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喀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结合2010年7月21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一次暴雨灾害,分析了飑线的演变过程,发现强回波进入雷达扫描区就已经呈现出较典型的飑线特征,回波强度能很好地反映飑线发展变化,中气旋的出现与强对流风暴有一定的关系,雨强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对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暴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垂直风切变也能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本文重点分析出现在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上空的暴雨形成机制,从而说明了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南疆西部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淮地区一次冷锋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黄淮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冷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不稳定条件下,地面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引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次短时暴雨WP-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风廓线雷达产品等对2010年7月20日南京浦口区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发现在整个降水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水平风廓线、信号噪声比、垂直气流和折射率结构常数,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基本反射率、风廓线等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且两者产品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雷达回波图像可以直观反映降水过程中大气的变化情况,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速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低空急流的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对2000年6月24—27日安徽省境内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风向如何变化,低空急流的多普勒正负速度区关于显示中心成对称分布,从多普勒速度的零速度线分布可以得到实际风场的风向廓线。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安徽淮北地区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正负速度中心的中心轴的左侧200km范围内。低空西南急流的维持,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5.
河北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2004—2011年29次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分类总结了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发现形成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有5类: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高空急流和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的主要速度特征之一。高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和区域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是大范围暴雨、区域暴雨和局地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和主要的中小尺度影响系统。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暴雨、大暴雨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垂直风廓线(VWP)产品提供发生在牡丹江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资料及暴雨天气过程,计算并分析这次大风天气的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特征,利用垂直风廓线产品计算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并分析牡丹江这次大风天气过程的SRH特征。结果表明:风暴相对螺旋度(SRH)对尺度非常小的强对流大风和暴雨天气有提前10-20 min的预报作用。应用VWP产品计算出的SRH,可以作为实际业务工作中预报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运用风廓线雷达产品等对2010年7月20日出现在南京浦口区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风廓线雷达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雨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发现在整个降水过程的不同时间段,风廓线雷达产品的水平风廓线、信号噪声比、垂直气流和折射率结构常数,以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基本反射率、风廓线等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并且两者产品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雷达回波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降水过程中大气的变化情况,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预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白城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白城地区出现的一次局地冰雹及局地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面大气电场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气电场仪对2008年6~10月天津地面大气电场变化进行连续监测。讨论晴空、稳定型降水、飑线和暴雨天气下地面大气电场强度特点,结合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8年9月4日飑线过程和2008年7月14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气电场仪曲线在雷暴发生前15~50min剧烈变化,在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监测中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结合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能够提高雷电预警和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多站点的大气电场仪数据能够扩大雷暴监测范围并且判断雷暴云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荆州市气象局可移动式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资料和速度场资料,对2002年7月22~23日发生在荆州市的一次切变线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资料不仅能较好地判断暴雨的发生、发展,还能较好地分析暴雨形式下的空间风场结构,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极为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等资料,对2009年7月5—6日山东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重点是分析其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西侧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至暴雨区;高层强辐散与中低层强辐合以及强上升运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到强盛时期,可用云顶亮温变化来监视云团发展;水汽通量的强辐合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the decad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ud and radiation has been studied. A set of empirical formula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lbedo and cloud amount,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cloud amount in Chinese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different seasons has been deduced. They express simply the response of both planet reflectivity and earth-atmospher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to the change of cloud amount. So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net ra-diation of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to the change of cloud amount and the ratio of cloud reflective effect to greenhouse effect can be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the radiative process of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cloud and radiative balance and its effect on climate have been synthetically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广西87个气象站6月月平均降水量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普查1960—2021年广西6月月降水量年际增量与前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性,选取影响广西6月降水异常相关性较高的前期预测因子,研究其主要影响机制,并采用模糊神经网络与熵度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月降水年际增量的集合预报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1960—2013年的拟合检验和2014—2021年的独立样本预报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独立样本的回报年份同号率为87.5%,拟合平均绝对误差为26.64 mm,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9.06%,预报效果优于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而且模型性能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结合卫星云图演变及层结稳定度特征,分析1999年5月28日发生在沙雅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并找出了这次冰雹过程的一些必要条件和指标,同时对该地区冰雹短期、短时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2005-06-21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新疆的沙尘暴日数和前期气候要素统计分析,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提取南疆和北疆春季沙尘暴影响因子,根据沙尘暴天气的特点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在解决小样本学习问题中的优势,提出并实现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沙尘暴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沙尘暴影响因子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处理沙尘暴预测问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12·7"降雪过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对2001年12月7日一次引发北京交通堵塞的降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资料,包括北京325 m气象塔获取的特殊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次降雪过程属于较为常见的"回流天气"型.但由于该系统的信息较弱,给预报增加了难度.对于改进预报的可能性作了一些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省闪电定位仪监测网的监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005年四川省的主要闪电天气过程、闪电日数、闪电频次、闪电日变化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川省闪电定位仪监测网的监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005年四川省的主要闪电天气过程、闪电日数、闪电频次、闪电日变化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