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区域和城市的相互联系.研究区域与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有利于了解区域和城市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区域和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通过节点分析、线路分析以及联系作用量分析,对安徽省区域经济联系进行测度,然后对测算结果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其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城镇21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研究--以上海市南汇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动力来源、基本过程及遵循的原则,并以实例阐述了区域经济整合的主要内容为:城镇体系、产业结构、市政和基础设施及区域经济运行环境等,归纳出了5种典型的整合类型,即领土主权变动、国家重大政策推动、行政归属调整、重大工程启动及城市扩展整合等,最后通过上海市南汇区的实例进行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 城镇2100 余 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 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 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 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 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 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问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l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内以及三大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各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表明: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分异较为突出,苏南和苏中的区内和区间经济联系较强,区域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沿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通过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与比较,识别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不仅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而且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欧向军  顾朝林 《地理学报》2004,59(5):791-799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极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最近的国外区域经济极化有关研究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测度区域经济极化的变量指标,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并发现: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区域极化明显增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发展策略、乡村工业化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分析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动力因子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最主要方面。在空间上,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明显表现为南北区域的分化与城乡分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is defined as the goal of stakeholders to create a condition where the physical surroundings of a community provide for the needs of its inhabitants without diminishing its natural stock (Chen, 2002; Wachernagel et al.,…  相似文献   

8.
李南  李晓东  刘想  刘柏伶 《干旱区地理》2022,45(6):1978-1987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流强度模型和引力模型,分析2010—2019年新疆辐射能力以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特征,为优化新疆区域经济网络结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 区域流强度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发展格局,10 a间平均提升率达60%,以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为首区域流强度相关指标增长最为显著,但中心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总体较弱。(2) 2019年新疆弱经济联系数量占比降至48.57%,低等级经济联系格局显著,逐步形成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为次中心的放射状空间联系格局,10 a间经济联系整体略有增长,过程中虹吸效应远大于涓滴效应。(3) 网络中心势2019年达63.61%,整体中心性水平以极化效应为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凝聚子群内部成员不断发生变化,空间分割现象显著。新疆整体经济联系时空网络格局“核心-边缘”现象显著,呈现出“东北强、西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章,内容多,知识点丰富,从表象上看,似乎无任何头绪。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介绍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无法得到养育,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已习得的知识也很多,因为来源渠道多,因此知识储备显得零乱。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县(市)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最密集;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的物流联系紧密;义乌市、金华市区两大一级物流节点的中心地位突出;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作为二级物流节点,对周边相邻县(市)产生局部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内陆型物流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比较庞大,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自由,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产业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冲突比较激烈,现行的区域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存在矛盾等。作者分析了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在新形势下发达地区产业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其核心内容是:区域产业研究的原则、基础、内容和方法应该适应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努力探索在以市场为导的情况下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规律,为新型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晋江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后,总结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蒋天颖  谢敏  刘刚 《地理科学》2014,(11):1320-1326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县、市区的区域创新产出联系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有明显增加,但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空间格局并未有显著变化,联系密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两地;二、三级节点城市发生明显变化,而杭州市辖区始终是浙江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区范围增大,除宁波市辖区外,中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效果均略有增强。基于此,提出加大区域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县市间道路建设,加强信息发展,缩短区域之间的硬距离与软距离,增强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联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水环境保护--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对陕西关中水环境保护进行研究。采用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在推荐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下,既可以保证经济按规划的速度发展,达到总的经济目标,同时又能够满足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保护水环境,从而实现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 :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比较庞大 ,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自由 ,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产业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冲突比较激烈 ,现行的区域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存在矛盾等。作者分析了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探讨在新形势下发达地区产业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其核心内容是 :区域产业研究的原则、基础、内容和方法应该适应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 ,努力探索在以市场主导的情况下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规律 ,为新型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城镇密集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区域.文章首先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从城镇的中心职能强度、城镇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城镇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方面,对密集区33个主要城镇的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算.主要结论有:城镇中心地位的高低与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中小城镇竖向联系强,横向联系弱,城镇间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临近性;城镇经济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其中地位的高低相对应,经济影响区界线存在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8.
聂赛飞  谷人旭 《热带地理》2021,41(2):340-350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使用GW相关分析、EOF分析和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基于2005-2018年的航空客运业和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对区域内航空客运业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互动状况的时空维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航空客运业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关联呈现逆"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特征.受上海"虹吸效应"影响,位于长三角核心圈层的...  相似文献   

19.
席广亮  甄峰  张敏  尹罡  蒋金亮 《地理科学》2015,35(11):1372-1380
网络消费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新的动力,对网络消费的时空演变和区域联系特征研究,有助于深入的理解网络消费市场的空间组织关系。采用京东商城网上购物评论的用户信息数据,来研究网络消费时空演变趋势及网络消费区域联系特征。选取网络消费数量、万人网络消费人数、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指标,分析网络消费的发展过程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网络消费增长早期较为缓慢,从2007年开始进入加速阶段,网络消费增长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并且东中西三大地带内发展差异显著。通过空间联系强度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网络消费空间联系强度低于东部地区,但区域空间联系网络由不均衡逐渐向均衡状态转变。同时,研究表明网上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等要素布局对网络消费的区域联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孙阳  姚士谋 《地理研究》2020,39(9):2109-2129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特色的跨境全球城市区域,但囿于数据获取局限,已有分析多集中于对珠三角9市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或仅注重港、澳与内陆城市的单向跨境经济联系,口岸研究多集中于口岸自身的时空分布格局与作用机理,较少涉及口岸对跨境区域全域的空间联系及影响分析。本文尝试从口岸视角理解中国跨境全球城市区域空间联系,以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为例,运用联系强度、网络密度及Python编程方法,以港口、陆路与航空跨境口岸为节点,以交通联系为纽带分析大湾区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 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全球城市区域内部空间联系的重要通道,依托各口岸,湾区已形成以香港为核心,以澳门、深圳、广州为重要节点的宏观联系格局。② 港口口岸联系表现为以香港为首,港、澳互动为主的联系格局,港、澳与湾区其它城市间的港口口岸联系呈现等级性差异。③ 陆路口岸联系表明,湾区形成以港、澳陆路口岸为原点的辐射状联系格局,并以珠江为界呈显著不平衡性特征。④ 航空口岸联系呈现以港、澳为核心,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线性放射状航空外联格局。本文揭示了口岸通道对跨境区域全域空间联系与要素流动的影响,为跨境区域联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