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2,(3):35-35
近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6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会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原则、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调整、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会议认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符合国土资源行业标准要求,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将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会议审议通过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须达到哪些标准?建设过程中公众如何参与?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规范》明确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即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关于开展自治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督查工作的通知》(内土整治函字[2014]16号)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督查组来兴安盟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督查工作,并召开了《2014年兴安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督查汇报会》。自治区督查组、兴安盟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耕地保护科科长、土地整治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6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杨冬梅 《西部资源》2015,(2):172-173
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为研究区,分别从耕地自然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分等赋值,选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得分,并划分适宜等级。研究结果:乌拉特前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小召镇、新安镇、大佘太镇和先锋镇;不适宜区域位于乌拉山镇、小佘太镇和明安镇。研究结果为乌拉特前旗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项目计划处陈原处长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闫旭东主任及相关人员陪同调研。调研期间,陈原处长一行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的介绍,并前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及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等3个县市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闫旭东向调研人员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土右旗计划实施十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为做好十二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1月7日,旗国土资源局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开招标确定土右旗2015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勘测设计单位。为保证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要求投标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投标人必须是经工商、事业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核准的独立企、事业法人;勘测单位必须具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包头市土地整治中心对土默特右旗在建项目进行了实地监督检查。本次检查主要针对的是2014年18个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和2012年5个自治区切块新增费土地整治项目。项目进展情况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2014年18个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总规模6,678.41公顷,新增耕地286.19公顷,总投资10,633.41万元,目前已全部开工。  相似文献   

9.
今天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基本农田作为耕地中的精华,是保障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和基础,因此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耕地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探索客观、科学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方法,对于切实保护优质耕地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文从评价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两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区耕地可划分为优先划入、择优调入、针对性调控以及全面治理四大类型:优先划入型和择优调入型耕地合计2553.66 hm2,主要分布于城区周边道路沿线,应优先划入红线进行保护;针对性调控型耕地应根据其短板开展针对性调控改造,将改造后的优质耕地划入红线;全面治理型以丘陵山区的旱作坡耕地为主,主城区周边有少量镶嵌于建设用地之中,该类型耕地可作为农业—建设—生态弹性空间,通过全面治理,服务优化建设布局、发展山区特色旱作农业、强化生态功能等多方向管理决策。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安源区城市周边耕地资源综合状况,可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滇东北山区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制定了滇东北山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幅增加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扩大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重明介绍说,今年以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土地的整治力度,特别是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全年投入的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总额预计超过45亿元.其中,今年内蒙古争取国家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600万亩,预计可完成整治任务646.28万亩,比2012年增长74.74%,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此外,预计全年内蒙古还可完成低质量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220.45万亩,规模是2012年的2.55倍.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兴安盟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度,全面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旗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兴安盟土地整治中心在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发的有关文件后,于10月11日在兴安盟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了由各旗县市分管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及整治中心主任参加的专项会议。会上,听取了各旗(县、市)2014年度高标准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大量资料数据和典型材料,论证了河南山丘区农业发展从平原型向山区多层次、多部门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历史到现状、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中观以及对未来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对建国以来该区开发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指出了该区的战咯地位及其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同时详细分析了河南丘陵山区的条件和特点,明确提出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突破口问题.提出了确定发展方向的四个原则.最后强调加快丘陵山区建设,一定要坚持开发治理并重,在重大问题上实行战略性转移,确立对外开放,外引内联,以进养出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具体实施中,实行如下战略转移,一是在进一步挖掘平原资源潜力的同时,逐步向山丘平并重,建立以丘陵山区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移;二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由目前的广延粗放型经营向内涵集约型经营转移;三是由单一垦植耕地,以种植业为主体的“斑状”、“平面”结构向立足于山丘区国土资源总体开发的立体经济结构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丘陵山区特别是比较闭塞的丘陵山区,由于长期的人口自然增殖,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不相适应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治理对策,必将给山区国土整治带来恶果。本文就鄂东北丘陵山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 鄂东北丘陵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地的南麓。包括湖北省武汉市的新洲县,黄岗地区的罗田、英山、红安、黄岗、浠水、蕲春、广济、黄梅县和麻城市。总土地面积18871.98km~2,占湖北省总土地面积的10.15%。  相似文献   

16.
为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我国将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同时探索完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政策。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2012年要重点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丘陵山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开展丘陵山区贫困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对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以村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刻画了于都县农村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识别了丘陵山区驱动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子,揭示了农村贫困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集聚性特征,且聚集效应随减贫力度加大有所减弱;② 坡度、行政村到县城中心的可达度、路网密度和公共服务点数量是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子,且随时间推移,资源禀赋不足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区位条件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③ 不同时期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农村贫困化有其自然和人文根源,科学减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以深化贫困发生机制理论认知为基础,协同推进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的减轻,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以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落实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职能,做好基础技术服务,切实发挥了土地整治中心在全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有力推进了我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土地整治是指按照规划,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  相似文献   

19.
农地集约度下降、季节性闲置和常年撂荒是农地边际化现象之一.即使在当前惠农政策背景下,我国中部丘陵山区依然大量存在这种农地边际化现象.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其原因如下:1.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劳动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导致丘陵山区农民非农化现象突出,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下降;2.丘陵山区农业生态条件较差,农地边际收益较低;3.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在丘陵山区存在相对失灵;生态政策与农业政策的不协调,对农业生产存在负外部性,从而加剧了当地的农地边际化.解决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问题的途径在于农业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特色农业,提高农地的边际效益;国家农业政策要因地制宜,并与生态政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丘陵山区村落居住空间重构研究:共生视角》于2015年12月正式出版。ISBN号为978-7-03。046824-6,定价88元。该书着眼于乡村人居环境和村落复兴这一重大民生问题,面向西南丘陵山区村落居住空间转型发展战略需求,融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西南丘陵山区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