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松辽平原(吉林省部分)由于自然环境背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近几十年来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全区经济已构成严重威胁。水资源严重紧缺、地下水质恶化、地下水降落漏斗普遍存在于平原各地,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势头,逐步在松辽平原实现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全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出发,针对松辽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水资源严重紧缺和松辽平原西部地区承压水环境恶化及出现的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综合修复与整治的新方法,对维系吉林省经济及生态省建设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地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就地学原因而论,新构造活动引起的长岭弧形隆起带即松辽分水岭的形成是最主要的地学因素,它的形成破坏了原属于一个由北向南流的统一完整的松辽水系格局,一分为二为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使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逐渐减少,开始进入日趋消亡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条件.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松辽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松辽分水岭是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也是松辽平原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对松嫩平原分水岭的形成演化、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论述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松辽平原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松辽分水岭是通榆、长岭、乾安、双辽一带水资源缺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应考虑到这一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松辽平原水资源概况松辽平原位于东北腹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工农业、交通都很发达,对实现东北经济区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东北经济区国土开发整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北东向延伸的松辽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其西部与大兴安岭接壤,东部与长白山脉邻接.松辽平原主要是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内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和420~ 530m厚的古近纪-新近纪地层,以及75~ 200m厚的第四纪地层.本文根据松辽平原北部500多个钻孔揭示的第四纪地层沉积序列和岩性,确定松辽平原第四纪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飞跃发展,对煤炭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主要对松辽平原的物探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搜集、分析和整理。特别是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把物探资料与地质资料结合起来,对本省松辽平原区内构造体系与煤田分布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综合普查找煤提供  相似文献   

7.
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在松辽平原腹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隆起带状地貌单元,使松辽平原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基于地质地貌学原理,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首次根据隆起断裂带位置划定了松辽分水岭隆起带的范围,不仅对认识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在松辽平原的环境变化和松辽分水岭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白垩系的分布论古松辽盆地的东南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纪松辽盆地的范围,目前一般以松辽平原的边缘为界,即以现代平原的地貌边界,作为古盆地的边界。实际二者并不完全吻合。从松辽平原东南部及其东侧山区白垩系的分布来看(图1),白垩纪松辽盆地的东南边界,跨越了松辽平原的东南边缘——吉林省舒兰北西、九台、长春、怀德、四平一线,而位于东侧吉林山地之内,约距该地貌分界线50—7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遥感技术的特点出发,分析松辽平原黑土区的黑土遥感信息特征,提出从本质特征、关联信息出发研究松辽平原黑土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方法,并在黑土区进行实验性研究及应用:从监测方法在松辽平原黑土流失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与对比分析看,它们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张振法 《物探与化探》1990,14(3):232-238
一、山根效应问题概述1.内蒙古东部是大兴安岭,海拔1000~2000m,其东麓为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梯级带东部是松辽平原。如图1、2所示:松辽平原重力高,莫霍面上凸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石油地质普查工作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川中发现了巨大的油区,为我国西南的石油工业找到了基地。同时,在我国东部的松辽平原和苏北平原亦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对1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松辽平原的沉积条件有了了解,并发现19个储油构造,在30余个钻孔中发现含油砂岩,肯定了松辽  相似文献   

12.
杨彦  周潮 《地下水》2011,33(2):150-152
通过阐述水资源供求平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归纳了区域水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和模型。针对延安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选择了合理的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对延安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水量和供水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和对策,为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忻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加剧了忻州市水资源短缺危机。在调查和收集水资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忻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以实现忻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5)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岱岳区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区域内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建议,可以为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朱自慎 《地下水》1999,21(3):116-117
本文分析了漯河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建设的发展,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松辽平原的矿产远景各种有用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規律都是与構造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航空磁測結果在本区划分出不同特点的構造單元,根据它編制了本区的大地构造綱要图和区域構造略图,利用这些图件可作为預測本区各种矿产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6)
水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和利用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保障。在水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强化水资源的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水资源管理是要实现持久性发展和利用;弄清楚水资源经济价值管理不同于环境价值管理方式;了解水资源管理中的协调性。本文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并且在这种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莉花  袁龙  冯金 《地下水》2011,33(2):125-127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本文介绍了渭南市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渭南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渭南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渭南市经济社会的正常、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地区水资源需求综合预测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潮 《地下水》2011,33(2):122-124
通阐述水资源需求量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归纳了区域水资源综合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模型.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选择了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指标体系,综合预测了陕北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水量,为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邵帅  冯金  王莉花 《地下水》2011,33(2):132-133,136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加强对水资源统筹协调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凤翔县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凤翔县城乡一体化建设下的水资源利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