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世界地势分层设色的原则和方法,即通过不同设色的比较,分析特殊等高线对表达地貌形态的作用,研究设计高度表色相、色调的意义和作用,最终确定正确的世界陆地、世界海域和南极洲与格陵兰冰川等区域的设色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1:600万中国分层设色晕渲图的试验总结,并探讨了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地貌特征的晕渲表示法和色彩整饰。本文选取了各类样图,就明了用不同晕渲技法,刻划不同的地貌形态、区域地貌特征和反映平原的微起伏。在整饰设计过程中,主要试验了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地貌表示法。通过以上试验,主要收获是:1.地貌形态的晕渲表示法是研究晕渲法的主要课题之一。应该充分掌握和运用晕渲绘制法的艺术特点,正确而完美地反映地貌特征,包括各种山区地貌、特殊地貌、平原微起伏、海岸形态等。同时,力求表示在形态上有反映的地貌成因类型。2.通过1:600万晕渲图的试验,我们认为,如晕渲能提高和改进对地貌形态和区域地貌的表达力;在内容上和效果上如能使等高线和晕渲法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地表示地貌。那末,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以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方法来表示地貌是可行的,并能进一步改善对于地势起伏和地貌形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地图中的配色好与坏,不仅仅体现在颜色协调上,它应该是由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的。对地图的颜色要搭配得当,有效的调和色彩要从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亮度、纯度入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地图不同的种类具体的设色,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普适性的设色方法和地图设色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明暗等高线法表现地貌的不足入手,提出了基于Tanaka方法粗细和颜色渐变明暗等高线制作方法,并利用ArcGIS平台实现粗细和颜色渐变的明暗等高线自动绘制,将渐变明暗等高线与分层设色叠加。通过对实例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最后,基于上述方法制作出海底地貌图。  相似文献   

5.
地图的彩色设计叫做地图设色,是地图艺术整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色目的是借色彩的色感来突出地图的重要部分,增强立体感,从而美化图面,取得清晰易读、形象美观的效果。《黄河流域图》是近期编制的一幅以水利为重点的彩、素两用挂图,现就该图的彩色设计浅谈如下: (一) 分层设色网线比的设计及色相选择在黄河流域及其邻区的图区内,高山、黄土高原、丘陵、平原等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和特征,分层设色的层次(高度表)就是根据这些形态与高程的关系,选择出能代表这些地貌特征的等高线,作为分层设色和网线比的界线。当然,层次愈多,地貌特征的显示就越细。但是,如果分层过多、等高距变小、密度加大,各色层问的阶梯就很难显示,立体感就差;同时,用色也多,为突出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6.
地图的屏幕设色与出版设色有着根本的区别。一幅地图,如果只用作屏幕显示,可以用RGB模式设色,且遵循“后绘在上,最上可见”的原则,但是,若用于印刷出版,设色时必须根据要素的实际情况,按CMYK或专色模式设色,且屏幕上观察到的颜色与印刷后的颜色不一定一致。从分析矢量图与栅格图的特点入手,提出这两种类型地图在设色模式和处理压盖关系等问题上的技术方法,此技术方法对基于出版的地图要素设色与压盖关系处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晕渲表示的地貌直观、形象,立体感强,并且具备美学效果。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数字地形分析,通过对太阳高度角、方位角以及高程比例参数的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参数来制作山体阴影。通过叠加山体阴影以及对山体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立体效果更明显的地貌晕渲图,直观地反映地形地貌的特点,可为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中增加晕渲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图表达地理属性的量表性质,将地图设色方案分为定性设色、顺序设色和双向设色等3种方式。基于这3种地图设色方式的特点,根据红-绿色盲的光谱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地图,通过颜色辨识的心理学实验,分析了红-绿色盲的视觉特征,初步揭示出一些针对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设色原则,为制作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熵理论和地图分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熵的彩色晕渲图设色方案辅助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晕渲制图实验.从客观信息量测定和主观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制作的晕渲图色彩过渡自然,地形区分明显,层次清晰,能更好地表达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0.
姚翔宇  黄丽娜  于洋 《测绘学报》2022,51(2):290-300
为探究明度与色相同步变化时不同分级设色方案在数字环境下的适宜性,基于Munsell色彩调和秩序与CIEDE2000色差公式设计了7种分级设色方案,并开展了视觉认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增加各级间色差会导致颜色辨识的准确性增强;②与各级间色差相等的色阶相比,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有利于读图判别;③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对颜色辨识的影响并不显著;④色阶的总色差增大,会导致颜色过渡的协调性降低。色差先增大后减小的色阶能产生较好的辨识效果,同时保持较好的色彩协调性,且相关规律可以推广到图斑面积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地图中,在分级设色中运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胡静妍  孙鹏  李霖 《测绘工程》2007,16(4):67-70,78
介绍平面地图上地貌的表示方法,总结了地貌晕渲法的基本概念、光照原理和设色原理,讨论研究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地形建模、坐标转换和光照处理方法,提出地形数据分块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C 和OpenGL实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最后论述了地貌可视化及晕渲图制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展示了部分系统成果。  相似文献   

12.
技术问答     
问:在行政区划图上,如何表示概略的地形与反映本区森林的特点?(吉林 华盛葵)答:在行政区划图上如何显示地貌和是否表示地貌,应从需要和可能出发,结合本辖区的特点和本身的技术条件来考虑。通常,有技术条件的,采用银灰色“晕渲”或棕黄色“透视写景”法表示地貌的立体感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不用上述方法表示地貌,而在图框内邻区空白处插附较小比例尺的本区分层设色“地势图”,亦可反映本区概略地貌。这样,主图以政区设色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则更为突出和清晰易读,效果较好。关于采用“分色等高线”按平原区用0.1毫米粗的绿色等高线,丘陵区用0.2毫米粗的土黄色等高线,山区用0.3—0.5毫米粗的棕色等高线(越高越粗)表示地貌的方法,我们认为在以政区设色的行政区划图中,这还是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其效果如何,可以通过试编样图,并征求有关用图单位的意见来作出结论。不过要注意,分色等高线地貌必须按照地理图的性质作较大的概括,并作为第二层面反映在政区图上。  相似文献   

13.
地貌晕渲是反映地形特征最直观的方法之一.研究基于1∶10000DEM及1∶50000DLG数据,利用ArcGIS软件,介绍了《陕西省水利普查图集》中地貌晕渲的生产技术方法、地貌类型的高程划分及分级设色方法,并讨论了地貌晕渲在《图集》中的应用,为地貌晕渲图的制作及其在地图集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DOM和DEM在制作数字地貌晕渲过程中各自的优劣性。利用滇池盆地高质量GIS数据,提出一种提取山脉DOM与分层设色DEM集成的数字地貌晕渲制作方法。能很好地突显地貌晕渲效果,解决传统地貌晕渲过程中存在的2项技术问题:1以DEM制作地貌晕渲不能显示地物要素;2以DOM制作地貌晕渲地貌表现效果欠缺。用文中所叙述的方法制作地貌晕渲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可在影像地图编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传统的分层设色晕渲理论应用于城区DSM的可视化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程直方图的自适应高程分级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程直方图研究城区地形、地物的高程分布及变化特征,自适应建立高程带分级模型。实验表明,提出的晕渲图制作方法兼顾了地貌形态和地物特征的表达,成果色彩过渡自然,层次清晰,地形、地物区分明显,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政区地图的设色要求 ,阐述了色彩设计中的对比调和理论 ,以此为依据设计出相应色环 ,规定一种间色 ,在色环中确定这种间色的对比色和类似色的CMY配色值 ,依据一定的顺序 ,自动把颜色配置在全国政区图上 ,并对自动设色和人工设色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表明在可视化环境中 ,自动设色的地图比没有或仅有较少制图知识的人设计出的地图工效高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86,(1)
地面坡度乃是地形主要形态测量之一。其知识能阐明自然过程与现象发展的若干规律。坡度图在国民经济与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地图制图学中坡度图可用来作天顶光照的地貌晕渲等等。传统的坡度图制作很费力,因为大多数制作是依据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图手工进行的。现今数学仪器和程序能用在计算机上处理数字地形模型(ЦMP)来获取。苏联和国  相似文献   

18.
闫鹤  苏志军  龚振华 《北京测绘》2013,(3):26-28,51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直升机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面向直升机飞行使用的专题图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本文在深入研究直升机的飞行特点基础之上,结合分层设色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设计了面向直升机飞行使用的专题图分层设色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能够突出直升机飞行时对地形、地貌关注的特点,对飞行员认知地形具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极冰原地貌的特殊性,探讨了世界地势图上南极洲及格陵兰岛的特殊表达方式,分析了特殊高程对表达冰盖地貌形态的作用,从地图认知功能的角度,研究高程模型中高度表色彩设计的意义,表现出冰盖、陆缘冰及海洋的接触关系,最终确定南极洲与格陵兰冰川等区域的设色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较系统的地貌彩色晕渲图设色方案,根据任意高程范围内的DEM数据,自动采用相应模式,生成了满足专业制图标准的彩色晕渲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