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自紫金山天文台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开放观测以来,为了满足天文观测者的各种要求,在POPS的基础上估了一些程序的改进,使系统更臻完善。在它里也简单的介绍一下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可在微机上运行的数据处理软件包DRAWSPEC。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上3mm振荡器恒温电路的改进情况。新的恒温电路有别于原来所使用的恒温电路的工作方式。实际使用证明,该电路性能可靠,显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青海站 1 3.7米射电望远镜上 3mm振荡器恒温电路的改进情况。新的恒温电路有别于原来所使用的恒温电路的工作方式。实际使用证明 ,该电路性能可靠 ,显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一种以傅里叶交换的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为工作原理,以声表面波(SAW)器件为支持性技术的新型射电频谱仪.给出它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m射电天文望远镜13mm接收系统上对22GHz水分子脉泽源试观测的结果,实践表明它具有宽带、高频率分辨率、全固化、机械稳定性好、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射电天文星际分子谱线观测技术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观测效率和便于观测,在紫台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的计算机系统上实现了控制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机间的数据传送,从而使观测资料在现场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数据传送的硬件接口以及分别在控制机和数据处理机上所做的软件工作,并给出了观测资料实时传送和处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分子云ORION-KL区域的CH_3CN J_K=6_k—5_k谱线(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grid=2角分)。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紫金山天文台青海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测试,并讨论如何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观测模式与积分时间,以提高望远镜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导航系统中,基准站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定位的精度及系统的可用性,对利用卫星电视系统进行导航可能采用的几种基准站配置进行了讨论,并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认为解决好基准站配置,合理地组合导航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定位的精度及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对分子云ORION-IL区域的CH3CNJk=6k-5k谱线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11.
唐歌实  吕静 《天文学报》1996,37(4):404-420
为揭示大质量星形成及早期演化中的一些重要特征,根据IRAS的流量,选择了一批F100μ≥500Jy的强远红外源,它们大多是处于恒星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中的大质量的天体,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22GHz水脉泽的搜寻,得最11个新的水脉泽源。  相似文献   

12.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射电望远镜对S146和IRAS23545+6508进行了12CO(J=1-0)谱线的成图观测,结果表明两源附近存在CO高速外向流.分析了这两个外向流的形态,求出了其物理和动力学参数,同时结合IRAS资料,对中心源的演化阶段和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吴月芳  韩溥 《天文学报》1998,39(3):244-250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新安装的3毫米系统,对一组包括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稠密云核、Bok球、主序前发射线星和演化晚期恒星的源进行了12COJ=1-0的辐射搜寻.结果在不同质量恒星形成区域全部测到了12CO辐射,并发现了大的线宽、红和蓝的线翼、线心速度变化及多重辐射的特征,表明相应源可能具有双极喷流,存在膨胀、旋转或多核斑结构.有两个演化晚期星中已观测到了12COJ=1-0谱线,说明其具有较浓厚的拱星气体包层.  相似文献   

15.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观测.观测表明,27个强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并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文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别测量地面天线系统的增益G和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的方法,对几个地球站的G/T值(它是地球站的重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对4.193 GHz而言,6个地面站的G/T值分别为31.11 dB/k,30.57 dB/k,31.34 dB/k,31.93 dB/k,31.42 dB/k和31.26 dB/k,达到了国际通讯卫星组织颁布的F2类地球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于上海天台VLBI系统的本地站程度,它主要控制余山VLBI25m站的一些专用设备,这些设备与进口的通用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VLBI系统,从而能进行规范的VLBI观测。  相似文献   

18.
在红外天文卫星点源表中选取了具有陡远红外谱的97个源及其它8个红外源,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CO(J=1-0)的观测.结果在102个源中测到了CO辐射,有9个源参考位置难以确定,21个源有多重成分,在其余72个源中有29个具有高速气体,其中18个是新测到的双极外向流候选者,对其性质及与年轻星体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源IRAS053910217和IRAS065720742进行了12COJ=1-0观测,获得了气体的相应参数;用IRAS及其他红外观测资料,获得了尘埃热结构;探讨了云中气体的热平衡.对于IRAS053910217中由远红外得出的Td<Tk的情形,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加热机制.光电加热对该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激波可能是另一种加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