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一些震例震前的垂直形变特征,对垂直形变高梯度带和隆起区的形成机制和孕震原理作了分析,认为这两类形变异常区作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地域标志是合理的。讨论了震级与形变异常区范围的一般关系,最后讨论了按贝叶斯公式计算形变异常区发生地震概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速率面拟合法已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模型分析,本文利用这一曲面拟合理论研究了地壳水平形变模型,详细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试算。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的建设。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络,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结合精密水准、精密重力和流动地磁测量,将3者重合到GPS观测基准站上获取观测信息,初步构成一个时空相结合,点线面与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观测网络。该网络可动态监测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变化,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用GPS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壳形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用GPS监测到的西安市南郊的地壳三维形变,并与1990年前后的传统测量结果相比较,分析了西安市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南郊地面沉降速率有所减慢,但水平形变显著。观测结果与颗粒位移模型(GDM)模拟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导致地面形变的主要因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其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 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 m ,比例误差优于10- 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相对于全球ITRF框架整体呈南东东向运动,台湾和福建沿海大陆相对运动是北西向压缩。这个结果和本地区北西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状态一致。GPS测区范围内测点的相对运动表明测网所跨越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呈右旋走滑趋势,其活动量为毫米。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冰川和海平面变化资料,探讨地壳形变对冰川消长和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并由此得出可以解释相应的地球物理现象的有益结果。这些结果对地壳形变的测量和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建设简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 概述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台网是“十五”期间福建省政府投资建设的“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中的子项目 ,工程造价 65 6万元 ,建设期为 2年 ,由福建省地震局GPS课题组承建。该台网以全球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 ,结合精密重力、精密水准与流动地磁测量构成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网络由GPS网、水准网、重力网与流磁网组成。GPS网由基准网、区域网和数据中心组成。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总工陈鑫连研究员的看法 ,福建GPS基准网中的一些GPS观测站可作为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Oneofthemaintasksinstudyinggeodynamicprocessisevaluatingtherateofearthcrustmove ments.Normally ,themethodsforstudyingearthcrustmovementareestablishedonthebasisoftheobjectofstudyandtherequirementsfortheresultstobeobtainedasfollows.1 )Tostudythemovingprocessofcrustplatesinalargeareaandwithinacertaintectonicperiod ,geologicmethodsareusuallyused .2 )Geodeticmeasurementsarecarriedoutinanareacoveringfromsomekm2 totensofkm2 andal lowtodeterminethedisplacementoftheearthcrustwithinaperio…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进行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台湾集集921地震地壳形变的简介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集集 92 1地震是 2 0世纪末发生在我国的一次影响很大的地震。地震发生一年后 ,笔者有幸考察了地震现场。本文展示部分地震遗迹照片和收集到的 GPS观测资料 ,分析讨论了这次地震的震前震后地壳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地壳形变分形研究中实际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1)分形研究是否避开了模式方法;2)地壳形变分形问题的性质和类属;3)地壳形变分形测算实施;4)形变参数时间序列Liapunov指数计算,开展了讨论,旨在促进地壳形变分形研究的进—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关中地区地壳形变综合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关中地区1971~1996年垂直水准资料、1993~2005年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和1999~2004年GPS观测资料,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形变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壳形变场变化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临潼-长安断裂是近期非常活跃的断裂;2)地壳形变总体表现为渭河断陷盆地沉降、重力增加,秦岭山区隆起、重力减少;3)垂直形变、水平运动和重力场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出该地区现今构造活动的继承性及东、西部地壳运动存在一定的差异;4)西安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效应,造成地面急剧下沉与重力值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跟踪站的观测结果,首次获得了东亚地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较准确的运动速率,据此分析了我国大陆及周围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趋势,从西向东位移速率逐步减小;南北向的运动差异很大,西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向北运动,东部存在明显的向南运动趋势。探讨了地壳水平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认为板内及板缘地壳水平运动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重力势能差也是板内地壳水平运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九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三代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的构成、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及台站的分布,剖析了数字化形变台站的数据流程、功能界面与使用数据采集器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台网2001—2004年基本运行情况为:台网的130台(套)数字化形变仪器(除1套外)皆已投入监测并产出连续观测资料.其中.90%以上达到Ⅰ类标准,这些结果反映了数字化形变台网良好的监测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地壳形变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整体解释现代大地测量数据,提出了地壳变形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地壳变形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的基本理论;导出了由地壳形变与密度变化耦合运动引起的重力时间变化一般严格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