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水分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和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烤烟的不同生育期分别进行灌水处理,并在灌水前后分别进行叶绿素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团棵期土壤含水量65%~75%,旺长期、现蕾期、成熟期55%~65%,最有利于烟叶生长;土壤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株高的增长,但对根的生长不利;水分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团棵期土壤含水量65%~75%,旺长和现蕾期75%~85%,成熟期35%~45%时,最有利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可使烟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研究还认为,5、6月正值江西汛期,降水量远远超过烤烟生产需要,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其间要特别注意田间水分管理,及时排水排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7月份西藏地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大气水汽总量与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对站点上空水汽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水汽总量越低;其次高原上某地的降水转化率高低与该地所处的长期天气背景有关2.水汽总量值与实际降水量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关系,水汽梯度值和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对降水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3.日平均温度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跟相对湿度之间呈反相关;降水往往出现在高温高湿后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湿旋转效应解释;最低温度跟GPS大气可降水量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GPS水汽资料与降水量之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7月份西藏地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大气水汽总量与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对站点上空水汽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水汽总量越低;其次高原上某地的降水转化率高低与该地所处的长期天气背景有关2.水汽总量值与实际降水量的大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比关系,水汽梯度值和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对降水量的大小有重要影响。3.日平均温度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跟相对湿度之间呈反相关;降水往往出现在高温高湿后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湿旋转效应解释;最低温度跟GPS大气可降水量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互助县多年马铃薯产量资料和气候条件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气象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总结出影响互助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地中5cm平均温度和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影响产量的关键期为结薯期,其次是淀粉积累期,利用灰色关联动态预报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马铃薯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小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青海省门源县为例,分析小油菜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小油菜生育期气温升高,气候变暖,4~8月降水量以每10年1.64~20.70 mm的幅度下降,9月降水以每lO年20.16 mm的幅度增加;气候变暖使小油菜播种期提前,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证;增温对各发育阶段的影响差异明显,除出苗至现蕾间发育进程加快外,其余各发育期生长发育出现迟缓变化;气候产量主要受4、6月和年平均气温及6月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冬季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油菜生长。但历年气象资料表明,袁州区油菜生产中存在播种期干旱、开花期低温阴雨、春季高温高湿等气象灾害,影响油菜稳产、高产、优质,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及影响程度有加剧的趋势。通过对袁州区气候资源的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适时播种、加强管理、采用高产抗病新品种等措施,可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使袁州区的油菜达到稳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以及春玉米生育期数据, 对1980—2020年春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和全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斜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春玉米全育期生长度日呈上升趋势, 各生育期生长度日空间分布差异不太显著, 总体上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 高值主要分布在浑南区和苏家屯区, 低值分布在康平县和法库县。春玉米全育期高温度日呈递增趋势, 除康平县在成熟期高温度日呈减少趋势, 其他各地生育期高温度日均呈增加趋势, 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不断递增。沈阳地区在近40 a春玉米全生育期均呈降低趋势, 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在苗期各地降水均呈增加趋势, 其他时期均以减少趋势为主。沈阳地区春玉米全育期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 但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此种趋势增大了该地区极端高温和气象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8.
粤北地区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连州1953 ~2010年58年地面观测站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观测资料,以日平均温度≥30℃且日最高温度≥35℃为指标,分析了粤北地区双季早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高温敏感发育期里高温热害气候特征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粤北地区58年里共出现高温热害42次;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热害的出现次数、严重...  相似文献   

9.
谭宗琨 《广西气象》2006,27(A01):86-87,70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并与近10年同期气象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开花授粉——果实缓慢生长阶段(Ⅰ期)的低温寡照天气会影响荔枝座果率和成熟期,与品质优劣没有直接关系;(2)秋冬春连早年份,若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后未遭受高温天气影响,则不会影响果实品质,而降水充足的年份,即使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也不会导致高温热害现象发生;(3)秋冬春持续严重干旱和果实成熟阶段的高温共同胁迫既影响荔枝产量,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开封市2001-2010年花生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花生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8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平均气温>6月份光照>5月份平均气温>8月份光照>6月份降水>5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5月份光照>8月份降水>7月份光照.开封花生产量与气温条件的关联度最大,特别是在花生播种期间,平均气温仍然不稳定,容易受冷空气的影响,不利于花生的出苗和生长,因此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花生进入荚果发育期,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花生播种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如果降水量不足,要及时造墒,降水量过多、墒情过湿要晾墒.花生开花期如果降水量不足,土壤干旱会使开花数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荚果成熟期如果降水量不足,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的充实和含油量的提高.因此在花生开花期和荚果发育后期如果降水量偏少,应及时采取人工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以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1.
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干旱和前期高温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份降水量偏少(干旱)是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当年4月份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夏蝗的影响比对秋蝗敏感。上年11月平均温度偏高是当年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又一主要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贵州马铃薯种植生产的最佳气候指标,做好马铃薯产业的气象服务,达到降低不利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影响的目的,本文选取了1986~2009年威宁春种秋收马铃薯鲜薯产量资料,以及威宁气象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分析。采用积分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威宁春种马铃薯生育期内的光、温、水等气象对当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动态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负效应为主,贵州威宁马铃薯生长的热量资源十分充足,且威宁的高温日数少;马铃薯生长的光资源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马铃薯生长对光照的需求非常一致;马铃薯生长的大部分时段降水丰富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近47年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内蒙古地区春小麦主产区的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的气象数据,以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日照时数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西、中、东部春小麦区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春小麦主产区在过去47年中生长季(4—8月)平均气温升高了1.2℃,平均每10年升高0.32℃;生长季降水量年代际间波动不大,但本世纪初全区麦区平均降水量偏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使春小麦除成熟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基本随年代的增加而提早。  相似文献   

14.
大穗小麦84+79一3-1穗大,粒多,粒重,抗倒伏。在关中灌区水肥条件好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有较大增产潜力。但因其属于偏春性品种,在种植中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越冬期间的低温冻害;一个是灌浆成熟期的高温危害。越冬冻害直接引起死苗,它与小麦冬前生长状况、抗寒锻炼情况、冬季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有关。后期的高温危害影响籽粒饱满度,降低干粒重。它与5月下旬到6月上旬麦收前的高温强度和高温出现日数有关,且随高温出现的时段而有所不同。此外在顺利越冬和不受高温危害情况下,开花以后的阴雨日数还制约看病害,特别是赤霉…  相似文献   

15.
扎兰屯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扎兰屯地区1971-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大于等于0℃、10℃、15℃、20℃活动积温的变化及各界限温度持续期间降水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上升趋势。用10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扎兰屯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处理,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各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积温关系较大,积温增加使产量增加;马铃薯和小麦产量则与降水量关系较大,降水增多会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异常天气气候的频繁出现,导致粮食生产下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愈益引起各界的注意.现就目前国外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亚洲水稻生产影响的情况,作一介绍: 一、温度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到水稻生长季长度.在非热带地区,由于热量条件受到限制,温度偏低,不仅会缩短生长季,而且也能延缓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据分析,平均温度降低0.5℃,就可能致使水稻减产.如平均温度降低1℃,生长季可缩短10天左右,并将使水稻延迟7-11天成熟,由此而造成减产.相反,若平均温度偏高,一般说来,可以扩大水稻的种植范围,增加水稻产量.但更重要的是,温度偏高,可以使中纬度大范围水稻区复种;此外,生长季延长,使水稻可种植的时间更有机动性,从而能较好地利用气候条  相似文献   

17.
油菜适播期,冬前和越冬期的降水、温度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适播期,苗期干旱和冬前寒潮及你 是油菜苗期生长中的几种主要影响灾害,其中以苗期干旱影响为最;适播期干旱发生频率为35%,苗期干旱频率重旱为35%,特旱为14%,冬前寒主低温频率均这50%左右,灾害出现年份油菜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的中后期生长分为稳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其中穗期阶段包括拔节、抽雄两个生育时期;花粒期阶段包括开花、吐丝、成熟3个生育时期。1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1.是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在23~25℃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玉米抽雄稳、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28℃之间,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但温度过高对玉米授粉和授精不利。当温度高于35C及空气湿度wt30%时,散粉后1~3小时内花粉即失去萌发能力;花丝亦容易…  相似文献   

19.
利用门源气象站1982~2005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0~50cm土壤贮水量对油菜产量的形成所产生影响为负效应;1982~2005年间土壤贮水量以14.8mm/10a的速率下降;气候变化使油菜生育期内0~50cm土壤贮水量缓慢减少,有利于油菜产量形成,从而有利于门源地区油菜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亮  王哲 《陕西气象》2018,(2):21-25
利用2007—2016年烟株大田生长期陇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数据,采用相对热效应(Relative Thermal Effectiveness,RTE)计算分析陇县烟草不同生长期的温度条件及其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陇县烟草生长的温度条件基本良好,适宜温度条件(RTE值0.9)可维持大田期的85%以上;不适宜温度条件出现概率极低,对烟草种植业危害不大。不适宜温度条件均由偏低的日平均气温引起,并主要集中在烟株生长的成熟期,对烟草产量的不利影响较轻,对烟草品质的不利影响较重。烟草不同生育期内均有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其中团棵期、成熟期受灾风险略高于旺长期。高温热害事件总体程度较轻,高温热害事件主要由略高于35℃的"弱高温"天气引起,单日高温热害强度指数Hi不高,但长时间持续的"弱高温"天气也能造成重度高温热害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