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良保  李振涛 《铀矿地质》1990,6(3):179-182
根据Au(Ⅲ)离子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原理,研究成功了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的方法。样品用盐酸、过氧化氢及溴水分解后,在巯基棉柱中进行了分离和预富集。方法检出限为2×10~(-10)gAu/ml,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2×10~(-10)—1×10~(-5)gAu/ml。对于2×10~(-9)gAu/ml和2×10~(-8)gAu/ml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3.0%。  相似文献   

2.
某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良 《铀矿地质》1989,5(2):78-85
矿前期热液温度348—210℃,压力139.6×10~5—17.2×10~5Pa,盐度0.06%—2.33%(NaCl,Wt.,下同),pH为7.37—9.16,主要成分为Ca~(2 )、Na~ 阳HCO_3~-,铀浓度0.0002—0.0027mol/L。矿期热液温度268—145℃,压力3.9×10~5—3.19×10~5Pa,盐度0.06%—11.68%,pH为6.60—7.61,主要成分为Ca~(2 )、HCO_3~-、F~-和SO_4~(2-),铺浓度0.0017—0.052mol/L。矿后期热液温度165—100℃,压力5.7×10~5—1.1×10~5Pa,盐度0.06%—6.01%,pH为5.28—8.03,主要成分为Ca~(2 )、HCO_3~-和SO_4~(2-),铀浓度0.0009—0.0165mol/L。矿前期、矿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矿后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浅部。  相似文献   

3.
帕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泰国)成矿带的中部,矿床容矿围岩主要为灰岩,矿体严格受NNW—近SN向断裂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矿方解石中包裹体为液、气两相包裹体,以液相为主;成矿均一温度为164~252℃,平均盐度(w(NaCl,eq))为1.77%~7.64%,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9.34×10~5~21.37×10~5 Pa,成矿深度为0.48~0.960km;矿石中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4.5×10~(-3)~-5.2×10~(-3),氧同位素δ(~(18) O_(V-SMOW))=20.3×10~(-3)~21.1×10~(-3),方解石为流体与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帕奔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3~18.9×10-3,平均值为14.7×10~(-3)。基于该层状硅质岩的δ(~(30)Si)和δ(~(18)O)分布范围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该硅质岩应为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根据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石英的形成温度为100.2℃—198.7℃,平均值为146.0℃,即该硅质岩形成于热水沉积,暗示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闹牛山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2.0×10~(-3)~3.5×10~(-3),均为正值,呈塔式分布,峰值出现在2.0×10~(-3)~2.5×10~(-3),具幔源硫和陨石硫的特征;矿石铅~(206)Pb/~(204)Pb=18.169~18.510,~(207)Pb/~(204)Pb=15.484~15.646,~(208)Pb/~(204)Pb=37.877~38.431,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具正常铅的组成特点;且μ值和ω值偏低,表明矿石铅源区富钍亏铀。在Zartman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中,投点主要落于地幔与造山带之间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上,12件测试样品落入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成因铅同位素源区,4件样品落入地幔源铅的范围内,但与两源区界限临近。由此认为,闹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有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这种认识对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表明,霍洛台花岗闪长岩(14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表明,为一套具埃达克岩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为高SiO_2(65.64%~66.00%)、高K_2O(3.67%~3.77%)、低MgO(0.09%~1.21%)、高Sr含量(814.00×10~(-6)~893.00×10~(-6)),低Yb(0.194×10~(-6)~0.536×10~(-6))和Y(6.38×10~(-6)~7.73×10~(-6)),A/CNK为0.94~0.95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92.54~245.88)、Th/La(0.17~0.2)、Th/U(4.01~4.84)和Mg~#值(26.70~29.22)等特征显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霍洛台花岗闪长岩为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下地壳加厚挤压-伸展转换阶段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北秦岭造山带及其周缘古生代(泥盆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30件岩石样品,详细研究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野外调查与前人成果对其构造环境和成矿专属性进行分析,为未来的矿产勘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北秦岭及周缘不同时代的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系列,且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平均LREE/HREE为15.39)的右倾样式稀土分配曲线。随着岩体时代变年轻,其酸性逐渐增强,稀土总量逐渐降低(平均ΣREE为172.9×10~(-6),117.3×10~(-6)和101.7×10~(-6))。泥盆纪和三叠纪岩体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平均134.1×10~(-6))、Ba(平均843.1×10~(-6))、K(平均3.5%)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平均13.9×10~(-6))和Ta(平均1.2×10~(-6))等呈明显的负异常,属岛弧花岗岩,表明其形成与大洋的俯冲作用有关。然而,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Rb(平均260.9×10~(-6)),Ba(平均1890.3×10~(-6)),K(平均5.1%)富集,但无明显的Nb(平均26.3×10~(-6)),Ta(平均1.8×10~(-6))负异常,指示出造山后的构造环境。此外,大多数的成矿元素(Au,Ag,Cu,Pb)于三叠纪花岗岩中相对富集,这与该时期秦岭造山带最终碰撞造山有关,中酸性岩浆与围岩相互作用或通过改造早期矿床使上述成矿元素富集,该时期则成为秦岭造山带主成矿期。更为酸性的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则相对富集Mo且形成了许多钼矿,显示了北秦岭地区不同时代岩浆岩不同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昌宁-孟连构造带传统被认为是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缝合带。在该构造带中段铜厂街蛇绿混杂岩东侧勐勇—芒红一带,新识别出一套近南北向展布的灰绿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和硅质岩、浅变质泥质粉砂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对杏仁状玄武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9.3±8.4Ma(MSWD=3.5),表明该套火山岩喷发于奥陶纪。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铝(12.11%~15.04%)、富钠(K_2O/N_2O=0.03~0.44)、高Mg~#值(45.9~61.7),同时,该套火山岩中MgO=6.78%~12.34%,平均为9.43%,Cr=58.6×10~(-6)~636×10~(-6),平均为310.3×10~(-6),Ni=57.4×10~(-6)~410×10~(-6),平均为202.1×10~(-6),Nb=18.9×10~(-6)~32.8×10~(-6),平均为25.06×10~(-6),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直线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Yb)_N=5.25,(Ce/Yb)_N=4.42,(Ce/Sm)_N=1.68,稀土元素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其为亚速尔型洋岛。总体上,该套火山岩具碱性OIB(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可能是大洋板内热点前部熔融的产物。亚速尔型洋岛玄武岩的出现代表了特提斯洋盆内洋岛发育早期阶段的物质记录,为重新认识滇西南昌宁—孟连地区特提斯主洋盆开阔多岛洋的格局提供了丰富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心怀  黄雷  王昕  韦阿娟 《岩石学报》2016,32(6):1839-1850
蓬莱9-1花岗岩体是渤海海域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鉴于渤海海域在华北克拉通中的重要构造位置,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的研究对区域构造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160~165Ma。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富Al_2O_3(14.84%~17.19%)和Sr(485×10~(-6)~909×10~(-6)),贫Y(0.66×10~(-6)~1.39×10~(-6))和Yb(小于2.0×10~(-6)),无铕的负异常,多数样品表现为铕的弱正异常,表现出C-型埃达克岩特征。表明渤海地区在160~165Ma期间处于挤压地壳增厚环境下,以地壳减薄为标志的克拉通破坏过程彼时尚未发生,其区域动力学环境可能仍处于华北板块-华南板块碰撞拼接的影响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在四乙基碘化铵—碘化钾—醋酸—醋酸钠体系中测定镉2.0×10~(-2)微克/毫升—1.6微克/毫升中,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峰电位在-0.70伏左右(饱和甘汞电极)。30多种共存元素在一定范围内不干扰测定.本法应用于矿石中微量镉的催化示波极谱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糜梅  陈衍景  孙亚莉  王焰  江合中 《岩石学报》2009,25(11):2769-2775
河南周庵超基性岩体蕴含大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矿化带位于超基性岩体边缘与围岩的接触带.周庵超基性岩体轻稀土富集,其La/Sm_N比值为1.3~4.7,Sm/Yb_N比值为1.9~4.4,显示一定程度的LREE/HREE分异.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配分型显示弱的负Nb异常.岩体的M含量为70×10~(-60~2120×10~(-6),Cu含量为15×10~(-6)~1056×10~(-6);矿石的Ni含量为2592×10~(-6)~6549×10~(-6),Cu含量为1147×10~(-6)~3239×10`(-6).矿石的Ni/Cu比值(2.0~2.3)低于岩石样品(5-83).强蚀变矿化样品的PGE元素含量高于弱蚀变样品约一个数量级,所有样品的Pd/Ir和Pt/Ir比值高,Pd/Ir=1.4~21,Pt/Ir=2.4~22,表明PPGE相对IPGE富集.上述特征显示周庵岩体是构造侵位的地幔岩,岩体与围岩发生了较强烈的物质交换,含水流体交代作用导致了岩体-围岩物质交换和岩体边缘矿化.  相似文献   

12.
李想  徐倩  徐开喜  吴国学 《世界地质》2016,35(1):123-132
采用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方法,对漠河元宝山金矿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已发现矿体4条,矿化体3条,Au平均品位2.15×10~(-6);赋矿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漠河组;控矿构造为NEE向漠河推覆构造。磁场强度ΔT值一般在-30~20 nT,ΔΤ最大值为133.1 n T;视极化率最大值为23.58%,平均值为10.58%;视电阻率一般在500Ω·m以下,最高为1 200Ω·m,显示物探异常具低阻、高极化特征。漠河组地层金元素丰度值为8.06×10~(-9),标准离差为0.25,变化系数为0.912。黄铁矿δ~(34)S值为3.3×10~(-3)~5.3×10~(-3),极差为2.5×10~(-3),平均值为4.5×10~(-3),具有岩浆硫特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值为5.2×10~(-3)~9.6×10~(-3),δD值为-125×10~(-3)~-112×10~(-3),δ18O和δD变化范围较大,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加入。根据地质和物化探异常特征等综合信息,认为矿区西部小金沟(HS-8水系组合异常)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吐克吐克铜矿黄铜矿Re-Os定年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克吐克铜矿为笔者新发现,产于新疆西准噶尔构造带南部,成矿时代尚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该矿床硫化物组合单一,主要为黄铜矿。本文选择了8件黄铜矿样品,进行Re-Os法定年。结果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有样品的Re含量为39.7×10~(-12)~2440.6×10~(-12),~(187)Os含量为1.2×10~(-12)~9.0×10~(-12),给出的等时线年龄为288.3±8.8Ma。这表明该区Cu的成矿作用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区域峰期岩浆活动一致,证实该区仍存在较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4.
北祁连扎柯山高镁安山岩铷锶同位素年龄为早—中寒武世[(516±7)Ma(1σ)],高镁安山岩类(SiO_2=51.45%~59.62%,平均为56.33%),具有比典型岛弧安山岩更高的MgO(4.85%~9.64%,平均为6.2%,Mg~#=66.68~74.15,平均为71.44),高Cr(21.6×10~(-6)~476×10~(-6),平均为196.26×10~(-6))、高Ni(14×10~(-6)~102×10~(-6),平均为56.14×10~(-6)),低Al贫Ca(Al_2O_3=13.22%~17.37%,均值为15.69%,CaO=2.01%~10.33%,均值为5.64%),富Na、贫K(Na_2O=1.57%~5.2%,K_2O=1.04%~2.79%,Na_2O/K_2O=0.59~5.0,均值为2.36),弱负Eu异常以及富集Rb、Th、K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亏损Sr、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LREE,强烈亏损HREE,LREE/HREE=7.19~13.58,Yb=1.47×10~(-6)~3.26×10~(-6),Y=11.6×10~(-6)~22.5×10~(-6),含有较低的Sr(119×10~(-6)~278×10~(-6),平均为193×10~(-6))。综合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研究表明,扎柯山寒武纪高镁安山岩可能是蚀变洋壳和俯冲的沉积物熔融进入地幔楔诱发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用7215型全差示光度计,以偶氮胂Ⅲ为显色剂测定了岩矿中痕量钍。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佳,可准确测定岩矿中n×10~(-4)%—n×10~(-1)%的钍。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相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渤海湾盆地4口钻井42件石炭—二叠系岩心样进行了Sr、Ba、Ga、V、Ni、Co等沉积环境敏感元素的系统测试分析,讨论6种元素含量及Sr/Ba、Ba/Ga、Ni/Co等比值的变化特征。除去5件样品中的异常点,测试元素大多数集中的变化范围:Sr(100~200)×10-6,Ba(100~700)×10-6,Ga(10~40)×10-6,V(80~200)×10-6,Co(5~30)×10-6,Ni(15~45)×10-6,Sr/Ba 0.2~0.9,Ba/Ga 2~20,Ni/Co 1~4。根据微量元素指标特点结合岩相资料,认为渤海湾盆地本溪组发育海相沉积,太原组发育过渡相沉积,山西组及其以上地层发育陆相沉积。元素指标中,Ba、Sr/Ba和Ba/Ga沉积环境指示意义显著,在判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纪沉积相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霞  黄增保 《甘肃地质》2016,25(2):20-28
四顶黑山岩基是甘肃北山北带规模较大、岩石类型丰富的复式岩基之一,由四顶黑山岩体(早期)、双沟山岩体(中期)和马鞍山北岩体(晚期)组成。同位素测年表明,四顶黑山岩体侵位时代为早石炭世(327~351Ma),双沟山岩体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63.5Ma±4.7Ma),而马鞍山北岩体为中三叠世(237.8±4.3Ma)。四顶黑山岩体为一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由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少量橄榄岩组成,岩石富Mg、Fe,LREE富集,Eu呈正异常,富集相容元素而亏损不相容元素,可能代表了晚古生代底侵到加厚地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双沟山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而马鞍山北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双沟山岩体和马鞍山北岩体均具有埃达克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平均分别为65.94%和66.88%),Al_2O_3≥16%(平均分别为15.77%和15.10%)和MgO3%(平均分别为1.79%和1.61%),微量元素Sr400×10~(-6)(平均分别为418×10~(-6)和499×10~(-6));Yb1.9×10~(-6)(平均分别为1.26×10~(-6)和1.17×10~(-6));Y18×10~(-6)(平均分别为10.39×10~(-6)和11.44×10~(-6)),LREE富集和Eu为弱负异常—正异常,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和Ti等)。结合岩体产出的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演化,认为双沟山岩可能是在中—晚二叠世,研究区处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底侵于地壳底部,导致玄武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而马鞍山北岩体可能与古特提斯洋板块于晚二叠世到三叠纪向北俯冲诱发了本区陆内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红石泉矿床是以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复成因型铀矿床。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初始含矿气成热液的pH值为5.29—5.58,Eh值为-0.323—-0.363伏。在初始含矿气成热液中,1g(aUO_2~(2 )/aU~(4 ))为11.46—12.74,mUO_2~(2 )/mU~(4 )为7.58×10~7—9.91×10~9,mUO_2(CO_3)_2~(2-)/∑U为83.4—96.7%,铀主要以UO_2(CO_3)_2~(2-)形式迁移。铀的沉淀是铀酰络离子UO_2(CO_3)_2~(2-)分解和铀酰离子UO_2~(2 )还原沉淀的统一的物理化学过程。压力减小,pH值增加、Eh值降低和铀浓度增大均有利于铀矿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苯基硫脲—正辛醇体系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超痕量铂钯的方法。确定了仪器的最佳条件,并从介质酸度、萃取时间和体积、苯基硫脲的浓度、萃取剂体积和干扰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样品经王水溶解,液相萃取,以有机相进样测定。铂、钯检出限分别为0.5×10~(-9)和0.1×10~(-9)。对含铂14.7×10~(-9)和钯15.2×10~(-9)的矿样重复取样溶矿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和4.7%,测试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0.
硬玉石英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成员。硬玉石英岩主量元素平均含量为SiO_2 72.73%、Al_2O_311.77%、MgO1.61%、Fe_2O_3 5.00%、Na_2O 5.45%、K_2O 0.22%、TiO_2 0.59%,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铁、富钠的特征;特征微量元素平均含量Th 10.12×10~(-6)、U 1.94×10~(-6)、Hf 10.91×10~(-6)、Sc 7.68×10~(-6)、Zr 437.05×10~(-6)、Nb 15.81×10~(-6)、Y 45.36×10~(-6)、Ba 141.88×10~(-6)、Sr 30.07×10~(-6);Th/U为5.18、Th/Sc为1.56、La/Sc 9.50;∑REE平均含量223.07×10~(-6),(La/Yb)N 7.01,δEu=0.61,Eu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富集。原岩恢复结果为富钠的杂砂岩,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扬子大陆板块的活动大陆边缘,在中生代三叠纪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经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