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唐人街的诞生伦敦的唐人街位于伦敦市中心最繁华的爵禄街。与英国皇家公园,白金汉宫相邻。据史料记载,在1880年,受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些中国海员(大部分来自广东和香港)在东伦敦Limehouse区聚居下来,形成一个小型的华人社区。这就是伦敦最早的唐人街。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多,在1906年,成立了第一家华人组织──伦敦正义工商会。工商会的职责是保护当地华人的权益,为华人提供援助。进入五十年代,英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英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些娱乐场所纷纷在爵禄街附近开业,成为伦敦唐人街日后繁荣的因素之一。六、七十…  相似文献   

2.
美国马萨诸塞州华人空间分布自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美国10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资料,文章采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美国马萨诸塞州华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马萨诸塞州的华人存在空间聚集现象;波士顿地区和汉普郡境内某地是华人显著聚集的区域。研究了聚集区域的分布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推断。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0,(3):9-12
唐人街是华人华侨在海外聚居地的统称。早先,一些中国人为了谋生而移居海外并毗邻而居,他们发展和保留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随着华人社区的发展,富有华夏民族文化色彩的“唐人街”也就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当地华人又称卑诗省.位于加拿大西海岸.属英语区,目前,它有大约36万小学生和24万中学生。卑诗省的学生义务教育是从5岁的儿童学前班开始的,一直到中学的12年级。其中.从学前班到7年级为小学阶段,从8年级到12年级则为中学阶段。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是战后以来加拿大移民的高峰时期,本文总结了这一时期加拿大移民来源地和居住分布的新特点。其突出表现是:亚洲已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地,其中来自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华人成为最大的移民群体;移民选择大城市,尤其是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三大都市区作为定居地的倾向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5,60(5):868-869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地理学者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700篇。这次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已经落下帷幕,这是一次空前规模的盛会,也是一次赋有成果的大会。回顾举办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及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的历程,有如下背景和信息与大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剖析了在荷兰殖民统治、经济民族化以及后民族化等各时时期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经济的发展;论述了华人族群为当地社会进步及经济繁荣所作重大贡献。论文阐明华人自成为印尼公民,就已认同当地;强调华人经济是当地民族经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指出赋予印尼华人族群少数民族资格及民族平等权益,尊重和保护印尼华人合法地位对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们知道,华侨和中国血统的人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聚居处,被称为“唐人街”,这个名称从何而来?“唐人街”这个名称并不是外国人叫出来的,而是中文译名。究其原因,是由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兴盛的朝代,当时中外交流特别活跃,外国人常把中国称为“唐”的缘故。“唐人街”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欣读苏泽霖、陈金永先生合编、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研究与发展》一书,倍感亲切与快慰,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受甚深。1.该书是当代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共同合作的产物。为了加强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炎黄子孙的学术交流,由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筹备、主办,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大学举行了“地理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会议使用中文作为大会的语言,是一个新的创举,有利于中外华人与华裔地理学者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地理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的分布遍及全世界。有人说.有海水处就有华侨.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华侨分布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的创建国。1985年,加拿大迎来了落基山班夫国家公园创建100周年(建于1885年)。毫无疑问,今天加拿大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在建设国家公园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早在1930年制定的联邦公园法就规定了保护加拿大最秀丽风景区的条文。  相似文献   

12.
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南缘的管水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标  林茂 《极地研究》2001,13(4):253-263
本文分析了 1 999年夏季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楚科奇海及邻近的北冰洋加拿大海盆南缘海域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丰度和垂直分布。仅在加拿大海盆南缘出现 2种管水母 ,而楚科奇海未发现管水母类。对柔弱五角水母和北极单板水母多营养体期 (无性 )和单营养体期 (有性 )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了较完整的记述和作图 ,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态类型及生态习性。加拿大海盆南缘海域北极单板水母的丰度 (平均 42× 1 0 - 3 个 m3 )大于柔弱五角水母 (2 4× 1 0 - 3 个 m3 )。这 2种管水母均仅出现在水深 1 0 0~ 80 0m ,而且最大丰度也都在 3 0 0— 2 0 0m层 ,即刚好聚集于强盐度跃层中和跃层下面  相似文献   

13.
枫桥寻梦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恐怕这个地球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在传唱。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夜行无月,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  相似文献   

14.
试论印度尼西亚华人对该国经济国际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剖析了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过程;指出后民族化时期产生的华人企业集团为印尼实现工业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阐明华人广泛的对外社会联系,世界性华商组织的成立,以及世界华商电脑网络的开通,使印尼华人为推动该国经济走向世界起着不可缺少的纽带作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跨国经营尤其是投资国际化中,华人大企业集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论文强调华人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印  相似文献   

15.
根据88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宏观、微观地域及分行业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①龙头企业以东部地区聚集为主,西部地区比重有一定提高,东部地区比重有波动;农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聚集企业多,一省农产品丰富度与其龙头企业数相关性亦很显著;②龙头企业在各省内分布聚集程度不一,总体都以聚集为主,尤其以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聚集居多。但河北、浙江省内呈均匀分布;③在县级区域,存在一些龙头企业聚集县、专业化县,东部地区聚集县多,中部地区专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聚集;④划定的17类龙头企业行业,聚集程度大体可分为四类,但总体上对原料依赖行业聚集程度高,对市场依赖行业聚集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有三个“中华街”,分别位于三个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最早一批华人在19世纪中期定居日本。现在有25万华人在日本生活,但其中只有3万人是早期日本华侨的后裔。横滨1859年开放它的港口。这里的第一代华人,其中主要是广东人,被日本当局圈在固定地区居住。那些?..  相似文献   

17.
王向阳 《中国地名》2010,(5):113-118
我想去美国的夏威夷,我想去法国的尼斯,我想去加拿大的温哥华。一位旅游家告诉我,你何必舍近求远,在中国就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她就是中国大连的金石滩。  相似文献   

18.
林萧 《中国地名》2011,(3):28-28
当我刚刚拿到加拿大使馆的签证,我就知道我和世界上最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必将有一次惊心动魄的约会。于是一股期待和憧憬便始终牵引着我。我的心灵深处或梦境之中,在云海中飞翔之际一直期待在美国与加拿大边界,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产业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研究,对于进一步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正确引导华人资本的流向,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探讨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与转移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其区位选择模型,进而深入剖析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移民海外历史悠久,近百余年来规模最大,至今已超过3 000万人。中国海外移民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概要回顾了近代中国各类型海外移民的历史,分析了海外移民的世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原因。在揭示海外移民为当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独立作出重要贡献基础上,对华人族群民族意识、文化属性、传统华人社会结构、双重认同、不同地域华人族群特色以及海外移民不同程度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类型等进行了研究。文章强调,当前对不同地域华人族群所居地位和作用,应加深理解,在振兴中华进程中,国家应高度重视这一族群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