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的太阳光谱观测是一维的,它有很大的局限性。从50年代起,天文工作者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二维太阳光谱观测,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仪器,建立完整的资料归算程序,取得优良成果。在二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用理论方法推出深度分布,可以得出三维的立体图像,这会成为太阳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太阳字宙线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方程的量纲分析解,利用太阳质子观测资料求出的等效扩散系数,讨论传播对太阳宇宙线成分中氢氦比的影响,其中包括随太阳风速、空间坐标的变化.从Perron等收集的HEOS和PIONEER卫星观测的资料中消除了随离太阳距离和能量变化后,可以看到太阳宇宙线的氢氦比是随耀斑磁经度而增大的.经过传播改正得到的太阳上发射的氢氦比初始值与太阳风成分比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3.
太阳磁场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了近几年国际上太阳磁场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耀斑与磁切和电流的关系,电流螺度和磁螺度,磁场拓扑性,三维磁场外推,色球磁场研究,日冕磁场研究,内网络磁元,磁流和振荡,极区磁场观测以及色球磁元观测等方面内容,同时也介绍了怀柔太阳观测站最近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YOHKOH高分辨率的太阳X射线数据,SOHO的多波段大尺度观测,TRACE的高分辨太阳过渡区资料,为研究太阳磁场从内部到距离几十太阳半径处的大范围演化提供了依据,高效的空间资料结合长期的地面资料,将是正派推动太阳磁场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第22太阳周(1987年1月至1992年12月)中发生过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Hα耀斑级别≥M级,并伴有X射线的耀斑)对应的395个活动区资料进行了耀斑指数的统计,得到的结果:1.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级别综合指数表,2.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表,3.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4.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濯斑总指数直方图,该图表明第22太阳周活动的极大年分别是1989和1991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预报提供了可用参数。  相似文献   

6.
太阳米波射电爆发是活动区上空日冕中的现象,与太阳耀斑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高空间分辨率的动态频谱仪获得了大量观测资料。在资料分析、理论模型和综合评述等备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在日冕质量抛射和太阳周围磁场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8.
封莉  甘为群 《天文学进展》2005,23(3):215-225
日冕加热是太阳物理中一个基本问题。随着一批高性能仪器(如TRACE、SOHO、Yohkoh)投入观测,作为太阳日冕中一种基本结构的冕环,其观测资料日益丰富。冕环加热是日冕加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简要介绍冕环最新观测和研究进展后,以其一维模型为基础,着重讨论了现有冕环加热结构和加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通过计算机标准RS232C串行通信口,把太阳射电米波声光频谱仪22周峰年期间用YEE8100微机观测到的太阳230MHz-300MHz频谱资料传到AST386sx/20微机转存和处理,以及两台微机间数据传递过程中对数据是否随机丢失进行验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第22太阳周活动区M级以上X射线耀斑指数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第22太阳周中发生过M级以上的X射线耀斑对应的395个活动区资料进行了耀斑指数的统计,得到的结果:1.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级别综合指数表,2.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表,3.第22太阳周M级以上X射线耀斑总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4.第22周M级以上X射耀斑总指数直方图,该图表明第22太阳周活动的极大年分别是1989和1991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预报提供了可用参数。  相似文献   

13.
太阳射电天文学从1942年诞生到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并证实了的太阳射电基本辐射成份有三种:它们是太阳射电爆发分量、太阳射电缓变分量和太阳射电宁静分量。 本文报导的是,在经过太阳活动22周峰年的国内联合观测以及参加Fares22和Max’91 Compaign国际联合观测中,我们已经观测到并从大量观测资料中证实了的是,太阳上存在有第四种射电辐射成份——太阳射电快速变化分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通过计算机标准RS232C串行通信口,反太阳射电米波声光谱仪22周峰年期间用YEE8100微机观测到的太阳230MHz-300MHz频谱资料传到AST386sx/20微机转存和处理,以及两台微机间数据传递过程中对数据是否随机丢失进行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第22周中最强烈的太阳活动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观测资料,选取五个指标:活动区中黑子群面积,X级X射线耀斑指数,10.7cm射电爆发峰值流量,太阳总辐射流量短期大跌落以及质子事件流量,从第22周的3966个活动区中综合评估筛选出AR5395,AR6555和AR6659等13个最强烈的活动区,供太阳物理和日地物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本文还简要分析了这13个活动区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相对集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分段零平均方法,引用点间加零方法,利用期图以及自相关功率谱,对八十年代美国SMM卫星所采集的太阳总辐照度资料中1980年与1984年的两段数据做太阳振荡谱分析,对频谱进行等步长叠加证认的结果,除了得出L=0,1,2等低阶声模以外,还清楚地得出了以往对SMM资料的研究所末得到的L=3声波模式,而由干及谱峰半宽,推出了低阶声模的相干时间即激发寿命近似为3至9天,另外,比较1980年与1984年  相似文献   

17.
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的观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描述了目前国际上在太阳射电天文学的研究中,由于采用了高时间分辨率的仪器设备,取得了太阳射电辐射毫秒级快速活动的精细结构方面的宝贵资料。此外,本文对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的观测特征作了一个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87年9月23日的8.6毫米波段射电日食观测资料,计算了太阳射电的径向亮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8.6毫米波段太阳径向亮温度分布呈临边增亮;增亮幅度相对于日面中心部分为5.1%,中国部分也存在着增亮的征兆;日食当天8.6毫米波段太阳射电辐射的剖流量为2346S、f、U;食甚时的剩余流量约为12.5%,掩食半径为1.014光学太阳半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述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照度与这三种视面积均存在强的负相关。其中与大黑子群本影视面积的相关最强,其次是与全群视面积的相关,最后是与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并对以上结果和其它有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若干年的单频太阳微波辐射资料和D电离层骚扰资料作了分析,探讨了利用单频太阳观测资料对D电离层骚扰作提前半个月、提前五天予报及临时警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