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根据对广东省现有长期验潮站数量、分布以及水位数据情况的分析,确立了在已有长期验潮站的基础上,采用适当布设短期验潮站的方式,对长期验潮站进行加密补充;建立海区调和常数变化模型,并结合水深数据、卫星测高数据,构建海洋潮汐模型;最终建立深度基准模型的总体设计思路。广东省统一深度基准的建立,可实现深度基准面1985高程模型的构建,相邻测区间水深成果的无缝拼接,沿海水深成果与陆地地形成果的相互转换,GNSS技术下的水深测量(无验潮模式)以及对沿海范围内海岸线和海岛岸线的精确推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海岸线确定技术多样的现状进行了基于粉沙淤泥质海岸潮滩海岸线实地测量的研究。应用CORS联合全站仪作业的测量模式获取潮滩海岸线上特征点的大地高,讨论了该测量模式的最佳测量场景。最后将选取的2013—2015年间潍坊港验潮站部分验潮数据与实测数据统一归算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潍坊地区潮滩海岸线正常高2.77 m,与验潮数据互差不超过3%。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利用GNSS无约束平差控制网数据和三角高程进行跨河高程测量,结合电子水准仪运用常规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高差,通过对比三种跨河水准测量,分析GNSS跨河高程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数据精度,从而依实际工作环境选择最优的跨河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沿海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业务化观测系统2009~2013年的GPS连续观测数据,在统一基准下分析了中国沿海22个长期验潮站的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结果表明,各验潮站高程时间序列的周期变化与潮汐变化具有较高的关联性;22个验潮站的地壳垂直形变趋势既具有小区域一致性,又存在显著的海区差异;研究验潮站地壳垂直形变,可以有效消除验潮站地壳形变对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实现海平面变化量的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厦门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厦门验潮站的验潮数据,计算了厦门海域的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并就高程变化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表明点位高程变化呈周期性,几期GPS连续观测受其影响不能得出实际的高程线性变化速率,指出了要监测验潮站的地壳垂直运动,最好采用多年连续的GPS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验潮测深技术高程基准转换的精度和复杂性问题,该文提出基于EGM 2008模型的无验潮测深技术,从而解决无验潮测深经GNSS测得的瞬时WGS-84的参考椭球高向正常高转换难题。经测试,EGM 2008仅利用少量控制点修正系统偏差后,就可以满足长距离低等级的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将EGM 2008模型应用于无验潮测深,坐标转换误差和无验潮测深精度均达到cm级,突破无验潮测深高程基准转换的瓶颈,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无验潮测深。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需要对全省沿海进行潮位站工作基点高程传递,采用常规几何水准法传递高程的效率和实际精度都不太理想。通过对高等级GPS控制点比测验证,ZJCORS具有定位精度高、稳定可靠等特点,因此本文利用基于ZJCORS的网络RTK技术实现了浙江沿海验潮站工作基点高程传递。通过比较分析同步观测法传递平均海平面数据与网络RTK接测高程数据,验证了网络RTK测量数据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海岛礁测绘中面临的高程基准传递问题,在渤海湾某实验岛礁区域,结合陆域控制测量成果,通过对常规GNSS拟合方法与移去-恢复法比较分析,得出了利用顾及EGM2008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恢复法来进行高程传递可靠性较高,并将陆域国家85高程基准传递到距离岸线4km的岛礁上。传递后的高程同岛上同步验潮结果比较较差为3cm,传递后岛内GNSS拟合高程差值同三等水准观测差值较差为0.3cm。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对近海岛礁高程传递,进而建立岛礁勘测垂直基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油物探测量物理点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GPS测量以作业速度快、精度高、全天候的优点成为物探测量的主要方法,采用GPS观测所得到的高程为大地高,要得到正常高,需要有高程异常数据。利用CQG2000高程异常模型软件或高程异常等值线图求取的高程异常值准确可靠。我国范围在WGS-84...  相似文献   

10.
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多年从事石油物探RTK测量的实际经验,就RTK技术在石油物探测量应用过程中的基准站选择、坐标转换、坐标转换参数、物理点的复测检核、跨带施工等问题进行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岛大港验潮站的地壳沉降关系到该站平均海平面的绝对变化,因而也就关系到我国高程基准面的变化。本文利用青岛GNSS基准站约10年的观测数据对该站的地壳沉降变化进行分析。首先将青岛GNSS基准站纳入由50个国际IGS站和43个国内陆态网络基准站组成的全球网中,进行单日松弛解和单日约束解解算,获得该站坐标时间序列。然后对该站垂向坐标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粗差探测、偏差探测、趋势项分析、频谱分析等方法对粗差、偏差、趋势项和周期项进行探测、分析,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估计获得时间序列中的周期项振幅和偏差估值。分析表明青岛GNSS基准站垂直方向近一段时间未发现存在显著性的地壳沉降变化,但受到比较明显的周年和半周年周期变化影响。结合青岛大港验潮站验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青岛大港验潮站平均海平面的绝对上升速率是1.62mm/a。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已有的GNSS-R反演潮位过程中由测站与潮位基准面高度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该文提出了一种 自适应测站高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更新Lomb-Scargle谱分析噪声频率的阈值,可有效剔除噪声主频,从而提高GNSS-R反演潮位的精度.基于30 s采样间隔的GNSS的L2波段数据进行潮位反演的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GNSS-R反演潮位的精度.与传统反演方法相比,反演潮位与验潮站观测潮位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28.3%,相关系数提升了12.3%.同时,该文还证实了所提出方法求解出的自验潮站基准面起算的测站高度,可进一步应用于无验潮站或验潮站数据中断情况下的GNSS潮位反演.  相似文献   

13.
现有水深测量设备已具有很高的精度,但船只动态吃水、涌浪、潮位等因素影响垂直方向的精度,制约了水深测量精度的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RTK的无验潮水深测量方法,通过对网络RTK定位结果进行高程异常修正,无需水位数据直接得到水底高程。通过江面试验与传统有验潮作业模式进行水位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消除了船只动态吃水及涌浪等因素对测深结果的影响,显著提高了水深测量精度,具有工程普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GNSS-MR技术用于潮位变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潮位变化的高精度监测一直是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海洋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GNSS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基于多路径效应的GNSS-MR技术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手段,即利用测量型GNSS站进行地表环境(植被、土壤湿度、雪深、潮位、火山活动等)监测。通过分析由多路径引起岸基GNSS站SNR值的变化特性,本文给出了基于SNR观测值的GNSS-MR技术监测潮位变化的反演原理。利用布设在美国华盛顿州Friday Harbor海港岸边的CORS站SC02实测观测数据对潮位变化监测进行了反演分析,并与该站相距359 m的验潮站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较差均值约为10 cm左右,两者的相关系数均优于0.98。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岸基CORS站的GNSS-MR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实时、连续的潮位变化监测,同时也说明岸基CORS站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验潮站的补充,进一步拓展GNSS在海洋遥感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正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树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当觇标竖立在峰顶后,在珠峰周边海拔5 200米至海拔6 000米的6个交会点,测量队员开始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据了解,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水准测量、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加密测量、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还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  相似文献   

16.
吴富梅  魏子卿  刘光明 《测绘学报》2018,47(10):1295-1300
确定局部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是统一全球高程基准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港验潮站坐标直接确定我国高程基准的垂直偏差。首先给出通过大港验潮站坐标确定我国高程基准垂直偏差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测定大港验潮站平均海面坐标的方法及过程,接下来通过EGM2008和EIGEN-6C4重力场模型计算出的我国高程基准面的重力位,进而推算获得垂直偏差,并与我国东部地区GPS/水准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经分析发现,EGM2008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要好于EIGEN-6C4模型;利用大港验潮站坐标计算得到的我国高程基准相对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为0.344 m,比利用我国东部261个GPS/水准点数据计算获得的偏差值小0.006 m。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CORS技术在大连城市GNS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利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和CORS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了GNSS高程测量技术在大连城市测量中的应用等,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该技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水道地形测量模式已基本定型于利用GPS测定水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水深,附之以瞬时潮位或水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随着各地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投入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道地形测量模式,即不测定潮位或水位,而直接利用HBCORS的RTK测量技术,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用无验潮模式与传统模式在精度上进行对比,得出了该方法在精度上和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GNSS测量可以同时获得相对精度较高的三维坐标,是现代工程中重要的控制网布设手段。但GNSS观测数据只被用来布设平面控制网,高程数据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本文将神经网络算法和地形改正相结合,建立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目的是充分利用GNSS的高程观测数据,在水准测量困难地区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石油物探测量的任务是:依据物探观测系统设计,将物探测线的物理点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放样到实地,为物探野外施工、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和图件。随着RTK作业在石油物探测量中的普及应用,测点密度日益提高,施测范围越来越大,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山区、林地等复杂的地形地貌大大抑制了RTK电台的作业半径;大量的中继电台也加大了数据延迟;施测效率一再下降。适合恶劣环境与复杂地形的施测方法的探寻与研究日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