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拟建的怒江左岸马跨地—俄夺罗水电站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分析了地质环境条件对水电工程的影响及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探讨了怒江左岸小型水电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认为从地质环境条件看,怒江左岸建设小型水电工程是基本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可根据地质灾害的影像资料,全面了解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已发生地质灾害点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以获得常规调查方法难以获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信息。在地质灾害详查项目中,通过遥感解译,能够解析区内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活动方向、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为野外地面调查工作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制定防灾减灾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龙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地势险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该文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成果,总结了灾害的危害、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阳城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的整理分析,概述了县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省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灾种分布特点、灾害现状及典型实例的初步分析,结合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地方病等 ,其发育除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外 ,还与人为因素有关。本文对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程度和致灾因素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 ,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 (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高氟水、低碘水、咸水 )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 )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 ;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结合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山东省分为7个主要地质灾害区(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海咸水入侵)、26个地质灾害地段。通过调查及综合研究,对各区段地质灾害特征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概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性对策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技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前沿斜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以致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广西面积的96.65%.据统计,广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60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村)53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村威胁195.05万人生命和125亿元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隐患点80%分布在农村.  相似文献   

11.
田林县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并主要分布于县内交通沿线。文章打破以往定性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的易发程度指数法评价田林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收到较好的效果。评价结果可以作为田林县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5000a来地质灾害群发期中岩石围异常事件存在着同步性、叠加性、相关性。灾害群发期与太阳活动等宇宙因素、中国不同地区环境演变──冰川进退、黄土沉积、沙漠化演化、海平面变化,降水变迁等对比分析,揭示出地质灾害群发的重要环境背景──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并且在宇宙变化→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群发之间存在着链锁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 ,开发历史悠久 ,规模大、强度高 ,因而诱发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按其灾变的时间特征 ,可将其划分为突变型地质灾害和缓变型环境地质问题两大类。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属于前者 ;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煤矸石自燃等环境地质问题属于后者。笔者概述了各灾种的发育特征和危害现状 ,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古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主要包括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古人类以及古植物 ,研究程度比较高 ,其中寒武纪三叶虫 ,奥陶纪牙形石、腕足、珊瑚 ,志留纪笔石 ,泥盆纪腕足、珊瑚 ,石炭纪珊瑚、等建立了化石带 ,并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在总结已有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针对南阳市和河南古生物资源实际情况 ,本文提出 9项研究课题、5个开发领域、3个保护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了河南省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述了河南省主要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及危害程度 ,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人口稠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全省地貌类型齐全,岩土体类型复杂。在水库建设、矿产开发和铁路公路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岩土体类型不同,其工程地质特性各异,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亦不尽相同。分析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是治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人为灾害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岩土体类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对水库区、采矿区及交通建设中出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治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防治人为灾害提供了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山东省主要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面塌陷、水环境污染、矿坑突水,煤矸石等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危害程度、致灾原因及发展趋势,针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参加1∶5万肥城、张夏两幅区调工作中,曾对长清县张夏地区石灰岩滑脱体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潜在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其预防措施提出了初步建议。这些意见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The potential submarine geologic hazards were distinguished and categorized at the entrance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upon the analysis of side scan sonar and sub-bottom profiler surveying data of about 2500 km long, in an area about 2000 km~2 around the Wanshan Archipelago.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survey has the highest spatial resolution by far, which could reveal more detailed distribu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 hazards than before. In the study region, three paleo-channels that were buried about 10–30 m below the seabed were found; more than 10 shallow gas areas were discovered. The sand waves found in the region were generally small and located near the islands, and twenty pockmarks found on the seabed were mostly concentrated to north of Zhuzhou island. There are also many man-made obstacles in the region, such as wreckages, pipeline, etc.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detailed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submarine geologic hazards in this regio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discuss their formation and harmfulness, 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rine geologic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