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福建等海域养殖皱纹盘鲍度夏死亡率高的现象,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条件,对皱纹盘鲍幼鲍和1龄鲍死亡率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设定了皱纹盘鲍海上养殖盐度、温度和溶解氧预警阈值。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对皱纹盘鲍的死亡率影响显著,在水温24~27℃时,盐度20是幼鲍和1龄鲍试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的临界点,盐度预警阈值为22;高温胁迫对皱纹盘鲍的死亡率影响显著,温度28℃是幼鲍和1龄鲍试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的临界点,温度预警阈值为27℃;皱纹盘鲍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在水温26℃,盐度为30,溶解氧低于2.0mg/L时,开始大量死亡,溶解氧预警阈值为3.5mg/L;高温胁迫和低盐胁迫对皱纹盘鲍的死亡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温度升高,低盐耐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皱纹盘鲍3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运输水体温度和幼虫密度对运输后幼虫存活率和变态率影响的研究。实验采用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13、16和20℃),每一温度梯度下设置4个幼虫运输密度梯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个幼虫/ml),共12个实验处理,每个处理均设置3个重复组;同时研究了高密度幼虫运输条件下水体溶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密度因子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皱纹盘鲍幼虫的存活率和附着率有极显著影响(P0.001),且多重比较表明在条件为水温为16℃,密度为150幼虫/ml下,是最适宜皱纹盘鲍幼虫的运输。本实验同时揭示12 h运输时间内皱纹盘鲍3日龄幼虫具备能耐受低氧水体环境能力(溶解氧DO2 mg/L)。本研究为皱纹盘鲍异地采苗、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也在皱纹盘鲍幼虫增殖放流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大规模EST的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其基因组转录本的基本特征并为皱纹盘鲍中开发EST-SSR功能性标记奠定基础,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5784条皱纹盘鲍EST序列进行EST-SSR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皱纹盘鲍EST中串联重复序列类型丰富;(2)皱纹盘鲍EST Gene Ontology注释序列SSR类型单一;(3)皱纹盘鲍EST-SSR分布广泛富,是EST-SSR标记开发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为我国原产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我国辽东和山东半岛等黄渤海海区,自古被誉为海珍之冠。我国皱纹盘鲍的资源调查、增养殖相关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苗的试验性底播及人工养殖。鲍野生资源随着过度采捕而急剧下降,我国开始通过底播增养殖工作以恢复皱纹盘鲍的生物资源,其中底播养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物资源恢复与增殖未能取得理想效果。20世纪90年代皱纹盘鲍杂交技术获得突破并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我国鲍养殖产业南移,目前福建养殖鲍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7%,而北方海区底播增养殖产业受养殖周期、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冲击,以及底播越冬期间高死亡率等问题制约,已严重萎缩。自2009年起,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相关研发及产业单位合作建立皱纹盘鲍底播型海洋牧场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平台,进而于2013年提出并实施了"北鲍北养"产业计划。通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部分地区的底播皱纹盘鲍已进入商业性收获等显著进展。本文针对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产业中亟需解决问题、发展目标、可实现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对河流弧菌-Ⅱ苗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II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与肝素和菌液铵一定比例混合后,置湿盒内37℃培养30min,取一滴涂片,吕氏液染色后观察,用该病原菌制做菌苗,大量扩增病原菌,用0.1%-1.0%的甲醛洗下菌苔,处理  相似文献   

7.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洋生物资源,以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居海产八珍之首。由于资源的过度采捕、日益增加的养殖活动及海区环境污染等,可能会使皱纹盘鲍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到其适合度。为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完善皱纹盘鲍苗种繁育技术工艺,对我国近海皱纹盘鲍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是研究海洋贝类遗传结构与变异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种海洋贝类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得到研究(张国范,1992;张国范等, 1993),皱纹盘鲍日本分布区不同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研究也有相关报道(Fu jino et al., 1978)。本文作者采用等位基因酶电泳技术,随机选取了2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皱纹盘鲍我国分布区内四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研究,为我国皱纹盘鲍种质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对河流弧菌-Ⅱ苗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Ⅱ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与肝素和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湿盒内37℃培养30min,取一滴涂片,吕氏液染色后观察。用该病原菌制做菌苗,大量扩增病原菌,用0.1%-1.0%的甲醛洗下菌苔,处理24-120h,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除掉甲醛;再用生理盐水稀释到所需浓度。通过反复传代降低毒性,制成活菌苗。用两种菌苗在稚鲍、一龄鲍(2-3cm)和成鲍(6-8cm)上实验。结果表明,鲍的血淋巴细胞约有三种,三种细胞都有吞噬细菌的能力,有的细胞象变形虫样变形,在细胞膜上吸附着很多细菌,有的细菌已被吞到细胞内;该病原菌可同鲍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菌苗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成活率约50%以上。由上述结果可见,皱纹盘鲍的血淋巴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的能力,在菌苗的作用下,血淋巴细胞增殖并活跃地吞噬异源致病菌,同时鲍血液中的免疫因子也被激活,参与免疫的过程,使皱纹盘鲍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方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中国皱纹盘鲍壳体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皱纹盘鲍壳体矿物成分包括文石、方解石、白云石3种,文石属于主要成分,另两者属于次要组分;从皱纹盘鲍生长的幼体到成体,壳体的矿物组成中文石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方解石的比例逐渐增加,而白云石含量基本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 (H 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 ,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 ,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 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为感染的靶细胞 ,造成细胞微绒毛全部或部分破坏 ,细胞功能丧失 ,是造成养殖皱纹盘鲍病害发生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几种鲍壳主要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澄宇 《台湾海峡》2001,20(1):80-83
本研究对九孔鲍和皱纹盘鲍鲍壳的几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这两种鲍不同鲍龄鲍壳的化学成分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鲍鲍壳在总氮和磷含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磷、铁、锡和铅和含量上成鲍明显大于幼鲍。  相似文献   

12.
日本盘鲍×皱纹盘鲍子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通过对日本盘鲍 (D)、皱纹盘鲍 (H)及其二者的正反杂交子代 D♀× H♂ (DH)、D♂× H♀ (HD)四样本的基因组 DNA进行 RAPD标记分析。探讨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从 4 0个随机引物 (OPK,OPV系列 )中筛选出 12个引物进行扩增 ,共得到 113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 ,多态率占 4 3.3%。其中四群体各有其特异扩增位点。另外 D与 DH,H与 HD及 D与 DH,HD等间亦存在共享片段。四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各自为 0 .798(H)、0 .799(D)、0 .777(HD)、0 .788(DH)。可见正反杂交子代群体内相似性指数皆低于两亲本 ,这表明杂种子代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更大些。皱纹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76 ,0 .0 95,而日本盘鲍与其正反杂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 0 .0 31,0 .0 33,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这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距离不是对等的 ,而是更偏向日本盘鲍。  相似文献   

13.
黄万红 《台湾海峡》2005,24(4):526-532
在福建沿海养殖的九孔鲍不论是成鲍还是幼鲍均经常发生脓疱病,死亡率可达 50%-60%,其症状与皱纹盘鲍脓疱病相似,但对药物的敏感性却不同.研究发现: 导致福建省的九孔鲍发生脓疱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而非 河流弧菌(V.fluvialis).其对多数药物不敏感,在43种抗菌药物中只对呋喃妥因、氯霉 素、痢特灵等中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类药物则完全不敏感.由于上述 药物已被列为禁用渔药而不宜使用,故生产中应以新研制的无公害防治药物替代.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 ThePacificabaloneHaliotisdiscushannaiisan importantspeciesinthecoastalfisheriesofnorthern China,andisofhighcommercialvalue.Thepro ductionofcultureseedsfortheabalonebeganin Chinaintheearly1980s.Duringthelasttwodec ades,productionofabalonehasi…  相似文献   

15.
16.
皱纹盘鲍杂交幼鲍闽东内湾度夏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在闽东内湾度夏的生长与存活,以山东荣成两家育苗场培育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交鲍幼鲍(XXK、DY)、福建东山岛培育的盘鲍H.discus discus幼鲍(DS)为材料,分别运输至福建霞浦内湾长腰海区、山东荣成爱连湾进行度夏培育.各幼鲍组XXK、DY、DS均为1龄苗种,起始壳长分别为31.51 mm±2.66 mm、30.76 mm±3.30 mm、30.63 mm±2.57 mm,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个月的培育,在南方闽东内湾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组壳长的日增长率达95.34 μm/d±29.14μm/73.81 μm/d±29.37 μm/d,存活率为50.06%±0.25%、49.88%±0.17%;盘鲍组壳长的日增长率则为65.81 μm/d±29.71μm/d,存活率为28.81%±4.87%.作为对照,在北方培育条件下,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组壳长的日增长率达67.85μm/d±29.01μm/d、63.749 μm/d±22.99 μm/d,存活率为78.90%±2.24%、86.56%±2.98%;盘鲍组壳长的日增长率则为27.87μm/d±29.21μm/d,存活率为43.19%±1.8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环境与幼鲍来源,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幼鲍度夏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对皱纹盘鲍杂交幼鲍在南方闽东内湾的养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鲍藻混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福建省莆田市平海湾海区,利用现有海藻(海带)养殖设施,进行海藻与皱纹盘鲍和黑鲍混养。经150 d试验,皱纹盘鲍和黑鲍生长率分别为221.02%和187.70%,成活率都为94.00%,与室内单养、海区筏式单养无显著差异(P<0.05)。而3种模式鲍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4,1∶2.92,1∶1.41,即每万粒鲍鱼养殖可节约成本近万元。同时,鲍和海藻处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互利共生,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几种养殖鲍同工酶生化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才焕  陈晓佳  周时强  王志勇  王艺磊 《台湾海峡》2003,22(2):173-179,T002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我国主要养殖鲍(皱纹盘鲍、盘鲍及九孔鲍)12种同工酶(LDH、ME、MDH、GPI、PGM、IDH、IDDH、SOD、EST、ODH、ADH、AAT)26个基因座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ST、PGM可以作为区分三种(亚种)鲍的生化遗传标记;在所分析的位点中,未发现多态现象,表明三种养殖鲍杂合子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哑基因、近交与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三倍体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用低温休克法和细胞松弛素B诱导法,获得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三倍体诱导群与二倍体的个体,在室内同样条件下饲育,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当年稚鲍在壳长和体重的增长上无明显差异。(2)三倍体与二倍体的2龄鲍,在第二年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从第二年后期开始,三倍体的壳长、体重增长逐渐优于二倍体。(3)统计学分析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3龄鲍在体重、软体部和足肌的增长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4)在室内饲育19个月的鲍,三倍体诱导群的壳长比二倍体大10.2%,体重比二倍体大20.1%,足肌湿重比二倍体大17.6%。  相似文献   

20.
皱纹盘鲍多糖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软体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中分离提取的纯多糖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epA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能明显延长HepA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在抑瘤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降低荷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水平。提示鲍鱼多糖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