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南中部原-登封杂岩“笔者确定为晚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其中,登封群相当于绿岩带表壳岩系.混合片麻岩属于侵入绿岩带的花岗岩花岗岩中占主体的TTG质片麻岩以底辟方式形成早期穹窿构造,并与绿岩带中基性火山岩构成典型双模式岩浆岩套,表现了花岗-绿岩带的构造-岩浆特点。但是,这里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却不同于国外大多数绿岩带.暗示本区太古宙时深部地质构造的独特性通过地球化学和岩石组合研究表明,登封花岗-绿岩带发育在先存的早期硅铝壳基底之上,属于陆内裂谷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辽南金州地区的太古宙侵入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南金州地区的太古宙变质侵入岩,是由得胜片麻杂岩为代表的早期TTG岩系和由亮甲店片麻岩、小黑山片麻岩及赵屯片麻岩组成的晚期石英闪长岩—低硅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系构成的,早期岩系呈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岩系显钙碱性演化趋势,属太古宙常见的两类岩石系列,其源岩来源陆壳,是陆壳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部分溶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辽东古元古宙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古元古宙克拉通裂谷是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地壳的拉伸作用而形成的巨大裂谷带,西起郯庐断裂,向东经盖县、宽甸、桓仁进入吉林和朝鲜。古裂谷内赋存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它们受特定层位——盖县岩组中下部及大石桥岩组顶部层位,岩性——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含金岩系,韧性剪切变形及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复合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成矿特征。系统总结该成矿带内金矿地质特征,明确异同性,建立成矿模式,旨在探讨不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寻找同类型新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辽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及层状变质岩系的研究表明,它们均形成于太古代的大陆边缘环境。早太古代以前(大于3000Ma),本区已发育了成分不均匀的原始地壳,后期表壳岩系沉积在这种地壳的裂谷当中并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大约在2800—2500Ma,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石侵位,形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趋势;太古代晚期,由于地壳的增生迥返,先存岩石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的定位,并形成钙碱性的演化趋势。在整个太古宙地质演化过程中变形作用一直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北缘与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类以贫D为特征,由其衍生的岩浆水δD=—120‰——85‰,δ~(18)O=5.0‰—8.0‰。H,O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宙绿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地壳深处多源混合水,以δD,δ~(18)O十分稳定为特征;显生宙花岗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与金铜系列花岗岩再平衡的岩浆水;火山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产物,以δ~(18)O的明显漂移为特征;古生代绿岩建造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被花岗岩侵入体加热的大气降水,以δD特别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东徂徕山区珂洛山、刘家山一带岩浆杂岩分布广泛,按岩相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可划分为闪长质岩组和花岗质岩组两大系列。闪长质岩组中的细粒闪长岩与泰山地区的普照寺型闪长岩相当,中粗粒闪长岩与中天门花岗闪长岩一致,二者可能产生于长期亏损地慢源.花岗质岩组中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测得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440±_(22)~(23)Ma,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与泰山地区的傲徕山花岗岩相当,系由变质岩地壳熔融而来的深成流体形成.徂徕山杂岩体和泰山杂岩体区域片麻理走向一致,共同组成鲁西绿岩——花岗岩地体。  相似文献   

7.
大营子组是60年代建立的太古宙建平群中的岩石地层单位,近年1∶5万区调证实,大营子组是由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即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以及太古宙表壳岩包体,甚至还包括了早元古代的变质辉长岩、层状变质岩,早古生代闪长岩和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已失去了原来的岩石地层意义。将其解体为太古宙叶柏寿片麻岩、曹家烧锅片麻岩、变质表壳岩组合,早元古代陈家窝铺单元辉长岩,早古生代上马架子超单元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早二叠世八家子超单元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铁岭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系由独立封闭的几个灰色片麻岩体组成,属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系列。锆石单颗粒Pb-pb年龄为2548-2553Ma。片麻岩体中包裹有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等变质表壳岩。花岗岩系稀土元素具有强分馏形式,形成于晚太古代大陆及大陆边缘环境,其北部为吉黑褶皱带寒武系变质岩系。华地地台与吉黑地槽之间由海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填充,形成宽约5=10km的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9.
四海山地区的二长—正长花岗岩具有细粒→粗粒的结构演化和酸性→偏酸富碱性的成分演化特点,并含有 S 型花岗岩中的典型副矿物钛铁矿,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富硅富铝,稀土配分模式为地壳重熔型,综合判别图解表明它们属造山后期侵入岩。其源岩为硅铝质地壳,属 S 型花岗岩。认为所有以硅铝质地壳( 包括灰色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 为源岩岩浆的花岗岩都应属于 S 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胶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变质程度及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并与华北地块其他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态特征、建造特点及演化序列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层、高级区、变质深成侵入体、变形与变质、成矿作用5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华北陆块北缘太古宙地层是有序的,其层序基本符合绿岩带的层序特征;高级区不存在,高级区是变质程度较高的绿岩带;变质深成侵入体岩石类型复杂,现有的岩石分类与表示方法尚不能与实际相对应;变形与变质是有一定规律的,变形遵循压扁变形、伸展变形与挤压变形的顺序,相伴产生变质,表现出完整的变形—变质旋回;一定的矿化与一定的岩石组合有联系,根据绿岩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可以预测可能发现那些矿床。这些认识之间许多是彼此有紧密联系的,相勘校,互佐证,籍以反映太古宙地质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太古代—早元古代地槽形成到回返、中元古代初期地台形成到坳拉谷产生及中生代地台活化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早古生代中期吉黑地槽系的强烈活动也对地台北缘凡河凹陷内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模式受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由太古代末期的变质海相火山热液矿床,早元古代变质同生沉积矿床、变质热液再造矿床,到早古生代中期的盆地热卤水型矿床,最终演化成中生代的岩浆成因型(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及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14.
鲁西太古代徂徕山杂岩体主要由片麻状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构成,此外尚发育少量小规模的中粗粒、细粒闪长岩。本文着重讨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徂徕山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片麻状花岗岩为深源(下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结晶的产物;钾长花岗岩是片麻状花岗岩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部分熔融形成的,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南部前震旦纪康定杂岩,主要由英云闪长质深成岩和一些具残留顶盖特征的变质地层组成。深成岩体呈南北向线性展布,实地接触关系证明,它们是晚于围岩的侵入体;而且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成岩是玄武质源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产物.结合区内岩石构造组合,可以推断英云闪长质深成岩是在位于陆缘型岩浆弧近大洋的构造环境下形成.鉴于康定杂岩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地体存在明显差别,其时代应属于元古代.  相似文献   

16.
新甫山、上港岩体分布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奥长花岗岩。根据新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613±12)Ma,片麻状奥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6234±9)Ma,为新太古代中期形成。在泰山桃花峪一下港之间出露的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奥长花岗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在2660~2600Ma。该期岩体是新太古代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发生变质作用与重熔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拉谷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地层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新泰市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宝石级红刚玉,又称红宝石,商业名称暂定为"泰山红宝石"。红宝石产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的壳源岩石包体之中,包体岩性以黑云更长变粒岩、黑云片岩、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为主,是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深融残留;红刚玉与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关系密切,推测是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原岩残留斑晶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