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结合中国内陆沿边9省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对外旅游发展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内陆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内陆沿边九省份对外开放竞争力得分和排名,辽宁省的对外开放竞争力水平最高,其次是云南、黑龙江和广西,新疆、内蒙古、吉林、西藏、甘肃对外开放竞争力较弱.最后针对9省份提出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4个方面寻找评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对性指标,构建了一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模型.评判结果表明,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具有从沿海向内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还表明,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传统直辖市,这与以往认为广东省居于旅游业发展之首的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196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奇  张超阳  杨春悦  曾磊 《地理学报》2007,62(8):799-808
在研究近40 年(1965-2004) 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 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 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 ① 从时 间尺度看, 近40 年, 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 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 年均增长速度; ②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③ 但从空间尺度看, 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 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海南交通可达性的测度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宋洁华  李敏纳  蔡舒  王平 《地理科学》2017,37(10):1507-1516
设定交通可达性指数及交通区位优势度、内部交通连通度和对外通达性3个分指数,全面测度海南各县级行政区的交通可达性,在此基础上,采用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与全局趋势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研究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现状格局。结果显示,目前海南各县级行政区交通可达性差异很明显;海南岛交通可达性总体呈沿海内陆分异与北南方向类似U型分异格局,交通可达性的3个分指标均存在鲜明的空间分异特征,即交通区位优势度与交通可达性总体分异格局基本一致,内部交通连通度呈北部较高、中部内陆到西南沿海较低而东南沿海居中的分异格局,对外通达性呈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和东西方向双重类似U型分异格局;三沙市是海南一个特殊的沿海地级市,其交通可达性很差。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政治因素对海南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推进海南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交通条件进行经济空间布局引导,并逐步增强交通布局的空间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区工业开发空间区位可划分为沿海山区、沿边山区和内陆封闭山区三大类别。各类别又有不同的工业开发组合内容。首次将沿边山区划分为沿水力、沿路边、沿城边三亚类地区。  相似文献   

7.
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 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奇  张超阳  段娟 《地理研究》2007,26(6):1247-1254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从时间尺度看,40年来,我国不同尺度的不同区域对外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均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2)从空间尺度看,东、中、西地带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反中、西地带的相对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我国进/出口位居前四位的省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北向南演变的趋势。在国际上,我国对亚洲的进/出口占绝对优势,但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GIS技术,对中国各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以综合指数方法测度的区域差距明显低于经济差距;北方沿边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与低下的社会经济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错位;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自沿海向内陆表现出高-低-次高-低的4元结构;从全国尺度看,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呈轴线开发模式,而在区域尺度上则表现为由核心区向周边地区逐步下降的"凸"字型空间格局;全国县域综合发展可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社会经济结构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型、整体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9.
F0 6 1.5 2 0 0 5 0 10 2 9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 =Comprehensiveassessmentandthelawsofregionaldifferentiationofcountyde velopmentinChina/仇方道 ,朱传耿…∥地理科学 .— 2 0 0 4 ,2 4 (4) .— 392~ 398以综合指数方法测度的区域差距明显低于经济差距 ;北方沿边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与低下的社会经济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错位 ;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自沿海向内陆表现出高 -低 -次高 -低的 4元结构 ;从全国尺度看 ,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呈轴线开发模式 ,而在区域尺度上则表现为由核心区向周边地区逐步下降的“凸”字型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东北振兴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演化及空间分异模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姣娥  杜德林 《地理科学》2016,36(9):1320-1329
从经济基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等方面构建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ESDA方法,从地级行政区尺度对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来,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部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黑龙江省北部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薄弱的地区;在空间上,东北经济发展呈现出集聚性,并主要表现为核心-边缘、轴带集聚发展以及沿海-沿边等空间分异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外开放对沿边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功能、区位价值、空间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对外开放水平深受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地缘环境视角下云南对外开放格局是研究的重心,通过对比西南边疆三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地缘环境,对比分析得出云南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和地缘劣势。通过以下三方面研究云南对外开放格局:云南在西南边疆三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云南对外开放体系各要素之间的整合关系;云南沿边对外开放体系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通过打通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完善口岸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对外开放形式、大力发展外向型生产产业四方面优化云南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发展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贺三维  王伟武  曾晨  刘明辉 《地理科学》2016,36(11):1622-1628
基于1997~2010年的全国省级、地级市和县级多尺度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库,采用GIS与空间统计学相结合方法,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演变特征及时空格局的尺度依赖性,并对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行合理预测。结果表明: 1997~2010年中国经济的空间中心位于河南省境内,并呈现出西北移动的趋势,出现沿海-大陆共生的经济空间格局并逐步均衡化。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为显著的尺度效应,其分布重心、形状和方位在不同尺度上发生变化;总体而言,空间尺度越小,其经济重心越偏向西南方向,其空间分布形状越接近于正圆,主轴方位越偏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20 a中国经济重心会继续向北移动,略微偏向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等沿海城市群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引擎。研究结果可以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测算粮食安全发展指数,基于区域视角和省域视角检验种业创新对粮食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粮食安全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指数最高,而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指数较低;(2)粮食安全发展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趋势,地区集聚效应明显;(3)种业创新环境和种业创新产出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三大功能区域的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影响,种业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不同,市场化程度对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较多依赖于农业技术条件和农业人力资本等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构建西藏──南亚边境贸易的优势、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西藏与南亚同处一个地缘经济板块,两地的经贸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的进程中,选择发展符合西藏区情的边境贸易,制定合作谋略,妥善处理西藏与南亚诸国的多边关系,十分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经济对外开放度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综合选取全国29个省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区域2004-2012年相关经济数据,构建了一套覆盖对外贸易、投资、经济合作和国际旅游四方面全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区经济对外开放度进行综合测算和分类。在ArcGIS、GeoDA、SPSS等分析软件的支持下,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我国对外开放度整体差异状况、时空演变特征、空间关联模式以及驱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2年我国省域对外开放度虽然局部波动明显,但总体上仍不断提高,各省区绝对差异有所下降,相对差异有上升趋势;对外开放度局部时间上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上各省区对外开放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整体格局,不仅东、中、西差异巨大,而且区域内部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对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对外开放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004-2012年对外开放度热点地区数量急剧减少,次冷区、冷点区数量不断增加,空间上热点、次热区有自东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最后综合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效率、区位条件、政策支持、交通条件、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市场需求八方面指标定量化研究对外开放度驱动机制,认为核心驱动力由2004年的工业驱动力转化为2012年的城市化驱动力和市场驱动力,城市化进程和市场需求成为推动当前对外开放度时空格局演变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开放,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呈沿海、沿江、沿边梯次渐进的形式,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内陆沿边的开放,更是史无前例,与周边众多邻国同步开展经贸活动,以方兴未艾的势头,蓬勃兴起,它对全国整体经济将产生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尹鹏  李诚固 《地理科学》2015,35(5):537-543
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经济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分析1990年以来环渤海“C型”经济区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高-高、低-低集聚度不断提高,京津唐都市圈、沈大经济带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内陆县市和省际邻接地区是冷点集中区;经济增长空间集聚,高增长率转化快,热点区跃迁特征明显,1990~2000年呈不规则的团块状零散分布,2000~2010年呈带状集中分布于辽西北,省内经济差异不断缩小,而省际经济差异逐渐增大;经济发展的结构化分异显著,空间自组织性增强,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减弱,以东部沿海为中心,向周边多峰值递减,西南与西北内陆始终处于低谷。最后,从区域战略政策、经济产业基础、区位与交通条件探讨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布局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来喜 《地理学报》1994,49(5):385-393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1、口岸分类及功能:按口岸的重要性及管理层次分类;按口岸性质及运输方式分类;按口岸所处地带及对外职能分类。2、口岸的基本结构:包括对外运输系统、对外贸易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服务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3、口岸布局与区域开发。4、中国口岸布局四大地域系统:沿海沿江沿边口岸开放地域系统和内陆(沿路)口岸开放地域系统。5、关于改善开放口岸体系的建议:口岸设置要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结合国际大通道建设开辟新口岸,大力发展航空网设置新航空港口岸,沿江内陆区口岸类型要多样化,完善现有开放口岸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王泽宇  程帆 《地理研究》2021,40(10):2885-2896
海洋环境规制效率研究对中国海洋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海洋环境规制效率,结合核密度、标准差椭圆以及广义矩估计模型探究2007—2017年中国海洋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时间演化方面,研究期间中国海洋环境规制效率均值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由相对有效下降至相对低效,沿海各省区间效率差异逐渐扩大。② 空间演化方面,海洋环境规制效率重心位置变化阶段性特征显著,向西南移动,各沿海省区海洋环境规制效率差异显著,分为提高型、稳定型和下降型。③ 影响因素方面,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与中国海洋环境规制效率呈正相关,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与中国海洋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确把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错位关系,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综合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旅游竞争力重心呈集聚分布态势,旅游网络关注度重心则随时间波动变化,大致位于旅游竞争力重心的西南方向;(2)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格局由东至西呈现出正向错位向负向错位逐渐过渡的分布特征,正向高错位区由东部沿海省域向中部省域延伸,负向高错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特色旅游地与热门网红城市;(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政策导向、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