1.15%。II-2钨铋铜矿(化)带由TC1-TC7控制,长约500 m。I蚀变带由三条铜矿(化)石英脉构成,控制长100 m。其中C275-2、3号异常呈北东走向的带状异常,与航磁蒙C-2007-275异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130余件含金石英脉及不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试样,查明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配合其它预测含金石英脉的测量方法,提出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预测靶区,经过初步验证,预测基本上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测试了130余件含金石英脉及不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试样,查明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特征,同时配合其它预测含金石英脉的测量方法,提出了该区含金石英脉的预测靶区,经过初步验证,预测基本上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