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6):664-664
中国第三届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专家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7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特邀专家和各专业组约60名气候与冰冻圈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CliC国家员会副主席姚檀栋博士主持,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2-26日,第二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国际学术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WCRP/CliC)、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日本CliC国家委员会和甘肃省气象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挪成等国家的148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气候与冰冻圈国际科学大会”于2005 年4月11-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共254 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一些国外机构协办。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祝贺大会的召开。WCRP/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CliC 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担任本次科学大会的地方组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4.
27-31August20-23MarchXVII INQUA(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CongressCairns,Australiahttp://www.inqua2007.net.au/The2nd Asia CliC Symposium—The State and Fate of Asian CryosphereLanzhou,Chinahttp://www.casnw.net/clic/Asia_clic.html28Ju…  相似文献   

5.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气候与冰冻圈 (CliC) 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 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 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 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 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 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19~21日在日本召开了日本学术会议第九十一次大会,审议了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进行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中有关日本国的计划,并通过如下的向政府的建议。在会议中提出提案的有日本学术会议第四部、国际协作事业特别委员会(世  相似文献   

7.
日本卫星气象中心(MSC)从1984年7月1日起,按照SAREP(气象卫星云图天气分析报告)的格式,报告从GMS(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所得到的台风中心位置情报资料。为了确定这种情报资料的精确度,日本卫星气象中心的萩原武士选取  相似文献   

8.
读图     
<正>日本空间天气研究活动日本位于地磁低纬,激烈空间天气的社会影响较大。日本信息和通信技术国家研究所(NICT)牵头开展空间天气研究和业务,众多研究机构中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日本确定了开展空间天气研究的几个核心要素,包括利用数值预报建立的空间天气预报系统、大尺度地面观测网(如图)和通过2015年建立的日地环境预测项目(PSTEP)开展合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数值预报产品在夏季持续高温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999~ 2 0 0 2年 6~ 8月 96~ 192h日本数值预报产品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的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 (长春市 )资料 ,通过线性分析 ,找出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地面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对应关系 :吉林省 6~ 8月日平均气温在 96~ 192h的 85 0hPa日本数值预报长春站日平均值上加 6 6~ 4 1℃ ,6~ 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在相应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上加 9 3~ 13 0℃。  相似文献   

10.
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宏芳  潘留杰  杨新 《气象》2014,40(4):424-432
利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全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量观测、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列联表预报评分、泰勒图等统计方法,客观对比分析ECMWF、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逐6、12和24 h分段降水的预报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来说,ECMWF对降水的预报优于日本模式,日本模式预报离散度偏大,而ECMWF预报相对平稳,与观测更加一致;(2)两个模式晴雨预报中降水发生频率较实际偏高,暴雨预报频率较实际偏低,随着分段间隔的增加,这一情况有所改善;(3)ECMWF模式6 h分段降水晴雨预报评分低于日本模式,暴雨预报评分整体高于日本模式,12和24 h分段ECMWF模式晴雨、暴雨预报评分一致高于日本模式;(4)通过调整阈值改变预报偏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报技巧;(5)就空间分布来看,模式在东南地区Bias、CSI技巧评分整体优于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