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缓解中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温家宝总理关于“节约”的论述,开启了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缓解中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温家宝总理关于“节约“的论述,开启了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这些重要指示体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就是要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前提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省直机关工作人员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按照省直机关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省国土资源厅举办了厅机关“节能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开展了能源短缺体验日活动。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领域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今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了今年要做好几项工作,其中包括“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循环经济终于从专家学者的探讨与议论中走出,正式纳人国家议事日程。这对于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指导新形势下的资源环境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04,(5):32-34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深入持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在全国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广泛进行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7.
信息在线     
中国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决定2004的-20O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在全国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广泛进行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节约的政策措施,明确目标和责任,加强监督检查,讲求实效,使这项活动紧密地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任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央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十二五”规划专门辟出一节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信息在线     
温家宝:节约合理使用油气资源 国务院8月24日举办学习讲座,听取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成果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学习讲座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农业大国,但现实中土地资源却未得到充分地使用。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土地资源管理尤其是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还是“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管理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推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应负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过大,形成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切实树立起节约意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创造价值,在节约中实现开发与利用的和谐,从而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国土资源》2011,(3):58-63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马凯曾给出这样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专家测算表明.如果继续按照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无疑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去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被河南省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鹤壁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延伸资源产业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利用的自然资源中,70%以上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现代工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大量的矿物原料.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对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力提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2011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锋 《国土资源》2003,(12):16-17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其供需形势和接替资源的发现与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和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曾做过多次批示。温家宝总理指出:“石油自20世纪60年代成为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央就加强资源节约集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或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信息在线     
政策胡锦涛: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很多地方没有了地大物博的优越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便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2005年,党中央将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集约用地首次提出作为国家要求。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的地质工作,如何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当前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思考并力求获得突破的重要问题。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温家宝副总理明确指出,“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工作。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温家宝副总理的指示,为实现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