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旅游资源、地质遗迹和国家建设地质公园的标准等方面,论证了华山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指出建立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可扩展华山旅游景观内涵,提升华山旅游活动的科技含量和风景区经济效益,保护华山地质遗迹和改善旅游环境。分析认为华山完全具备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应尽快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2.
通过完成1:25 000新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基础上,对太行弧內风景点的分布做了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该区大量的地质遗迹资料编写完成.通过对太行弧内风景区的种类、分布及特点介绍,探讨了其成因演化,从而更好地为开发旅游资源及申报更高级别的地质公园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其目的是促进当地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使地质遗迹风景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南岳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全区181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达106.7平方公里,辖区内土地绝大部分为山地、林地和风景资源保护地带,耕地仅1901.1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城镇面积为5.32平方公里。随着南岳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名山寓于山岳中,但又并非全部为山岳所包容。请看名山或者被名人攀登过、赞颂过,或者分布着独特的物产,或者有离奇的传说,或者有赫赫的战绩,他们是旅游资源系列中的精华,对不同范畴的游客具有不同的辐射和吸引强度。我国许多风景区,都是以名山为基础,来招徕游人和增强吸引度的。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山资源的优势和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名山的意义、性质、类别和旅游功能进行全面的、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名山寓于山岳中,但又并非全部为山岳所包容.请看名山或者被名人攀登过、赞颂过,或者分布着独特的物产,或者有离奇的传说,或者有赫赫的战绩,他们是旅游资源系列中的精华,对不同范畴的游客具有不同的辐射和吸引强度.我国许多风景区,都是以名山为基础,来招徕游人和增强吸引度的.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山资源的优势和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名山的意义、性质、类别和旅游功能进行全面的、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岳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全区181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达106.7平方公里,辖区内土地绝大部分为山地、林地和风景资源保护地带,耕地仅1901.1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城镇面积为5.32平方公里。随着南岳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集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GIS在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旅游研究与应用愈来愈深入。目前,GIS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旅游资源研究中,尤其在旅游资源空间分类、评价、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GIS在旅游资源研究中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旅游资源认知、分类及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总结前人和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认知、分类与标准化理论进行了相关论述。通过梳理GIS建模技术与空间分析方法在旅游资源信息提取与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中发现,旅游资源研究方法已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模型,应用成果不断增多,涉及综合评价、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与选址、空间发展趋势预测、空间利用规划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旅游资源知识模型、旅游资源图谱、旅游资源多维仿真以及旅游资源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8.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  相似文献   

9.
湘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开放型旅游风景区,她位于杭州市东南部,距西湖15公里,与西湖隔钱塘江而南北相望。  相似文献   

10.
茂名市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分类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标准对茂名滨海地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其共划分为8主类、21亚类、40基本类型。评价结果表明,列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各有4处。根据茂名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资源普遍保护好等优点,提出了8项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逐步把茂名滨海地区建成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示范区,带动全省滨海旅游业向高层次、多内容、具有海洋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嵩山不仅是中外地质学家憧憬和瞩目的地质场所,而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嵩山的山石景观、岩溶景观、天然地质博物馆及人文景观。嵩山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分布集中,开发潜景远大。作者对开发嵩山旅游资源,加强资源保护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景区游览线路是游客游览不同景点的有效选择路径。在导航系统中通常结合各景点POI(Point of Interest)和景区路网的路径规划而生成,但是,针对具有一定范围与多出入口的景点(如建筑物类景点),单一的POI坐标描述机制规划产生的游览路径,往往与智能导游应用中实际可行的最优游览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析了景点大小、多出入口等特征对景区游览路径规划的影响,提出了顶点和边的权重均可动态选择的景区双加权图模型,突破了单一POI描述机制的限制。同时,讨论了景区双加权图模型的化简、构建方法,并以Dijkstra算法和Prim算法为基础,给出了其最优路径规划求解算法。实验表明,本文模型及其最优路径规划算法所得结果更为优化与合理,具有较少的游览规划距离和更为紧凑的游览过程安排。  相似文献   

13.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者对休闲娱乐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山地型旅游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利用新兴且高效的轨迹记录方式挖掘山地型旅游区游客在小尺度范围内动态的时空行为特征和制约因素,对旅游区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优化尤为重要,也将为山地型旅游区的深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建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为案例地,基于“六只脚”平台的GNSS轨迹及位置照片数据,结合GIS在线地图绘制的景区路网和从BigMap平台获取的POI数据,选择GNS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解析出恩施大峡谷游客轨迹的时空行为特征,尝试探讨与其他类别旅游区时空行为特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山地型旅游区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网络点评数据和游记文本等网络文本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月份和季相层面,游客行为5月游客量处于峰值,节日效应明显,短假期效应较强;淡旺季游客行为轨迹呈非集聚性,旺季游客量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呈不稳定态势;② 游客行为轨迹于11:00-14:00游客量达到顶峰,日内结束时间相对较早,且兴趣点选择偏向知名度高的七星寨景区;③ 空间分布特征层面,受时空因素控制,单一路径景区轨迹集中度较强;④ 不同性别的游客拍照行为均偏向于高质量景区,但分布状态存在差异,男性拍照行为多呈片状和线状分布,女性多呈点状分布。本研究尝试以新数据和新方法探讨山地型旅游区游客的时空行为特征,旨在促进山地型旅游地的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典型贫困山区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水平不仅可以反映游客到达的方便程度,也用来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而对于贫困山区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研究还可为旅游扶贫的开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聚焦典型贫困山区,探究交通成本及复杂地形特征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首先,文章通过连接度指数和通达度指数的相关分析,了解研究区旅游网络的整体连通状况;然后,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法,分别基于不同等级交通因素和坡度、海拔等地形因素,对研究区旅游景点可达性和县级行政单元整体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交通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交通因素分析法弱化了水域对于可达性的阻隔作用;地形因素分析法忽视了交通条件对于可达性的影响;而综合考虑不同等级交通因素和复杂地形因素的可达性评价方法,既可有效识别水域对于贫困山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的阻隔作用,也体现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于自然环境下可达性水平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艺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脱胎于中国山水画,因此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古人更多将关注点放在地图的艺术特征层面上。古代风景名胜地图是中国特有艺术与文化的产物,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值得探寻与传承。本文从地图学的符号设计、制图综合、比例尺、方位与色彩、注记与文字、传统思想等多种角度对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图的形式对相应特征作了阐述。这些艺术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结晶,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从根源上无形有形地影响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的发展。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能为当代以二维居多、艺术性严重不足的现代地图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森林旅游资源多达 816 .7万hm2 ,景点 2 80个 ,内容丰富 ,前景广阔 ,加强广西森林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 ,有利于促进广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麒麟山风景区的景观特色表现为山形如麒麟称之外表美 ,洞穴景观奇特称之内界美 ,交通便利、满山花果飘香 ,旧岜粒村村民热心办旅游 ,热情好客称之旅游环境美。该景观开发对发展旅游业 ,促进科研、教学 ,加速南宁旅游城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呼吁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method to quantify the scenic value of wetland landscapes and provides the guidance on the allocation of efforts for the purpose of preserving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s.Dongting Lake,a traditional tourist location,is one of the fiv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s in China and a Grade 5A National Scenic Region. This study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scenic resources of South Dongting Lake,and presents a model based on Quantification TheoryⅠto assess wetland scenic landscapes.Employing a multi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ed scenic value,we built up the Wetland Landscape Quantification Model(WLQM), which was used to classify 221 landscapes into five grades.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regarding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its us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20.
"bright spot" on reflection seismic profile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ions of oil and gas,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bright spot" technique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coal, underground water and other fields, and also in the research of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Based on the reviewing of published literatures, the authors describe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generation of "bright spot" on seismic profile for energy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crustal-scal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nd furth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bright spot" technique in energy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ep struc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