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之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挑战。与上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专题讨论会内容中以“成矿作用”专题替代了上届的“造山带”专题;学科分组讨论会由上届的22个学科增加到27个,新增加的5个学科为:实验岩石学,变质岩石学(上届与前寒武纪地质学列在一个学科内),遥感,大地构造、板块运动及区域地球物理(与上届的勘查地球物理分开),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质学。参加第3…  相似文献   

2.
前言     
正2019年4月为贯彻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在安徽合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青年地质工作者围绕"青年地质工作者——勇当金山银山的发现者,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主题,集中研讨了有关地质的科学问题。本次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推动了系列科技成果的产出,更是为年轻人搭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因此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征集组织了"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专栏。稿件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环节,在古生物、岩石学、矿床学及环  相似文献   

3.
岩浆动力学是火成岩石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孕育和产生,突出地反映了地球科学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趋势。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关于火成岩石学方面的交流情况表明,火成岩石学已逐步走出了“化学”岩石学的范畴,开始全面进入了岩浆动力学研究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于1992年4月20日在长春聘请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的有关专家,对长春地质学院和吉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调查所共同完成的《吉林省汪清县闹枝、刺猬沟金矿床》科研报告进行了技术鉴定。该研究课题以金矿床的最新成矿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以大量的实际材料和数据,对闹枝和刺猬沟金矿床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条  相似文献   

5.
申楠  王唯  吴迪 《河南地质》2012,(7):I0003-I0003
本刊讯6月21日.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创立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是全国第一家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和专家,河南省及省直部门领导,全省有关市、县领导,相关协会,省地质旅游促进会有关领导和会员代表及有关专家130余人出席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6.
郑晓光 《地质学刊》2008,32(4):F0004-F0004
2008年10月20日,江苏省地质资料馆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全省地质资料用户征询大会。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档案局、全国地质资料馆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7.
应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科学系主任H.J.格林伍德教授的邀请,我于1984年末对该系进行了访问,重点地了解有关实验室的仪器装备,做了学术交流,涉及内容较多,现仅就实验岩石学的有关展望做一概述。 实验岩石学做为地质学领域中的分枝,在国外近代地学研究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岩石学报》1999,15(4)
1999年8月14日至16日在长春召开了“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全国性岩石学专业会议,也是一次跨世纪的全国性大会,以往我国召开过火山岩和火山作用的全国性会议共5次,这次应是第六届大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等10个主办单位和19个协办单位经过了较长时间共同筹备组织召开的。直接承办这次大会的单位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质矿产厅、长春科技大学和吉林省地震局,他们为会议的召开以及长白山地质考察,付出了极大精力,出色地完成了会议的一系列组织工作和…  相似文献   

9.
何镜宇     
何镜宇先生1922年11月17日出生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的沉积岩石学家。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后在察哈尔省和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1950年起在清华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何先生曾在清华大学地质系协助池际尚教授首次开了沉积岩石学课,随后参加筹建北京地质学院,并担任矿物学和岩石学教学工作,编写了第一本《沉积岩石学》教材,并与张瑞锡先生一起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沉积岩实验室。1956~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组的黑龙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大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日在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隆重召开。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出席了大会。倪副市长在会上指出,城市地质勘查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尖兵,上海经济区地质中心在上海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在金山县张堰地区找到了中型规模的铜矿床:在控制上海地面沉降方面,进行了全面勘察研究,并与有关单位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做到了基本控制市区的地面沉降;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1.
《岩石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 :坚持以创新性、综合性、前沿性、导向性为特色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全国广大地学工作者 ,探索自然奥秘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 ,促进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 ,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地学科研人才。《岩石学报》主要报道有关有关岩石学基础理论的岩石学领域各学科包括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岩石学和有机岩石学以及边缘交叉学科包括岩石地球化学、岩…  相似文献   

12.
《岩石学报》2001,17(1):176
《岩石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 :坚持以创新性、综合性、前沿性、导向性为特色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全国广大地学工作者 ,探索自然奥秘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 ,促进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 ,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地学科研人才。《岩石学报》主要报道有关有关岩石学基础理论的岩石学领域各学科包括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岩石学和有机岩石学以及边缘交叉学科包括岩石地球化学、岩…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14.
岩石的分类问题,早在岩石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时就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地质会议,对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曾列入大会议程进行讨论。当时成立了岩石命名国际委员会。1899年,即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1900,巴黎)的前一年,该委员会举行予备会议,会上俄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岩石的分类和草案。大会岩石学小组讨论了他们的方案,并且认为在岩石分类中,占首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在我国政府各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在地质矿产部、地质学会及地学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关心和积极努力下,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工作进展顺利。截至到4月29日,大会报名总人数已达8562人,分布在115个国家或地区,其...  相似文献   

16.
陆松年 《地质论评》2001,47(1):109-110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有关大会的一般概况已由记者们在《国土资源报》上作了报道。我作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人员主要参加了与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和野外考察。像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作为一名参会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0月26日至30日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准时召开,应邀参加的国内外学者有一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岩石学家查佩尔、怀特,奥古斯蒂梯斯、黑田寿男及狄迪埃等国外学者20余人,我国著名学者张文佑、涂光炽,郭文魁、宋叔和,董申葆等也应邀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共130余篇,在会议上交流宣读的有60余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有关岩浆岩的部分内容作一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专题:l.混合岩及花岗岩中熔体的运移;2.安第斯山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环境:3.花岗岩及地球动力学过程;4.板内岩浆活动;5.流体机制和岩浆过程;6.火山岩岩石学.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对我国十多产于长英质火山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有关矿产资料,对该类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火山地质,火山岩石学与岩石化学,矿化等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标志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书要览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池际尚主编,中国地质出版社,1988277p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微量元及上地幔的岩石学、矿物学等特征,探讨了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和深部过程有关问题,对中国东部金伯利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及找岩找矿方向进行系统总结,首次发表了金伯利岩中含金刚石判别式(T.A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