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两层海洋模型数值研究了一个孤立内波的一维无耗散传播模式,证实该模式描写了海洋孤立内波单向传播性。  相似文献   

2.
赵艳玲  卢姁  黄泓  刘赛赛  张铭 《海洋学报》2020,42(11):12-22
本文采用无海底地形但考虑海洋跃层和剪切背景流的二维非静力准不可压缩方程组的数值模式,开展失稳垂向剪切背景流下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海洋内波生成演变的数值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内波强度随积分时间始终呈指数增长,并有内波的对称不稳定;而非线性内波强度则在发展期呈准线性增长,最终进入稳定期。线性增长比非线性增长要快得多,非线性效应具有维稳作用。对该线性和非线性对称型内波,在跃层附近位密度扰动均有大值中心,即其为跃层所俘获,这与实际观测相一致;流函数与位密度扰动两者均有很好配合,位密度扰动的正、负中心分别相应于流函数的上升、下沉运动,表明有从海底向上的斜对流发生,且以跃层为顶盖。对线性内波来说,随积分时间增加,其波形大体不变,其正、负振幅也大体相同,并有符号相反原地增长的两个倾斜环流圈,而在它们之间则有较强倾斜上升流。非线性内波波形随积分时间改变,倾斜环流圈数目也在增加,最终形成负环流强于正环流的结果,并导致流函数、位密度扰动水平梯度剧增,其可视为间断。  相似文献   

3.
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距马萨诸塞州沿岸350千米处失事,艇上129人无一生还。那么谁是制造这场灾难的元凶呢? 它就是被人们称作“水下魔鬼”的内波! 凡见过海上风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凶猛的波涛、滔天的巨浪,但隐匿在海水内部的狂涛巨浪就鲜为人知了,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波浪——内波。内波比海面波浪要大得多,一二十米高的内波还不算什么,超过1 00米也不称奇,在菲律宾苏禄海就测到过90米高的内波,在比斯开湾深层水中发现过振幅200米的内波。内波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在海洋表面发生的波浪,它的波动最大值是在海面,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消失。海面上的波浪,实际上就是出现在空气和海水这两层不同密度的流体分界面上的波动。当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尤其是在海水出现上轻下重两层,在外力扰动下就会在两层海水的分界面上出现波动现象,于是就产生了内波。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内波对海洋立管作用研究缺乏的现状,基于MATLAB开发出内波作用下海洋立管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系统NSDRI 1.0。该系统主要考虑内孤立波作用,基于m Kd V理论求解内孤立波,使用改进的Morison方程计算作用在海洋立管上内孤立波的荷载,进而求解出立管的水平位移以及应力响应。该系统界面清晰友好,操作简单,适用于顶张力立管。选取一定参数,使用该系统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对比,发现结果较为吻合,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可对立管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洋内波垂向结构的一种数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由海上实测资料得到的海水密度、声还及浮性频率随深度的分布等数据,数值求解线发现人波垂向问题方程,确定了其主要模态的弥散关系及其特征函数。  相似文献   

6.
依据由海上实测资料得到的海水密度、声速及浮性频率随深度的分布等数据,数值求解线性内波垂向问题方程,确定了其主要模态的弥散关系及其特征函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谱方法和MPI并行运算的数值模式SpectralModel,直接数值模拟了三维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湍流混合,指出导致其不稳定而破碎的为PSI(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机制;对于内波破碎所致的湍流混合过程,分析了跨等密度面扩散系数kρ、混合效率γ、浮力通量谱、动能谱以及势能谱等统计性质:内波破碎前,kρ和γ保持低值水平,浮力通量谱值为负,且集中在低波数段;内波破碎后,kρ和γ迅速增大,最大值分别约为0.9×103m2/s和0.18,浮力通量谱值在低波数段为负值,在高波数段为正值,这是因为层化湍流中势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和动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相比更为有效。在内波破碎、强湍流混合阶段,势能谱存在一谱段满足kz3律,P(kz)=0.2N2kz3。此外,与二维模拟结果相比较,导致内波不稳定而破碎的均为PSI机制,kρ、浮力通量谱、势能谱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三维数值实验中,内波破碎时间提前,湍流衰减加快;KE谱在高波数部分下降速度相对减小,更接近于kz3。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0.
从海水质量守恒律、盐量守恒律、动量守恒律、熵变化律和海水状态律出发,给出了低频变密度海洋运动的原始控制方程和它的各类实用形式。在推导的过程中着重明确控制方程各种近似形式的数学物理意义,这使我们在使用这些方程时更严格、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2.
海洋内波ADCP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内波与声场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波是影响声信道特征的重要因素;反之,受内波影响的声场也包含着海洋内波动力过程的信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工程的角度上介绍了利用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对海洋内波进行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海试情况给出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对海洋内波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内波的产生与分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杜涛  吴巍  方欣华 《海洋科学》2001,25(4):25-28
海洋内波是指在海水稳定层化的海洋中产生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海洋内部的波动。由于是产生于海洋内部 ,内波的恢复力主要是约化重力 ,这是它不同于表面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特征 ,例如 :内潮波的振幅远大于表面潮波的振幅 ,但速度却要小得多 ;内波的群速度方向与其相速度方向几乎垂直 ;内波不仅在水平方向和时间上存在着固有结构 ,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着特定的结构等。方欣华、王景明1986年对内波在时间和空间尺度分布特征上的一些典型值做了介绍。尽管海洋内波的频率范围相当广泛 ,但已有的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4.
海洋内波破碎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观测、数值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四个方面对国内外近20年来关于海洋内波破碎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数值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表明:中高频内波破碎时,初始的不稳定是二维的,当最终有横向对流卷团形成时,能量开始大量耗散,这时不稳定发展成为三维的;从初始的二维不稳定到对流卷团的产生这一过程,到底是一个剪切不稳定过程,还是一个对流不稳定过程,或者是对流不稳定和剪切不稳定共同存在的一个过程,取决于海水的层化、地形、背景剪切流和内波的自身性质.现场曾观测到内孤立波破碎时存在的剪切不稳定过程,数值研究模拟出了内孤立波破碎时存在的对流不稳定过程.现有的海洋内波破碎判据主要是关于中高频海洋内波的.理论分析侧重于确定线性或弱非线性内波的破碎机制和破碎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海艳  杜涛 《海洋科学》2005,29(10):86-89
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成像传感器,通过测量海面后向散射信号的幅值及其时间相位,能产生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在海面分布的图像。这种图像能极为详细地显示出海面后向散射强度变化的细节,其分辨率为几米到几十米的数量级。此外,由于SAR工作在微波波段,即使在黑夜也能正常工作,它发射的微波可以穿透云层,因而测量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这种全天候、全天时和高分辨率观测海洋的优势是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其他微波传感器所没有的,所以目前SAR已成为海洋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内波吸引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乔方利 《海洋学报》2010,32(6):25-34
密度稳定层结的流体中产生的内波沿着由内波固有频率、流体浮力频率等因素所确定的特征线(或内波射线)传播。边界上的反射不改变内波的频率,从而也不改变反射后的内波特征线与重力方向所成的夹角。侧边界倾斜的封闭容器内,内波能量沿特征线传播的过程中经侧壁、表面和底面的反射可能会集中在一个封闭的轨道上,形成内波吸引子。该现象已经得到水槽试验、线性理论和数值试验的验证。本文利用非线性非静压的环流模式MITgcm,模拟了二维封闭区域中(1,1)-吸引子和(2,1)-吸引子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初值条件对它们的影响。稳定的(1,1)-吸引子其极限环两侧流速出现很强的剪切流。当减小地形的坡度时,由于线性因素的增加,吸引子的结构不变,但吸引子厚度在相空间中的收缩速度加快。对于(2,1)-吸引子,由于轨道所成的两个环中间的节点耗散了部分能量,吸引子的收敛速度较慢。节点处,流体速度始终为0,但存在强烈混合,流体浮力频率呈现振幅较大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计算瓦依萨拉频率N时,若计及压缩性,应采用其中 ρ=ρ(z)为无波动时的密度分布, C_s为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米/秒, g为重力加速度,z轴垂直向上。 式(1)中g~2/c_s~2项表示压缩性对密度变化的影响,它的量阶为10~(-4)秒~(-2)。在海洋中O(N~2)从强温跃层到深处当在10~(-4)至10~(-8)秒~(-2)之间。显然这第二项即使在温跃层  相似文献   

18.
海水压缩性对海洋内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瓦依萨拉频率N时,若计及压缩性,应采用N^2=-(g/ρ^- dρ^-/dz g^2/cs^2) (1)其中,ρ^-=ρ^-(z)为无波动时的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海洋内波对水声场的扰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洋内波对水声传播影响的问题,在简要引出内波方程,水声方程和内波解,射线理论之后,以水深2100m等Vaisala频率的全板造波内波解对双线性水声剖面情况计算了内波和内波对声场及声线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波对声线传播的路径和时间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0.
机载超低频雷达探测海洋内波是海洋内波探测的新方法。海洋内波使海水电导率垂向分布发生扰动,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探测信号传播到内波扰动界面,电磁信号发生反射,部分反射信号再次穿透海面传播到空气中并被天线捕捉,雷达系统通过处理内波界面处的反射信号并抑制海面的反射信号实现对海洋内波的探测。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和海水的物理性质,推导出超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研究海水温度、盐度变化对海水电导率的影响,根据KDV方程解和垂向特征函数解构造了海洋内波垂向结构,仿真了雷达接收到的海表面处、内波界面处的反射信号及其延迟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可以使用该方法探测海洋内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