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区内海相含铀岩系地层的基本特点、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运用地洼观点对其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含铀地层既可形成于地槽阶段,又可形成于地台阶段;两者都要在地洼阶段的强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水溶液的作用下,使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运移,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某地区泥盆系铀矿床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自立 《广西地质》1999,12(2):9-15
文章应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某地区F1等成矿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点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不断累增富集成矿的作用过程。在形成泥盆系富铀地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后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改造,形成预富矿化场-动力改造热液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铀矿化-表生淋积,形成叠生富矿段,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层控、岩控、构控和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区内 F_1成矿断裂等的构造特征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等成矿元素的不断累增富集的成矿作用过程.区内钠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铀的预富成岩(形成铀源地质体)→断裂动力改造热液(热水)成矿→表生淋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控特征的多因复成铀矿床,从而为本区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新类型"盆内隆缘式"富铀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铀的富集规律,选取松辽盆地XX地区四方台组富铀砂岩地层进行野外踏勘和系统采样,对研究区东西方向4个钻孔剖面含矿砂岩和不含矿砂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铀主要在长石岩屑砂岩中富集,并且靠近铀富集层位的岩石类型在横向上、纵向上呈规律性变化。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显示,围岩、矿化砂岩和富铀砂岩均呈右倾,具有轻稀土富集特点,并且轻稀土组分内部分异弱于重稀土;富铀砂岩δEu呈正异常,可能由富含斜长石所致;δCe基本无异常或略显负异常。富铀地层砂岩中的微量元素Grant等位线法分析表明铀初级富集过程中,微量元素大多表现为迁入,尤其稀土元素整体基本上是迁入,在再次富集过程中,微量元素迁出组分增加,尤其稀土元素整体表现为迁出,这反映铀的两次富集过程中的水解作用强度不同,后者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马岭花岗岩体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岩体及外围地层含铀性、岩石地球化学和已知铀矿化空间分布规律及控矿构造的基础上,提出了4点认识:即(1)马岭复式岩体属S型重熔花岗岩;(2)富铀地层重熔导致了区域矿物质汇聚区的形成;(3)岩浆演化是热液富铀的物质基础;(4)NE向主导断裂导矿和旁侧陡倾斜断裂(裂隙)及地层破碎构成了有利于铀供源和聚沉的成矿系统。查明了该地区矿石类型为酸性矿石。分析了马岭花岗岩体的找矿潜力,指明了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6.
浅谈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与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古地台的构造岩浆活化解体,在巨厚的的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分布于粤北地区的以黄铁矿为主体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尽管其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有一些差异,但仍具有一系列相似的成矿特点。它们的形成均经历了地台和地洼两个成矿阶段,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和多成矿作用方式的特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地台矿源层+地洼矿床叠加富集(及部分地洼活动改造富化)的多因复成矿床系列。其空间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严格受韶关—四会古断拉谷的生成、演化、运动和活化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中川地区铀元素在地化作用下相对富集的情况及找矿有利地段,利用航空伽马能谱资料对区内古铀、活性铀的分布及铀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并运用异常叠加量和富集系数等参数对区内地层(体)的含铀性和资源量作了探讨,还运用Ur值、铀钍比值和铀衬钍衬比值等参数,对中川地区的不同岩体的含铀性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将中川地区各地层(体)划分为富铀源富集体、富铀富集体、贫铀源富集体、贫铀富集体,其中富铀源富集体的地层(体)最有利于成矿;通过对中川地区的不同岩体的含铀性对比,认为中川岩体的含铀性较好,为铀性岩体,其它为钍性岩体;指出各岩体内大的构造破碎带、岩体外接触带以及盆地边缘是活性铀的主要富集区,区内铀增量与活性铀叠加复合地段是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该区处于欧亚东西向海西铀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相交的有利部位。铀矿化产于地槽褶皱阶段、反射活化阶段和地洼阶段,具有铀成矿作用时间长、矿化类型多的特点。该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十分发育,与此相应地洼期铀成矿作用以热液型为主,特别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亚独联体五国铀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独联体五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中亚大陆地壳构造单元 ,其中分布着大批砂岩型铀矿床和碱交代岩型、含铀煤岩型、含鱼残骸泥岩型和碳酸盐岩型铀矿床 ,计百余个。这些矿床的铀储量约占全球总工业铀储量的30 %。文中划分出8个铀矿域 ,编制了各铀矿域的成矿大地构造剖面 ,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上述五种主要铀矿床类型的成矿学特征作了概述 ;归纳出四种铀成矿大地构造模式 ,指出除地台型模式外 ,其余的地槽 +地洼型、地台 +地洼型、地洼型等三种模式均与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甚至是形成工业铀矿床最至关重要的背景因素。文中最后还对中亚型和华夏型地洼铀成矿学的异同特点 ,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翟建平 《铀矿地质》1989,5(5):305-310
本文建立了产铀岩体的递进部分熔融成因模式,研究了部分熔融过程中铀的地球化学性状和富集机理,阐述了递进部分熔融机制的找矿意义。该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产铀花岗岩类所具有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认为有关岩浆型产铀花岗岩类系周围出露的富铀地层重熔而成的传统观念尚有值得推敲之处,指出富铀地层作为围岩与岩浆型产铀岩体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花岗质熔体上侵和结晶演化过程中熔体中水的溶解度变化以及熔体对围岩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洼区层控铀矿床地质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振凯 《矿床地质》1982,1(1):83-89
我国地洼区分布广泛,其中层控铀矿床常见,它的形成是地壳大地构造单元受到多阶段构造演化及共伴随的多阶段成矿演化所致。本文所指层控铀矿床,是属一定地层、岩性和层间构造控制的矿床,因而是广义性的,它包括层状矿床和受层位控制的非层状矿床。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现沉积和成岩型层状铀矿床,故实际上又仅限于论述狭义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产子坪铀矿床的成矿构造特点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沉积变质型铀矿床主要产在华北地台的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系中,都在古老基底剥蚀面之上,有花岗岩侵入或混合岩化。古地理环境为滨海-浅海相中近古海岸线的基底洼地。矿化特点因地段不同而异:远离花岗岩地段,矿体呈似层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受层位、岩性控制,铀矿物是沥青铀矿,粒度小,沿层理定向排列;近花岗岩外接触带或混合岩化地段为巢状矿体,铀矿物是晶质铀矿,粒度大,呈脉状、网脉状产出。与国外澳北区铀矿床相比,两者基本相似,但我国铀矿化分布空间大,形成时间长,无盖层。矿床形成过程为:沉积阶段形成了富铀  相似文献   

16.
“波西米亚地块”是世界重要的铀资源产地之一,本文强调了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特征,分析了该区成矿的历史-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该区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形成是因为具有富铀的前地槽残留稳定陆壳基底、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富铀的有利岩性建造和后期强烈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华南地区存在相似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寻找超大型多因复成铀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煤炭与铀两种资源在空间配置和成矿上有关联性,其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控制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及前期研究成果,探讨了铀在煤中赋存分布及其在洗选、燃烧、淋滤过程中的迁移特征,取得一些认识:①煤中铀的富集成矿与成煤大地构造演化相关联,西南富铀煤主要与峨眉山玄武岩及断裂构造有关;西北富铀煤一般分布在拗陷和断拗陷盆地开阔地带一侧并与上覆砂岩型铀矿有关。②煤中铀主要与煤中有机质(主要是腐殖酸)结合,富铀煤中铀可以微细粒含铀矿物形式存在,并与有机硫、硫化物紧密共生,故在选煤过程中,无论重选还是浮选,其洗选脱除率均不高(最高为68.3%),部分煤浮选时铀甚至富集到精煤中;在煤燃烧过程中,铀或多或少都会以气相形式挥发到大气中。③富铀煤一般也同时富集V、Mo、Se、Re、Cr等高价态变价元素,这与有机体深埋分解造成的强还原环境有关,对于那些不变价元素如Sc、Y、La等的沉淀富集主要与腐殖酸形成的酸化条件有关;这些共生组合元素,在富铀煤的分选及煤矸石的淋滤过程中表现出一致的迁移行为。④电厂燃煤过程中铀主要富集(呈数量级的增加)到飞灰和底灰中,粉煤灰中铀淋出浓度一般随淋滤液pH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萃取率随灰化温度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研究结果为铀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