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规模同震山体滑坡,随后的强降雨又引发新的山体滑坡,滑坡形成的松散固体物质成为后续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物质来源。为探究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崩滑体时空演变特征,文章以北川县魏家沟等8条泥石流流域为例,选取8期遥感影像(2008年震后、“9.24”泥石流发生后、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解译崩滑体,统计其空间分布特征。此外,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VFC)及植被覆盖度恢复率(VCRR)。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滑体发育面积在强降雨作用后达到峰值,随后呈稳定恢复状态,面积逐年减小。崩滑体在高程900~1 100 m范围、坡度30°~45°范围、坡向90°~135°范围、距沟道150 m范围内发育面积最大。流域内植被覆盖度在2008年“9.24”泥石流灾害后最低,随后呈稳定恢复。自震后到2010年的时期内,植被覆盖度恢复率中等以下区域较多,植被恢复程度较低。2011年之后,流域内大多区域处于植被覆盖度恢复率中等以上等级,植被恢复程度较高。到2016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已恢复至较高水平。研究表明:除地层岩性、微地貌等因素影响外,植被对泥石流活动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岩土钻凿工程》2009,(4):25-25
8月2日,涩宁兰复线工程黄河-铁路-山体的“三连穿”工程开工仪式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八盘峡的穿越施工点举行,标志着涩宁兰复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寨“三连穿”工程(黄河、铁路、山体)正式开钻。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北京市密云县西白莲峪大西沟北沟泥石流的堆积物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指出该堆积物是在泥石流及山体崩塌综合作用下形成,具有泥石流堆积物的典型特征。此外,该文还提出必须加强泥石流危险区的制图及沟道治理工程的建设,才能防治泥石流的发生及现存堆积物的复活。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引发了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些列次生灾害,此类地质灾害给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以煤田局一四一队施工公司所承建的宝兴县打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工程可以顺利施工,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28-13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引发了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些列次生灾害,此类地质灾害给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以煤田局一四一队施工公司所承建的宝兴县打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工程可以顺利施工,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和平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 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方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双  成余粮  姚鑫  王军  吴树仁  王猛 《地质通报》2013,32(12):1900-1910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成昆铁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昆铁路泥石流防治工作已历时20余年,投资达2亿余元,共防治了200余条泥石流沟。为考察已建工程的效益,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防治,笔者于1992-1993年选择了40条泥石流沟的防治工程进行回访调查。这些工点包括不同类型与不同严重程度的泥石流沟及各类防治工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评估结果为:安全效益良好(A级)的工点28个,占70%;一般(B级)的工点9个,占22.5%;待改进(C级)的工点3个,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灾害修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美仙  张世涛 《云南地质》2006,25(2):242-248
东川城区后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对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治理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两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并对治理过的泥石流沟加强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影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汶川I地震区地质灾害进行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模拟,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和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诱发滑坡灾害发生特点与岩性结构和地形条件有较明显的关系,在硬岩、软岩和松散堆积物分布区,滑坡的启动、运动和停积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都具有高速、高动能、强大动力等特征。强震诱发的崩塌主要包括高位大型崩塌;小规模块石崩落、抛射;崩塌诱发大规模滑坡3类。强震条件下大多数崩塌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抛射特征。强烈的地震动力使极震区众多山体大范围震裂松动,形成了大量震裂山体。这些震裂山体的地表裂缝具体又可细分为断裂裂缝、震裂裂缝和滑裂裂缝3类。汶川地震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再加上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在今后数年内,泥石流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常由强降雨诱发,泥石流在山区具有毁灭性的后果。要调查如下问题:(1)泥石流是如何被诱发的?(2)如何确定流动特征?(3)控制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以及再次发生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暴雨袭湘     
向婧妮  CFP 《湖南地质》2014,(7):14-17
进入汛期以来,强降雨席卷湖南,由于短时降雨量极大,各地频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险情,大面积农田、房屋被洪水冲毁,交通和通讯一度出现中断。截至7月16日,强降雨造成湖南全省11个市(州)的172.2万人受灾,1330间房屋倒塌,28.3万人被紧急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是地质灾害预防的主要时期,今年入汛以来,广西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强降雨已造成全区11市69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合计138万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7.63万人。强降雨还引发了山体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31日,巴东县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出现多处山体斜坡地质灾害,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现场综合调查,笔者认为灾害比较严重的桐木园斜坡灾害体发球典型的山坡型泥石流,着重剖析了该山坡型泥石流的变形特征及其成灾机理,并探讨了斜坡浅表层松散岩土体快速变形的临界降雨阀值和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高建国 《城市地质》2000,12(1):29-30
泥石流灾害是一种毁灭性灾害 ,丰富的松散物质、陡峭的地形坡度和一定强度的降雨是形成山区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泥石流大致有暴雨型泥石流、冰川型泥石流、地震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等类型。地震泥石流在我国受到重视是在 70年代。 70年代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 ,泥石流也相当活跃。1 970年 1月 5日云南通海地震发生在干旱季节 ,地震震中的曲江镇山体开裂 ,崩滑体 30余个 ,公路交通中断 6天 ,当年雨季泥石流暴发频繁。1 973年 2月 6日四川泸霍发生 7.9级地震 ,震区内产生了 2条构造地震裂缝带和大量地裂缝、崩滑体 1 37个。地震发生在冰冻季节 ,但…  相似文献   

16.
灰色系统理论在北京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泥石流灾害是北京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危险度的评价与预测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因素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泥石流的形成暴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因素与泥石流的密切关系程度,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作用的大小,做出综合评判。文章应用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参数——物质冲出量、流域面积、相对高差、沟谷切割深度、沟床纵坡、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形成区山体平均坡度、降水量、崩滑塌密度进行关联度分析,将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与泥石流规模、发展态势的紧密程度做定量分析,以此衡量各因素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程度,寻找主、次因素。各因素按不同数量等级划分为危险、较危险及一般3个条件值,并给予3个级别划分值。再根据各因素所占权重获得各量级得分,通过泥石流各因子权重、因素量级划分及评分标准,对北京市816条沟谷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确定危险沟谷104条,较危险沟谷542条,一般危险沟谷170条。在此基础上,结合泥石流沟危害目标的性质、灾害损失及保护价值,进行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确定危害严重沟谷41条,较严重沟谷331条,轻微沟谷444条。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不采用同位素示踪剂测定铀、钍同位素比活度的方法。用标准方法准确的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铀、钍含量~[1]及~(234)U/~(238)U,~(230)Th/~(232)Th的活度比值~[2],再应用铀、钍系的衰变特性,推导出计算样品中~(234)U,~(238)U,~(230)Th和~(232)Th比活度的方法。本方法计算所得之结果与~(232)U示踪法对比,均在1σ范围内,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者在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为采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暴雨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建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的原则是:(1)必须在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理论指导下;(2)应了解研究区地质环境及滑坡、泥石流特征;(3)就基于数字滑坡技术而言,只能选取遥感方法可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思考,详细分析了蒋家沟1995—1997年43场泥石流暴发的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泥石流的产沙规模与不同权重降雨的入渗范围、深度的土体极限应力状态(C、Ф、P,)有关。根据不同权重的前期和始发日降雨量与泥石流产沙规模的关系,可以将泥石流分为:土力型(A)和迳流型(B)两大类型。土力型(A)泥石流有24场占总样本的55.81%,而其产沙量却占样本总产沙量的85%。迳流型(B)泥石流有19场占总样本的44.19%,但该类泥石流的产沙量只占样本总产沙量的15%。  相似文献   

20.
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单沟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台风暴雨型泥石流分布广泛并常造成重大灾害,有必要对其危险度进行研究。选取温州山区的14处典型台风暴雨型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组合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M)、泥石流频率(F)、冲沟纵比降(J)、形成区完整系数(C)、台风降雨综合值(E)和地质综合因子(G)来表征泥石流危险程度,并基于信息熵理论获得各组合因子权重值。针对研究区均为低频泥石流的特点,引入麦尔登比率(R值)以间接确定基于不同R值范围的泥石流爆发频率(F)。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所选的典型沟谷,得到各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泥石流沟谷为中、小型低频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并且评价为危险度高的沟谷具备区域上最易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地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