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已成为许多地理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也能做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设计规范,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态度认真。但令人困惑的是,其课堂教学却经常是低效、无效的,某些教学环节甚至是负效的,究其原因,皆是忽视了学情分析这一关键环  相似文献   

2.
正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地理美育又是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地理美育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多种地理之美,并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其地理美育的功能。以下为利用《中国国家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的实例。一、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自然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囊括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自然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且教和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是师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燕 《地理教学》2012,(23):15-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已日益为广大地理教师所接受。但是,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谁要享有发展,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贯穿于地理课堂活动的灵魂,应当是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思维。如若地理课堂仅仅将活动当作时髦的招牌,为活动而活动——追求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却无法激起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而又深刻的思维活动,那么,“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杜小慧 《地理教学》2005,(10):12-15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新的特色与功能,同时也成为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  相似文献   

6.
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是地理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地理教学认知与隋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7.
8.
9.
扈光拥  许杰 《地理教学》2004,(11):20-21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靠地理教师。所以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能否完成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素质。那么实施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0.
凌锋 《地理教学》2010,(8):57-58
一、平等民主,让师生关系洋溢和谐之美 1.赏识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与潜能,只要辅以适当的赏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赵翠玲 《地理教学》2011,(2):20-21,50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以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地理课堂讨论活动的引入。  相似文献   

12.
13.
张萍娟 《地理教学》2005,(10):15-16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引导、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呢?笔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李虹 《地理教学》2006,(4):17-18,5
课堂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舞台。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学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素质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和突出作用。人类生活的所在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因此,要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到所学地理知识对其发展有用,教师应紧密联系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地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展示地理教育的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17.
李桦 《地理教学》2006,(3):17-18,9
课堂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习,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进行议论、评论或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常常是通过双方“说话”而实现的。即不但教师要说话,而且学生也要说话,才能实现教学中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倡导“合作、交流”,课堂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径,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确实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在对传统的反叛中走人误区,其实效性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地理老师对课堂讨论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在开展新课程教学今天,课堂讨论究竟存在什么误区?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