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小虎  苏沛兰 《地下水》2020,(1):5-8,23
为探明太原市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清徐县西边山洪积扇地区12个地下水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取样点的水化学评价指标中,总硬度和NO3-含量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属于Ⅴ类水极限值,SO42-含量和TDS含量浓度较低,其平均值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表明研究区58. 4%的地下水属于Ⅱ类和Ⅲ类水质,可以直接使用,41. 6%的地下水属于Ⅳ类和Ⅴ类水质,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成因研究时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SO4-Na·Mg·Ca类型,属于碳酸盐富集区,研究区内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巢湖北岸1000km2范围内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130个,利用多种方法测试了15种水质指标。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分布及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得出:①巢湖北岸地下水属于弱酸—弱碱性水,水体硬度基本上不大,TDS基本上小于1g/L,水质属于淡水。②主要超标指标为F-、NO3-、总硬度、NO2-,污染类型主要表现为氟污染、总硬度和氮污染;③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共有28种水化学类型,其中比例比较大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 Cl-Na Mg、HCO3 SO4-Na Mg、HCO3 SO4 Cl-Na Ca、HCO3 SO4-Na Ca Mg,分别占总类型的11.38%、8.94%、8.94%和7.32%。④通过计算c(Na+)/c(Cl-)系数,发现区内大多地下水的水质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3.
根据39个丰水期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结果,对德阳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沿地下水渗流途径,TDS以及Mg2+、Na+、SO4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Ca2+浓度却呈下降趋势。(2)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在渗流途径的上游,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和HCO3-Ca+Mg型水为主;在径流途径的下游或排泄区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型水和HCO3+SO4-Na+Ca型水为主。(3)区内铁锰污染比较明显,部分地区总铁和锰的含量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铁锰超标主要是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总硬度超标明显,39件水样中12件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而出现的绿洲水文生态问题,以贺兰山西麓具有典型特征的内蒙古腰坝绿洲为研究对象,分开采期、非开采期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季节变化对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小,潜水水文化学性质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承压水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②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研究区潜水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③潜水子系统总溶解固体较高,水化学类型变化也较复杂,主要从HCO3·SO4.Cl-Na·Mg·Ca型向Cl·SO4·HCO3-Mg·Na、Cl·SO4-Na·Mg型演化。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低矿化度的HCO3-Na·Mg·Ca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2003年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的水环境状况和成因. 该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 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 000 mg·L-1之间变化; 整个区域矿化度变化幅度比较大(532~12 267.9 mg·L-1),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Na、 Cl·SO4-Na·Ca、 HCO3·Cl-Na·Ca和SO4·Cl-Na型. 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距离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 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 在远离河道地区, 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 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补给水源.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有溶滤作用、蒸发和浓缩作用及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永定河上游山间盆地地下水质量评价与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永定河上游山间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并从水化学角度探讨其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将2008年6月采集的65个地下水样分为浅、中、深层。按照F值评分法进行了分层综合质量评价。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每一个含水层特征指标算数平均值和方差。开展了TDS、Ca2+、NO3-和硬度与取样深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延庆盆地内水样基本均属于偏碱性水,垂向上,延庆盆地地下水由浅到深,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好,且随着深度增大,水样的pH值有增大趋势。横向上,上游地下水水质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深层地下水已经出现较差和极差点。在上游地区基本以HCO3-Ca·Mg为主,水质趋同性好,分层特征较弱;在中游地区,大部分中层地下水中的Na+浓度升高,开始出现HCO3-Ca·Na·Mg型,水质分层特征明显。到了下游地区, Na+和Mg2+浓度快速升高,许多水样表现为HCO3-Na·Mg·Ca型和HCO3·SO4-Na·Ca·Mg型。越往下游,地下水的化学组分更趋于复杂,一方面表征了其多源输入的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2)
自然状态下,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密切相关。利用淮河流域平原区77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对地下水的氟含量和水化学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TDS小于1. 5g/L时,HCO3-Na·Mg型地下水F-≥1 mg/L的比例达94. 03%,HCO3-Na·Ca·Mg型地下水F-≥1 mg/L的比例达67. 68%。随着阳离子中Mg2+和Na+相对含量上升且Ca2+相对含量下降,阴离子中SO42-和Cl-相对含量下降且HCO3-相对含量升高,高氟地下水占比上升。  相似文献   

8.
刘天超  于宁  李通  曹大元 《地下水》2021,(3):56-57,118
以新疆车尔臣河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区基岩裂隙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型、Cl·SO4型;潜水水化学类型总体上由南向北水化学类型由Cl·HCO4型→SO4·HCO4型→Cl·SO4·HCO4型→Cl·SO4型转化,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基本一致;承压水化学类型沿车...  相似文献   

9.
洛河砂岩水是黄陵矿区供水水源中的唯一水质水量合乎要求的含水层。经过对洛河砂岩水水质的分析研究,发现洛河砂岩水水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溶解性固体、Na+含量、SO4^2-含量、Cl-含量在浅部较低,深部则有所增大;水质类型浅部为HCO3-Ca型,深部为HCO3-Na·Ca型;在动态变化上,呈现出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溶解性固体、Na+、SO4^2-含量逐渐变小,Ca2+含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强调在开发煤炭、石油时,一定要对洛河砂岩水加以保护。使其更好的为矿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化学特征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文通过采用spss聚类分析软件对观音峡背斜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当并类距离取2时,将研究区所取水样分为5类,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岩溶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 Ca或SO4·HCO3-Ca型水,碎屑岩裂隙水化学类型则主要为HCO3·SO4-Ca·Mg型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0,(2)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哈拉哈塘油田哈6区位于新疆库车县境内。本文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区内地下水含水层的结构及富水性特征、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地下水补径排情况和水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由西北向东南,含水层有略微变薄的趋势;承压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沿地下水流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含水层总厚度呈减小的趋势。研究区内潜水矿化度均大于10 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型。承压水矿化度均小于1 g/L,水化学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由西向东,水化学类型依次为SO4·Cl-Na·(Mg)型、Cl·SO4-Na型和HCO3·Cl·SO4-Na型。研究结果为后期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银川平原北部饮水型砷中毒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地下水中砷离子分布规律和富集环境。研究表明:高砷地下水区呈两个条带状分布于冲湖积平原,主要为埋藏深度小于40m的潜水,水化学环境呈弱碱还原环境,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Cl·HCO3-Na,Cl·HCO3-Na·Ca型;最后对比分析了中国北方内蒙古平原、山西大同盆地、新疆、吉林西部高砷地下水分布和环境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南川区南部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重庆市南川区南部地区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测试分析,对研究区内149件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常规分析和微量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Ca和HCO3-SO4-Ca型为主。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HCO3-、SO42-、Ca2+和Mg2+浓度均表现出与含水岩组相对应的关系,即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水>碎屑岩水。地下水中Mg2+ /Ca2+摩尔比值表明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地下水径流过程中以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共同溶解为主。地下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整体偏低,绝大部分水质都在Ⅲ类水标准以内,只有极个别点受到污染导致部分重金属组分偏高   相似文献   

14.
蒲阳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保定西部山前地区位于太行山及华北平原交界带,为缓解极端气候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维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开展相关的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SO4—Ca·Mg及SO4·HCO3—Ca·Mg为主,区内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流域内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中化学成分为Ca2+、Mg2+、HCO-3、SO2-4,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明显升高;由于受到褶皱构造的控制,流域的上游及平原区均出现年龄大于60年的地下水,多数岩溶水年龄较复杂,从现代水到大于60年的水均有分布。研究成果为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建议,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极端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咸阳地区地质和地热背景条件基础上,探讨了地热水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热水属深循环高温高氟高矿化热水;水化学类型以Cl-Na、Cl·HCO3-Na、HCO3-Na、HCO3·SO4-Na、SO4·HCO3-Na、HCO3·Cl·SO4-Na等类型为主,地热水与渭河北岸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张天文  李学军  强杨 《江苏地质》2015,39(1):121-126
以卫宁北山石空段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宁平原盆地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介绍了山前地下水水文地质、赋存、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变化动态。地下水受构造地貌控制由山前流向黄河,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岩相互作用从A1—A5点以溶滤、A6—A7混合作用为主,逐渐演变成A8—A10的以浓缩-蒸发为主。水质测试表明:地下水由山前至滨河由苦咸水转化为淡水(微咸水),水化学类型由Cl·SO4-Na(Cl·SO4-Na)型转为HCO3·SO4-Ca·Na型,平原区水质属于较差类别。受人类活动影响,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等。  相似文献   

17.
王瑞  李潇瀚 《中国岩溶》2021,40(3):398-408
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是河北邢台市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受到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泉域地下水流场明显改变,水化学场演变机制有待查明。本研究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Person相关系数)、饱和指数计算和水化学方法(Piper图、Stiff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对泉域岩溶水化学特征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泉域岩溶水为弱碱性淡水,Ca2+、Mg2+、HCO3-、SO42- 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风化溶解,Na+和Cl-主要来源于少量岩盐的溶解。沿着径流方向方解石相对于地下水由溶解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而白云石、石膏和岩盐一直处于溶解状态。补给区和北部径流区基本为HCO3-Ca·Mg型水,七里河、沙河附近和南部煤铁矿区岩溶水除HCO3-Ca·Mg型外,还多出现HCO3·SO4-Ca型、CO3·Cl-Ca·Mg型和HCO3·SO4-Ca·Mg型水,煤铁矿区附近岩溶水中SO42- 的升高是受到了高SO42- 矿坑排水的混合影响。蒸发浓缩作用仅在水位埋深浅且地下水流动相对滞缓的排泄区较为明显,排泄点——百泉泉水为HCO3·SO4·Cl-Ca·Mg型。此外,人类工农业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水质,使局部岩溶水中NO3-、Cl-、Fe、总硬度含量升高甚至超标。   相似文献   

18.
铜仁市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HCO3-Ca·Mg、HCO3·SO4-Ca·Mg、SO4·HCO3-Ca、SO4-Ca、HCO3·Cl-Ca·Na、HCO3-Na和SO4·Cl-Ca·Na型8种类型;研究表明:铜仁市地热水的水化学成分受所溶滤围岩矿物组成控制,浅部循环的地热水常为重碳酸根型水,随着水流深度的增加,水化学组成由重碳酸根型、经重碳酸根—硫酸根和硫酸根—重碳酸根型水逐渐向硫酸根型转化;当地热水继续沿深大断裂向下进入深部带,并通过粘土类岩石时,易溶解的氯化物盐类逐渐增加,水化学特征由硫酸根型向硫酸根—氯型、氯—硫酸根型转化;通过对铜仁市地热水的主要组分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地热水中主要组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肥城市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超  张保祥  张吉圣  邸燕 《中国岩溶》2018,37(5):698-707
系统分析地下水长期实测数据,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肥城市水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水化学特征形成机制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部分为HCO3·SO4·Cl—Ca·Mg型和HCO3·Cl—Ca·Mg型,主要阴离子由HCO3-向SO42-和Cl-偏移,总溶解固体(TDS)及总硬度呈明显增大趋势;地下水多数离子浓度从补给区经径流区到排泄区越来越高;方解石和石膏的溶滤作用是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存在部分的盐岩溶解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而人类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普定县后寨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Cl-,分别占总离子含量的53%、15%、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占总离子含量的19%和6%,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pH为7.51~8.23,呈微碱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HCO3-、Na+、NO3--N、Ca2+、TP的季节差异显著(P<0.05),K+、Mg2+、Cl-、TN、NH4+-N、SO42-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性质主要由地层岩性决定,对农业活动、居民生活活动响应敏感,其中以农业活动最为显著,居民生活活动次之。喀斯特山区居民的农业活动和人为干扰使得浅层地下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升高,明显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