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概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回顾了近 30年来国内外城市环境遥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时的结构和模型 ,从而为研究不同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大庆是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进入新世纪,大庆市面临着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转变、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历史任务。《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大庆市逐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南宁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南宁市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南宁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南宁城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建立相应的生态安全战略,实现南宁市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多时相Landsat MSS,TM 和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提取宁波、台州2市5个时相(1979,1990,1995,2000和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信息,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形态特征、空间特征并通过其与人口、GDP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其扩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1979年以来,甬台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总体扩展速度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城市建设用地总体扩展强度则表现为不断提高的趋势.②甬台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维逐渐增大,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复杂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趋向不稳定.③甬台地区城市扩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主要的聚集地,也是一个开放复杂演化巨系统,认识其空间复杂性成为城市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城市研究正呈现“从位置和场所向关联和流,从物质空间向城市网络空间”的转向。人类对城市的认识也从“空间是机器”转向“城市有机生命体”。分形是大自然的语言和地理学第四代语言,是挖掘城市空间自组织规律的有效工具,在揭示城市有机体复杂演化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分形城市研究以指标构建和实证分析为主,缺乏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内容上侧重几何分形,复杂城市网络视角下的结构分形研究薄弱。本文简要回顾了近30余年来分形城市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分形城市研究脉络:从城市形态的几何分形到城市结构与关联的网络分形,从静态分形特征到动态异速生长,并展望了分形城市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与城市污染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业与城市污染 房地产业是属于城市建设的一个产业,它在城市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房地产业因此受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城市的自然环境有积极或消极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遥感地表能量信息能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成分、作用与影响关系。本研究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取能反映城市下垫面地物实体综合特征、作用与影响关系的相对地表能量信息,针对不同区域、规模与类型城市的地表能量空间分布及特征,建立了定量化的城市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探讨国际“宜居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实体空间建筑群的形状、体量,街道与建筑的朝向和配置关系,以及硬质化表面开放性的差异影响城市地表能量的分布。(2)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覆盖程度、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场和街道的开放性等,是维持城市开敞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混合区域地表能量平衡的基础。宜居城市中心周围的大规模低密度居住区构成以中等能量分布为主的城市地表能量缓冲与过渡区。(3)城市开敞空间的地表能量变化幅度比实体空间大,宜居城市开敞空间的中、低地表能量分布占有较高比例。(4)宜居城市实体空间的高能量斑块呈现规模较小和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采用相对地表能量分级与评价指标,可为各类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轨迹数据挖掘城市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迹数据作为泛在地理信息环境中社会遥感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从个体的视角研究群体的空间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思路。特别是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通过轨迹数据发掘人类的移动规律和活动模式,进而探求蕴含的深层次知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轨迹数据挖掘也由此成为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类移动规律研究常用的轨迹数据集及在该数据集上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典型应用;然后从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单元的识别及城市韵律分析、人类活动模式的发现与空间移动行为预测、智能交通的时间估算与异常探测、城市计算的其他4个方面,综述了轨迹数据挖掘在城市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轨迹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国家战略,各地政府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环节。随着平台的深入运行,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城市数据。但是,数据资源中蕴含的知识远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应用,致使数据爆炸但知识匮乏。因此,基于数据时空和专题属性,建立科学的城市数据体系是城市管理的迫切需求;同时,基于数据体系,揭示各类数据随时空变化规律,展现城市脉动发展情况是城市决策重要的依据,也是观察和诊治"城市病"的重要技术手段。我们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所建成的大数据汇聚公共平台为依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手段,针对环境、能源、交通脉动进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科学地揭示了"城市脉动"变化规律,使平台数据发挥最大价值。脉动分析结果以可视化手段表现,反映城市各项指标脉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安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元胞自动机(CA)为技术支持,集成宏观的生态经济学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和微观的GEOMOD模型,构建一种生态约束性城市扩展优化模型(Ecological Re-straintUrban Expansion Model,ERUEM),进行了广西南宁市2005~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情景模拟研究。通过Tietenberg模型完成未来各个时段内城市用地数量的最优分配;从满足局部土地生态适宜性、土地利用继承性和邻域影响的角度,利用GEOMOD模型结合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城市用地的空间分配,最终实现城市空间扩展优化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南宁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占用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减少对林地、水田和旱地的占用,增加和保育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的扩展;该模型方法可为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地热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沂市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是鲁南、苏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活力。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河东区汤头温泉早在北魏年间就有文字记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程度越发得以重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同时配合栖霞市争创山东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栖霞市国土资源局创新思路,积极适应新常态,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内涵挖潜式路子,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力保证了栖霞市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近年济南市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实际,分析了目前地热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全市地热资源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对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利用的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及评价临沂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促进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Continued sandstorms occurring in North Chinaeally this year have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of many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t is recorded thatserious sandstorms occurred eight times in China in1960' s, thirteen times in 1970, s, fou…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关中区域中心城市大气污染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省关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和环境状况资料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市场价值、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等环境经济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对5个中心城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污染经济损失估算值,从经济角度分析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A serious sandstorm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from April 5 to April 7, 2000, while the remote smallsand decending took place in even larger area to the far northeast China. In Chanchun city, smallsand descending with snow provides the best samples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city- ecology. In the 253km2 urban district area of Changchun city, smallsands accumulated up to more than 3000t on April 7,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four "mud- snow" samples. After naturally melting in room temperature, two samples are taken to do quarantine of "invasion bacteria". As a preliminary result, the individual amount of bacterium in 1 ml sample water is up to 8.9 × 104 or 1.05 × 105,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640 million "invasion bacterium" individuals in one square meter. This study proves that other than the obvious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andstorm, the urban micro- ecosystem is very possible under threat by the "invasion bacterium" accompanied by remote descending smallsand.  相似文献   

19.
闫太重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3):54-55,59
加强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建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章丘市立足全市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的六个转变,达到了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