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长城系团山子组火山岩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蓟县中-上元古界典型剖面之邻区平谷县境内,长城系团山子组连续发育两层厚度各为1m左右的富钾粗面安山岩,发育气孔构造和绳状构造。其中存在三种不同成因类型锆石,应用颗粒锆石U-Pb测定年龄技术,得到:(1)自生锆石,其U-Pb不一致上交点年龄为1683±67Ma,代表该火山岩形成年龄;(2)捕获锆石,多为原碎屑锆石,较年轻的一种捕获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823±68Ma,这限定了长城系底界年龄应新于1823Ma;(3)后生热液锆石,其U-Pb年龄为460Ma左右,反映后期热液事件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燕辽地区长城系串岭沟组及团山子组沉积时代的新制约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是长城系地层出露最全的标准建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长城系地层底界年龄比以往所认为的18亿年明显年轻.新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平谷熊耳寨团山子组上部钾质火山岩的锆石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7±15Ma(95%置信度,N=15,MSWD=0.75),一致年龄为1641±4Ma(1σ,N=14,MSWD=0.12),限定了团山子组上部的沉积时代.蓟县青山岭侵位于串岭沟组地层内闪长玢岩脉的锆石207 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34±9Ma(95%置信度,N=17,MSWD=0.40),表明串岭沟组地层沉积发生在1634±9Ma之前.结合前人大红峪组火山岩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燕辽拗拉槽(裂谷)钾质火山岩的喷发开始于1637±15Ma,在大红峪期(~1625Ma)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中首次发现叠层石,其产出层位为前人在这一地区划分的"常州沟组"顶部,自下而上为Stratifera sp.层叠层石(未定种),Cryptozoon sp.卷心菜叠层石(未定种),Eucapsiphora sp.叠球藻叠层石(未定种)。该组合以及邻区葫芦岛等地团山子组中的叠层石类型均属于燕山、太行地区团山子组叠层石组合带分子。上述叠层石的发现为夹山地区划分出团山子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证据。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叠层石形态垂向分布规律及其与古环境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兴城地区团山子组沉积环境演化为海退沉积序列(浅滩到潮间、潮上带)到海侵沉积序列(潮间、潮上带到潮间、潮下带)。 相似文献
5.
6.
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潜穴化石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燕山地区中元古代常州沟组中发育有大量的潜穴化石,潜穴产于常州沟组中部的泥质粉砂岩中。潜穴呈个体较大的直管状,垂直层面保存。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表明在距今近1800Ma前就已出现古老的后生动物,这对于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露头实地观测和室内薄片分析,对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豹斑灰岩的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豹斑灰岩中“豹斑”形态多样,形似生物潜穴,结合遗迹学特征分析,可将“豹斑”按其形态划分为Psilonichnus、Chnodrites、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及Planolites等5种生物潜穴类型,不同类型生物潜穴的出现主要受到沉积环境的制约;生物潜穴充填物按照其不同白云石化程度可被划分为泥晶白云石充填物及粉-细晶白云石充填物两种类型,其中泥晶白云石主要存在于Psilonichnus及Chnodrites两种潜穴中,而粉-细晶白云石则主要存在于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及Planolites之中;潜穴充填物的白云石化过程可被分为白云石化前的准备阶段、白云石的形成阶段及白云石的后期调整等三个阶段,不同潜穴的白云石化状态差异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豫西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十分发育。在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研究区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的充填特征及其诱导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多呈全充填和半充填,潜穴充填物主要以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局部生物潜穴呈现未充填状态;2)生物潜穴诱导发育的孔隙,主要有溶蚀孔隙、微裂隙两种类型,在生物潜穴与围岩两者的交界处尤为发育;3)生物潜穴孔隙的发育主要受埋藏白云化作用与海西早期和印支期以来的表生溶蚀作用的影响,浅埋藏白云化作用对晶间孔隙起到促进作用,海西早期的表生溶蚀形成了潜穴中大部分的溶蚀孔隙;4)生物潜穴的选择性溶蚀主要受潜穴中白云石充填物结晶程度的影响,宏观上的选择性溶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微观上的选择性溶蚀主要是粒间孔在流体的作用下逐渐扩大所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太行山南段长城系赵家组中发现的大量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其主要为潜穴和爬行迹,顺层或近于垂直层面分布,类型丰富,保存良好,距今大约2000Ma,对研究后生动物的起源与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西灵丘地区产有十分丰富和壮观的管状岩,即Skolithos潜穴化石,它们可与国外产同类化石的一些典型地区相媲美。化石产于一套以紫红色砂岩为主的碎屑岩系中,文中称云彩岭组。云彩岭组位于前寒武系雾迷山组或高于庄组与寒武系毛庄组之间,前人将其归于新元古代早期的青白口系。笔者根据基本潜穴化石Skolithos linearis的对比研究,将其归为早寒武世早期,具体层位在昌平组(府君山组)及其相当层位之下,因而是华北地区已知层位最低的寒武纪地层。根据该类化石的指相意义和上下层位相标志的研究,云彩岭组为一向上变浅的岩系,属三角州相沉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燕山西段及太行山区长城系底界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燕山型长城系底部层位存在有不同的认识 ,从含钾盆地、大红峪海侵超覆、团山子组海进或海退的问题提出长城系底部地层属于大红峪组的观点。大红峪期时 ,燕山地区只存在一个含钾盆地 ,造成多层含钾页岩沉积 ,而串岭沟组不含钾。以前所划各组段的海侵超覆实为大红峪组的海侵超覆 ,是兴城运动在燕山西段的反映 ,其底部有明显的相变特征。由此把燕山西段及太行山区长城系底部层位重新划为大红峪组 ,则团山子组存在的不协调现象也就迎刃而解。同时还认为昌平德胜口剖面与青龙大杖子剖面几可逐层对比 ,阳原牛坊沟剖面与代表“青龙上升”的剖面相似 ,上述剖面应是大红峪海侵在燕山东西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15.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长城系下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和团山子组)页岩中微古植物丰富多样,保存完好,其中尤以串岭沟组最佳。经鉴定总计17属63种,包括5个新种。这进一步揭示了长城系下统各组微古植物的特征,亦为上述各组的空间分布和对比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宽城崖门子剖面的高于庄组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下伏长城系大红峪组,上覆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沉积年限200 Ma(1800~1600 Ma),共划分为4个亚组,自下而上为官地亚组、桑树鞍亚组、张家峪亚组和环秀寺亚组,为一套厚940 m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个方面探讨了高于庄组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岩石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各种元素含量在岩石地层界线附近变化较明显,说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辅助划分沉积地层或对已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优化.另外,据CaO/MgO、Ca/(Ca+Fe)和Sr/Ba比值及V、Ti元素特征分析,该研究区高于庄组为较干热气候下的海洋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17.
华北蓟县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岩石的古地磁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蓟县剖面串岭构组5个点37个样品的热退磁再研究成果,获得极位为239.1°E和22.2°N,k=82,A95=8.5°,落在已建立的蓟县元古界的视极移轨迹的常州组极和团山子组极之间连线附近,合理而可信.结果还表明测试的(次)火山岩与沉积岩是准同生的,可用作钻石U-Pb法测年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官地亚组岩性、相标志及生物特征分析,认为官地期曾发生二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形成滨海—浅海相含陆源碎屑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分为陆地边缘碎屑岩、台地潮坪、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台地潮间带等五个沉积相。第二次海侵规模扩大,形成浅海相含燧石碳酸盐岩,从下往上依次为开阔台地、台地斜坡、台地前缘生物礁、台地潮间坪等四个沉积相。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蔚县煤田中侏罗统下花园组上、下段地层在沉积岩性质及含煤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古地理条件下的产物,表示其间经历了构造运动,其界线置于杂色岩层底部为宜,从区域上看二者应为不整合接触关系。名称上没有必要使用下花园组一名,起用京西门头沟煤田的相应地层名称,将原下花园组上段改称为龙门组、原下花园组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