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煤地质学一直偏重于对煤和含煤地层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研究。近30年来逐渐重视从现代聚煤作用产物-泥炭和泥炭沼泽的角度揭示,印证成煤环境问题。但苦于寻找古代煤层的合适的类比物。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东南亚热带木本穹丘状高位泥炭的泥炭地,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观察结果,开创了泥炭与煤形成环境对比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中硫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普遍富硫。黄铁矿、硫酸盐和有机硫是泥炭中硫的三种主要赋存形态,其中,以黄铁矿硫高为特征。利用形态硫分析、硫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结合硫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泥炭中硫的形成机理。泥炭中硫的富集与泥炭坪环境具紧密的成因联系,全硫和形态硫的时空变化受微环境的控制;潮坪水介质中的硫酸盐是泥炭中硫的最初来源;泥炭中硫的加入,主要发生于准同生价段,在加入过程中还原硫细菌起了决定性作用。定量沉积环境分析是查明古代富硫煤田硫分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煤中硫的测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高维铖  李景华 《岩矿测试》1995,14(4):306-309
将实测的泥炭黄腐植酸平均含碳比用于容量法直接测定泥炭黄腐植酸产率的计算中,所得结果与间接差减法相比较无系统左偏差,避免了间接法繁琐手续,且与泥炭腐植酸总量测定连续进行,提高工效。对于平衡产率为16.33%的试样,用本法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腐植酸类物质在工农业和医药上应用日益广泛。为向有关单位提供一些资料,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促进腐植酸类物质的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我们采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褐煤、风化煤及泥炭,对它们进行了总腐植酸、游离腐植酸、黄腐植酸、总酸性基、羧基、酚羟基的测定,从这些不完全的资料可以初步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维钺  李景华 《岩矿测试》1989,8(3):222-221
应用氧弹一次处理的溶液,完成了泥炭和煤中碳、硫连续测定的研究。方法简便,连续性强,单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C 0.5%,S 1.9%。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括介绍泥炭最新用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开发试验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泥炭原料的物化工艺性能评价和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的原料选取、配方设计及加工流程、农作物小区对比试验等。生产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的技术与流程可以概括为:将泥炭低温(〈70℃)烘干10h,在碎机上碎至100筛目。按比例用碳铵对普钙进行铵化处理,再按配方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后,此时即制成掺合型泥炭多元稀土  相似文献   

10.
泥炭沼泽的形成可分为水域泥炭沼泽化和陆地泥炭沼泽化两大类。泥炭沼泽可分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位泥炭沼泽和高位泥炭沼泽。由泥炭沼泽发育的内在聚集规律所决定,泥炭沼泽形成后,可由低位泥炭沼泽经中位泥炭沼泽发展至高位泥炭沼泽。研究泥炭沼泽的形成和演化,对剖析泥炭层的生成以及成分和性质,具有实际意义;对分析成泥炭时的古气候和环境乃至构造活动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泥炭沼泽体系的建立及其成煤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和古代大量煤沉积学事实说明,占据煤层主体的全盆性或大范围分布的煤层,发育在不同的沉积体系之上,与下伏沉积体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沉积间断,煤层形成时下伏的沉积体系已经废弃。这些煤层(煤层组)构成了独立的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体系。本文论述了泥炭沼泽体系的构成和成因。   相似文献   

13.
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陈德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泥炭藓煤,热模拟,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许多科学家曾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过煤和干酪根的热演化问题:详细讨论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沥青的红外光谱[1];利...  相似文献   

14.
形成于贫营养型高地沼泽的云南金所泥炭藓软褐煤的链烃主要由正烷烃组成,异戊二烯类烃含量甚低,含少量陆源三萜烯。芳烃馏分主要由三芳,四芳三萜类和两个未知化合物组成。前者具典型陆源输入的奥利烷或乌散烷分子骨架,褐煤Rren^0仅0.24%,但芳构化作用已十分强烈,且芳烃主要由芳构化陆源三萜类组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概括介绍泥炭最新用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开发试验的研完成果。具体包括泥炭原料的物化工艺性能评价和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的原料选取、配方设计、生产技术及加工流程、农作物小区对比试验等。生产泥炭多元稀土颗粒复混肥的技术与流程可以概括为将泥炭低温(<70℃)烘干10h,在碎样机上碎至100筛目。按比例用碳铵对普钙进行铵化处理,再按配方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后,此时即制成掺合型泥炭多元稀土复混肥。若需造粒,可加入适量水润湿,经造粒机造粒,并烘干装袋即可。该肥料开发前景广阔,加工技术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施用它除增产效果比较明显(较一般无机复混肥平均增产11.12%)外,还可改良土壤,起到缓释和长效作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可望在发展无污染农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国泥炭地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泥炭地学经过30余年的初创时期,到1990年基本完成了创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泥炭地学处于发展时期,在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泥炭特性与物质组成、泥炭形成环境与聚煤作用对比、泥炭地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泥炭沼泽水文与微地貌、泥炭形成机制与成炭期、泥炭地层以及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些研究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泥炭应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泥炭地恢复等方面研究较加拿大等先进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总结了我国泥炭地学近10年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河南山西组二_1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山西组二_1煤成煤古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可明显地分为3个区:豫北区,二_1煤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豫西西部区,形成于泻湖海湾演化来的半咸水草本和森林泥炭沼泽,底部分层成煤植物为草本,煤层形成于最大海退期,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豫西中东部区,形成于潮坪演化来的淡水森林泥炭沼泽,上部分层形成于半咸水泥炭沼泽,结束于一次短暂的海侵。  相似文献   

18.
腾总地区泥炭资源丰富,且与硅藻土层(上)形影相随,关系密切,属第四纪火山断块盆地、封闭-半封闭,河湖相沉积,有其独特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19.
红原Ⅰ、Ⅱ泥炭地植被生态特征与泥炭堆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炭的形成与堆积,除了受控于地壳运动、古气候、古地貌等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植被生态特征及其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红原Ⅰ、Ⅱ泥炭地植被生态特征,并阐明泥炭的形成与堆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泥炭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善春 《地学前缘》1999,6(Z1):116-124
泥炭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地表水热条件控制,后者又取决于形成时期的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文中据大量调查资料,叙述中国6个区的泥炭分布,扼要分析若干类型泥炭分布特征。在受河流活动控制并有泥炭形成的地区,泥炭沼泽分布呈现干流区少、支流区多,下游区少、上游区多的特点;在巨型构造湖盆区,泥炭沼泽可充分发展,形成泥炭层厚、空间展布广的巨型矿床;火山口湖盆型、堰塞湖盆型泥炭沼泽环境稳定,历经长期发育,可形成厚达9.0~9.5m的矿床;平原区湖盆型、河漫滩型泥炭,形成时受洪水事件影响,产出多层、较薄的泥炭。80年代本原地质矿产部通过对中国30个地质矿产局调查报告(未含台湾省)系统分析研究,获全国泥炭资源量46.87亿t(千重)。文中据国际泥炭学会(IPS)规定,按含水40%容重核算,1998年获资源量124.96亿t,证实中国泥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质量属中等,与泥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中国泥炭资源是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