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专家系统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使用大量专家水平知识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的开发,专家系统已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气象预报专家系统(MFES),近几年来也在全国各省市研制和投入实际天气预报工作。现根据有关材料将有关气象专家系统推理网络中可信度的计算问题介绍如下。如果说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基础的话,那么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和推理网络则是专家系统的核心构件。推理方法分精确推理和不精确推理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所谓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被计算机编制人员偷偷地塞进一个标准化的计算机程序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尔后,该病毒会依照指令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有些病毒能控制计算机磁盘系统,再去感染其它程序,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预报专家系统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综合预报方法。其特点是能综合众多的专家经验(预报知识),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记忆和快速计算能力。研制专家系统的中心环节是知识库和推理机。库中知识的来源、规则形成以及控制策略的确定都是特定领域内的专家提供的。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基础。推理机则是专家系统的网络机构。而知识库的结构、知识库的建立、专家知识的应用和系统  相似文献   

4.
知识库与推理机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运用知识进行推理是专家系统的工作方式.知识库是领域知识的存储器,建立知识库的首要工作是将专家头脑里的知识发掘出来,即知识获取过程,然后才是将知识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内,以供计算机系统随时调用.在气象预报专家系统中需要表示的知识有两类:第一类是应用领域中的大量事实和规律;第二类是专家解决该领域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长期的预报实践中我们知道,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PC-1500计算机编审报表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杨艳梅(忻州地区气象局034000)微机编制气象报表是一项人机结合,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新技术,它不仅代替了人工抄录、校对、初算、复算和大部分审核工作,而且还代替了人工凿孔、纸带输入等作业,使测报业务和资...  相似文献   

6.
边德英 《气象》1986,12(8):13-19
从50年代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 (简称AI,它取自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字头)开始了它一般研究阶段(如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专家系统开始出现,不久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医学、化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专家系统研制工作的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AI技术的发展,目前以专家系统为核心已形成一门称为知识工程的新学科。 那么什么是专家系统呢?知识工程的主要内容都包括什么呢?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看人类专家工作的特点。专家为什么受到人们的重视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能排忧解难,面对棘手的问题能当机立断的作出决策。如高明的医生能医好一般医生医不好的病;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家能运筹帷幄,把握战机,始终掌握战斗、战役的主动权;一个气象专家能在复杂的天气形势下作出准确的预报……。 专家数量很少,其可贵之处在于处理重大问题时的失误较少。究其原因,答案是明确的:专家具有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因此他们能透过纷纭复杂的事物表面,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作出较少失误的决断。  相似文献   

7.
为发挥预报专家的特长,让计算机自动应用其经验型知识为日常预报业务服务,本工作设计了一个咨询型天气预报专家系统,并在IBM PC/XT机上用最新的TURBO—PROLOG语言研制了通用框架,经输入寒潮、冰雹、大风等专家知识试运行,效果均达到了有关专家的主观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专家系统就是运用专家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知识库是它的核心部分之一。当一个专家系统的结构确定之后,该系统的功能就由专家的知识水平来决定。对于暴雨预报这样一个气象上的难题,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因此,要想应用专家系统提高暴雨预报水平,就必须在知识摩的设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气象常规业务工作用计算机处理已成为可能,前些年在气象业务中,推出了种种“专家系统”,它对日常业务预报提供了有用的“专家预报指导信息”,但这些系统提供的仅仅是一些重要天气(如暴雨、冰雹等)指导信息,作为常规预报方法,即预报员经天气总结,得出的预报指标,这些年一直处于手工套用,且经常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指标材料丢失,造成不必要损失。为此,根据省局业务处要求,我  相似文献   

10.
迅速发展的气象通信技术给气象业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作者因长期在省局电信台工作 ,对电信业务有所了解 ,现将主要的、与气象服务应用密切的业务知识作一介绍。1 分组交换数据网 (Chinapac)  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一种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网络 ,由于它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速率的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从而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同时还可以在分组交换数据网上开发各种增值业务。它提供给用户交换型虚电路 (SVC)、永久型虚电路 (PVC)的业务 ,具有差错校验、重发功能和自动选择迂迥路由的…  相似文献   

11.
专家系统程序是一个以专家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模式模拟专家思维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本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由河东各地中雨以上降水预报的经验、知识规则构成。采用不精确正向推理模式进行推理,得出预报结论。并具有解释程序以达到对推理过程透明性的要求。此外设计了知识库编辑程序和一组统计运算程序,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气象学会 (以下简称AMS)是大气科学以及相关的海洋学、水文学界的优秀科学家和专家的组织。它的基本目标是不断开发和推广大气、海洋和水文科学知识及其应用。AMS代表着一个正在快速改进其知识和预报能力的成熟的科学领域 ,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环境———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多种通信和计算机功能。更大的进展取决于更好的科学研究 ,以及整合了物理、化学、生态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的科学方法。这就要依赖于其它科学领域专家的加盟 ,并要增加经费支持研究、开发和业务运行。应用于经济和许多活动的产品 ,需求不断增加 ,促进我们优化大气…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微机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汉字终端等各种信息处理,将逐步代替气象工作中烦琐的手工操作方式。其中自动填图系统现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它迅速、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种图表,成为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功能与作用的分析,提出备份计算机的管理和应用工作要点,以便让基层台站观测员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计算机或业务软件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启用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进行工作,让新型自动气象站备份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能起到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献锋 《青海气象》2006,(2):68-69,71
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地应用于气象业务之中,对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关系着日常工作业务的运转,以下介绍几点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Visual Basic 6.0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了"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报文上传状态提示软件",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观测系统FTP报文上传的本地或共享路径作出分析判断,根据报文上传的状态在软件界面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当报文发送失败时连接计算机的外置音响会发出连续的系统警报声,使值班员能迅速作出反应,提前处理传输故障,有效提高了报文传输的时效性,同时也减轻了台站观测员的精神压力,使台站气象工作者在办公室里既能严密监控自动站报文的传输状态,又能集中精力做好其它相关的业务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农业气象体系,实现业务化是一个科学管理问题.它关系到农业气象工作能否稳步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能否发挥更大作用,能否创造更多价值的大事.目前的状况与农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它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气象体系,并逐步实现业务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多年农气管理工作的人员,对此仅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专家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气象卫星的业务运行为气象及有关专业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探测手段.在开发建设新疆的事业中,气象卫星资料能提供什么机遇,它有什么用途,是科技界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新疆地域广大而测站分布又很不均匀,荒漠之中与高山之上,因交通困难而无法建立测站,因此,遥感资料就成了不可代替的信息来源.在遥感领域,我国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赵翊兰 《浙江气象》2002,23(3):14-17
用C语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江滩气旋制作相似预报自动化系统,并统计了大样本历史资料,选取了风雨预报因子,用PP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建立订正方程。同时建立历史图像显示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把数值预报和大样本历史资料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专家系统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到气象领域,并在天气预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知识库的设计和建设是专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般的数据库不同,知识库中所存放的不是普通的死的数据,而是某专家或专家集团活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是某一领域的知识集合,它更接近于人脑思维所用到的活的信息。 知识表达是知识库中专家知识处理的核心问题,其表达方式常与推理实现方式同时进行研究。从专家那里获得的知识集合,需根据该知识集合的性质特点,决定一种最合适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