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1984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_L≥3.0级地震43次,最大的地震为11月12日马边东北3.8级地震,无论频度和强度都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均匀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自的广大地区(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在时间上,除8月外,每月均有M_L≥3.0级地震发生,其中以2月和11月最多,分别为7次和8次(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2.
一、1991年河北省地震活动情况 1、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至12月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3831次,比去年多二千余次,其中M_L≥3.0级34次,M_L≥4.0级10次,M_L≥5.0级2次,最大地震为1991年5月30日唐山陡河M_s5.3级地震,见表1。  相似文献   

3.
1 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863次,其中M_L<2.0级地震1606次,2.0—2.9级231次,3.0—3.9级15次,M_L≥4.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宁河(39°17′N,117°56′E)M_L≥4.9级,河北省M_L≥3.0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N35°~40°,λ108°~125°)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晋冀蒙交界地区,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89年共发生M_L≥4级地震15次,其中唐山老震区为6次,占40%,山西地震带、张家口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区域地震台网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2010—2016年研究区域184个M_L≥2.5地震及2016年门源地震序列150个M_L≥2.0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分析视应力时空变化。结果显示: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随震级增大而升高;门源6.4级地震前中小震视应力存在起伏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增强;门源M_L 5.0强余震前小震视应力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1989年四川巴塘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1989年4月16日04时34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发生M_s6.7地震,随后于4月25日10时13分、5月3日13时53分和23时41分分别发生M_s6.7、M_s6.4和M_s6.2地震,到9月30日止,共发生M_L≥1.0地震21000余次,M_L≥2.0地震3428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宁及邻区1970—2018年的地震观测资料,研究"海城地震窗"地震活动对辽宁及邻区M_S≥5.0地震发生是否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选取海城地震窗550 km范围内M_S≥5.0地震作为震例,以地震发生前1个月至5年时段,海城地震窗M_L2.0和M_L3.0地震的平均月频次作为背景指标,地震窗震前1个月内M_L2.0和M_L3.0地震的月频次作为临震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个震例中,有5个地震震前1个月存在M_L2.0和M_L3.0地震频次不同程度增加现象。分别以地震窗内M_L≥3.0地震月频次高于1倍均方差、M_L≥2.0地震月频次高于1倍均方差作为异常标,用R值评分方法对异常进行效能评估。结果表明,该异常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对地震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7月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_L≥2.0地震6次(见表1),无M_L≥3.0地震。18日02时56分天津汉沽M_L2.5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低于上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能量释放处于偏低水平;震中主要分布在唐山老震区。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N35_0~40~0,入108~0~125~0)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0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邢台、大同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带和与此带相交的燕山带上。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90年共发生M_L≥4级以上地震12次(表2),其中9次发生在华北北部。自5月中旬以后,北京—张家口一带发生三次4级以上地震:小汤山4.3级、大海坨5.0级、清河4.6级,唐山、邢台老震区也相呼应,发生晋县4.2级、4.5级、滦县4.9级、青龙4.6级四次地震。最突出的是1990年7月21日张家口地区大海坨主震为M_L5.0级震群和8月1日山东苍山主震为M_L4.4级震群,其中大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1999年第三季度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1.
1993年4月份,首都圈(38.5°—41.0°N,11 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L≥2.0地震10次,比上月有所下降,震级最大为4月25日山西繁峙东南M_L≥3.5地震。唐山地区的最大震级为M_L≥2.8,地震发生频次也明显低于上月水平(见下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4月首都圈地区(38.0°一41.°N,113.0°-120.°E)共发生M_L≥2.0地震13次(见表l),其中M_L≥3.0地震有5次。24日02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地震目录(M_L≥3.0,1999年1-6月)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2000年第1季度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5.
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1992年10月共发生 M_L≥2.0地震14次,无3级以上地震发生,震级最大为10月11日河北陡河南 M_L≥2.8地震。本月小地震活动频数较前两个月略有增加,但能量释放仍属偏低。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1992年9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10次M_L≥2.0地震,其中震级最大为M_L2.5,无3级以上地震发生。本区总体地震活动水平仍持续偏低,请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11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20次,其中10月份发生地震8次,11月份发生地震12次。最为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_L5.0地震和1992年11月4日黄海M_L4.9地震。江苏和黄海北部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继续显著增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1992年6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9次,无M_L4以上地震发生。与历年月活动水平相比,本月地震活动频度和能量释放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5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5次(见表),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3年5月15日黄海发生的M_L3.4地震。较上月地震活动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3年4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3.0地震11次(见表1),24日02时39分宁河M_L4.3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上月相当,M_L≥4的地震频次增高。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4月略偏高,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