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茶 《海洋科学》1984,8(4):40-43
近二十年来,为了弄清海洋中人工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国外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根据电离辐射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大量实验资料,从生物进化的发展阶段看,鱼类与水生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其他代表相比较,是水生生物中对放射性最敏感的一环。此外,目前  相似文献   

2.
赵华  刁远清 《海洋科学》2002,26(7):18-21
早在1977年 ,联合国水资源委员会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 :“供水不足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世界上在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的危机。”如今 ,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缺水。我国更是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仅缺水城市就有300多个 ,严重缺水的108个。甚至连降水量较多的沿海城市 ,也纷纷告急。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都不同程度的缺水。虽然我国已经制订了众多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但随着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的需求只会愈来愈大 ,所以另辟水源就显得非常重要。陆地上可利用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热能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热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由于矿物燃料燃烧和大量使用空调所造成的环境效应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海洋热能利用的3个领域:海洋温差发电、海水冷却和海水源空调,介绍了几种利用方式的现状、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重点对海水作为空调热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对空调系统进行yong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间接换热和热泵方式的缺点,提出了两种高效的节能环保海水空调的应用方案,即海水直接换热供冷供热和热泵 直接换热方案。  相似文献   

4.
1986年5月2日青岛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站发现大气沉降灰的总β放射性明显增高,为了保护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对青岛地区海洋及陆地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早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着手研究将核能用于海水脱盐的技术,并于70年代末公布了试验结果。由于费用的不确定,核电站与海水脱盐工艺规模不相匹配,核电站安装地点与广大淡水消费者距离的不协调等原因,使得核能海水淡化与直接加热及利用工业用工艺蒸汽海水淡化相比较,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1989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年会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目前尚未形成能够统辖全国海洋开发和制定海洋政策的主管机构,但从澳大利亚的海洋利用现状来看,事实上,其大部分输出和输入的产品都依赖海洋。海洋运输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估计全年约有6000艘运输船舶利用国内的港湾和航道。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澳大利亚也在充分利用海洋,如:90%以上的原油(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2/3)和一部分天然气来源于海洋。此外,水产资源产量也很高,1984年产值达44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8,12(1):61-63
近代海洋能源的范围,是指海洋上特有的能源,包括海水由于上下层温度差而蕴有的热能,潮汐、潮流、波浪等海水运动蕴有的机械能,以及江河淡水入海与海水间盐差而蕴有的化学能。  相似文献   

8.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海洋资源与海洋资源环境,海洋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及海底地壳中,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质与能量的总和。按照海洋资源的自然属性,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再生能源。按照海洋资源的形成方式,可以把海洋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从理论上来说,海洋可再生资源是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资源,海洋非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难度比较大,是难以长久的,除非寻找到替代品。而再生海洋资源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海洋资源的流动或转化基本上与人类目前的利用水平无关,它们主要包括海洋再生能源、海水化学资源;  相似文献   

9.
邹丽红 《海洋信息》2009,(3):4-6,31
论述了海洋类数字资源的构成、查找与收集,以及数字资源整合应达到的目标。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建立整合海洋类数字资源网站——海洋虚拟图书馆,阐述了海洋虚拟图书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海洋能发电是解决海洋开发应用的重要途径,对海岛、边远地区的开发、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烟台属沿海城市,海岸线长,海岛众多,如能充分利用该海域所蕴藏的海洋能,将为烟台的经济腾飞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海洋学角度分析,烟台南海岸的海阳县、莱阳市沿岸海域平均潮差等于或大于2.0米,可以建立潮汐发电站;而北海岸的屺(山母)岛、长岛、芝罘岛等海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中,人们对海洋档案信息利用与海洋档案信息服务的理解差异较大。本文主要根据档案理论和实践以及海洋档案信息利用与海洋档案信息服务的特点,就二者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经济产业构成中,海洋油气开发是新兴海洋产业。在渤海海洋经济构成中,海洋油气占渤海海洋经济比重的8.5%,占渤海新兴海洋产业构成的19.4%。渤海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能缓解我国油气安全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渤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渤海丰富的油气资源1. 油气资源总量渤海沉积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大,有效勘探面积为5.3万km2,其中仅新生界生油岩层就厚达3 200 m,生油岩体约2.4万km3。2000年提出的预测资源量是97亿t。2. 已形成了油田产业群渤海在200万年以前,形成了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渤海沉积盆地。在渤海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因特网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网上信息急剧膨胀,形成真正的信息的海洋。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信息量已超过6000亿页。海洋信息网上增长亦令人震惊。根据笔者最近网上调查,仅搜索几个较大的网站,关于海洋信息的网页就达到了114万余页。 检索网上海洋信息如同检索其他科技信息一样,目前尚无统一的专业查询网站。最好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仍是按已知的网址进行查找;而要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则须使用刚上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4.
受海洋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近海赤潮灾害频繁暴发,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赤潮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活、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赤潮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海洋灾害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赤潮,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治理赤潮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文章综述了生物防治赤潮中微生物防治赤潮的微生物种类,并对微生物防治赤潮的作用方式及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洋的波浪能理论蕴藏量达700亿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波能为20亿千瓦~30亿千瓦,每年发电量可达9×10~5亿千瓦时,是目前全球发电量的7倍多。我国沿海的波浪能较丰富,理论蕴藏量约0.7亿千瓦。早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探索利用波浪能发电。1799年,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波浪能转换装置的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海洋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以VB结合Access开发一个适用于报表数据资料的管理软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解决了多种查询方法、历史数据管理、对各单位数据追加汇总等技术难点。在数据库设计方面通过对《国家海洋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的分析,解决了简单表与复杂表的追加汇总问题,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有效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奇海洋自然遗迹,近30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事业不断得以发展,逐步构建起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两大类别的海洋保护区体系。海洋特别保护区旨在根据海洋生态客观规律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互协调的新型海洋生态保护模式,建立协调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真正保护海洋生态的目的。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加拿大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正在扩大,以海洋为基础的活动正在增加。例如,1977年把沿岸渔业的管辖范围扩大到200海里,主张对这一范围内的鱼类资源拥有管理、控制和责任权。从那时以来,加拿大已经为恢复这个区域的鱼类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所以在增加太平洋沿岸鲑鱼、大西洋沿岸许多鱼类的储量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是自然资源部“三定”职责之一,是应对海洋空间资源短缺、空间利用效率低、海洋资源环境损害等的有效措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控制,强化自然岸线保有率的约束作用,重视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和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基于以上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精神,研究提出了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概念,结合海域使用分类对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管控类型进行了判别和分析,并构建了海洋空间利用年度计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与企业的联合推进海洋适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于效群(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热门领域之一。在人类面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的大部分还尚未开发利用。谁最早、最好地开发这一前沿领域,谁就能得到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