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刚果(金)铜钴矿主要为氧化矿,铜钴互相伴生,激发极化法对氧化矿的激电效应差,地表干旱接地电阻大,效率低。利用钴具有磁性的特征,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是在刚果(金)寻找铜钴矿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测量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由于水流急、河面宽,修筑量水堰有一定的难度,准确监测河川径流成了流域水量平衡和涵养水源功能机理研究的障碍。通过大野口流域雷达测流处水面比降、河川横断面面积、水力半径、流速仪实测流量、糙率和谢才系数等一系列测量和计算,可得出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水位流量图。结果表明:雷达测流处水面平均比降为0.028;河川最大洪水断面宽13.4 m,高1.32 m;河川横断面糙率的平均值为0.059;雷达监测水位与相应的河川径流量的函数关系式为Q=0.0018H2-0.0206H(R2=0.9994),该关系式可有效解决修筑量水堰较难而利用雷达监测河川径流的难题。通过研究,可为中等流域尺度上进一步揭示水源涵养功能机理及其流域产流机制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是实现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其对认知特定区域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保障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维持河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地表水灌溉 ,泉水为该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 ,该文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的测流资料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疏勒河中游泉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显示 ,随着时间的延长 ,泉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但下降梯度逐渐变小 ,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泉水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疏勒可流域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地表水灌溉,泉水为该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该文利用20世纪90年代的测流资料,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疏勒河中游泉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泉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下降梯度逐渐变小,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风沙现象的相似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贺大良 《中国沙漠》1987,7(1):18-23
风沙现象室内模型实验要做到与自然界的风沙现象完全相似是很难实现。第一,要做到模型与实物几何相似很困难,如气流中沙粒按模型缩尺缩小,其在与流中物理本质将完全改变;第二,满足相似的判据太复杂,技术上难以实现。如要同时满足两个最重要的判据雷诺数(Re)和福洛德数(Fr),就需要改变运动介质或改变地球的重大加速度,这在技术上实现很困难,故只能采用近似相似的方法,只考虑一个较重要的相似判据。风沙问题可以分为无沙与有沙气流两大类。无沙气流研究沙粒或其他物质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时(如沙粒起动,大风吹翻火车货车等).应主要考虑Fr数相同。而在研究固定的物体在风力作用下的绕流问题时(如防护林防风效益).应主要考虑Re数相同。研究风沙流的问题就较为复杂,在可能情况下加以简化,如只测流场,由流场中的风速大小、分布推测沙的蚀积情况;或采用不同比尺的模型实验,用系列模型法外推原型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沙地水分定位动态监测是沙区农业、林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测定沙地含水量多采用烘干法,由于沙地干燥,取样十分困难,加之测点变动,沙地水分空间变异性带来的测定误差,不能满足野外连续测定沙地水分动态变化的要求。在土壤水分测定中利用电阻法测定土壤含水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之一,而应用在沙漠研究中却不多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应用电阻法测定沙地水分动态,可以对沙地水分连续测定,特别是长期水分动态监测,电阻法测定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年7-9月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北冰洋加拿大海盆的一个冰站上得到的温度、盐度和流速的连续剖面观测资料,对一个次表层的北冰洋涡旋进行了分析。在温度断面图中,该涡旋表现为一个核心位于60m深度、最低温度为-1.5°C的孤立冷水块,比周边水体的温度低约0.5°C。涡旋中的等密度面呈现凸透镜的结构,表明该涡旋是反气旋式的。虽然同步观测的流场中确实存在速度接近0.4ms-1的异常强流,但实测流场的结构却与一个典型的涡旋流场相去甚远。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所在的次表层流场存在变化幅度与涡旋旋转速度相当的惯性频率振荡。在滤除惯性流和平均流之后,得到了轴对称的涡旋流场,涡旋的最大流速半径约为5km。对涡旋核心及其周边海域水体的温盐性质对比分析表明,该涡旋可能在楚科奇陆架上形成,然后向东北方向运动并进入了加拿大海盆。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光前 《地理研究》1995,14(1):104-105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潜力,探讨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的原则、依据、指标与方法体系。然后,选择类型法、PCA法与叠置法,对江苏省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区。  相似文献   

9.
估算干旱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蒸散发的White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尺度上的地下水位波动是干旱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蒸散消耗地下水的直接证据与指示。White通过分析日尺度地下水位波动与植被蒸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数据来计算植被蒸散速率的方法,简称White法。该方法由于计算简单,所需数据少,在干旱区河岸林蒸散定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系统回顾White法的提出、“四大假设条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梳理了近年来对White法不断修订的总体思路,总结了各种形式White法的特点、使用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hite法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当前,结合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与模拟,White法不仅可以用来估算区域尺度地下水蒸散,而且能够为定量解析干旱区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提供验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业“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世纪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深度采用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小浪底旅游开发及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新开发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的建模理论,利用河西地区有关河流的径流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残差序列周期修正径流预测模型,并用于春旱缺水期3~6月河流来水量的长期预报,经生产部门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黄土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 产汇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对流域产汇流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黄河中游典型支流岔巴沟为研究区域,提出利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探讨流域人类活动过程中的产汇流模拟,避免了经验公式的概化和由此引起的局限。模拟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网格滞蓄的方法可以在子网格上体现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的变化及其对产汇流的影响,反映各个时期的产汇流条件,对降雨做出合理响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分析的汾河河津站径流与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a、14~18 a左右2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且三者的主周期基本一致,即3 a和16 a;3 a尺度上,3个要素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频繁,突变点较多,且曲线变化除个别时段发生紊乱外基本上保持同步性;16 a尺度上,突变点较少,3条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相应减少且出现不同步现象。降水、径流与输沙量曲线发生趋势变化及出现不同步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后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龙区间河流泥沙对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径流-输沙量双累积曲线与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输沙量负荷)的分析表明,河龙区间泥沙变化与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密切相关。“大开荒” 时期输沙量负荷平均值最大,是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8倍;“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和“文革”时期的输沙量负荷均值也较大,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4~1.5倍。改革开放后,输沙量负荷下降明显,输沙量负荷平均值较改革开放前减少了55.7%,特别是在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后,输沙量负荷平均值下降到整个时期的最小值,仅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33.3%。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凯  唐登银  谢贤群 《地理研究》2000,19(4):377-382
黄河下游河川年径流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花园口站90年代实测年径流量为80年代的65.1%,这与上中游年降水量减少、用水量增加有关。河川年最大流量逐年减少,花园口站90年代平均最大流量为80年代的68.6%,并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漫滩”的发展态势。河川小流量或断流日趋严重,利津站90年代累计断流天数为80年代的8.2倍,文中分析了缓解其影响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水文特征及水位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秦伯强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2,47(3):267-273
青海湖自有记载以来,湖水位一直处于下降之中。通过分析流域内的各项水文因子的特征及湖泊水量平衡,看出流域内降水有逐步变小的趋势;湖泊长期处于水量收支负平衡中,致使湖水水位下降。降水变小及湖水位下降又改变了流域水文环境,使径流变小、径流系数下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青海湖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要大于其它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Two universal runoff yield models: SCS vs.LC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unoff calculation i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in the hydrological modeling. For a certain spatial scale, runoff is a very complex nonlinear process. Currently, the runoff yield model in different hydrological models is not unique. The Chinese LCM model and the American SCS model describe runoff at the macroscopic sca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actual retention and total rainfall and having a certain similarity. In this study, by comparing the two runoff yield models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have found that: (1) the SCS model is a simple linear representation of the LCM model, and the LCM model reflects more significantly the nonlinearity of catchment runoff. (2) There are strict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ameters (R, r) of the LCM model and between parameters (S) of the SCS model, respectively. Parameters (R, r) of the LCM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CS model parameters. (3) LCM model parameters (R, r)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field experiments, while SCS parameters (S) ar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refore, parameters (R, r) of the LCM model also can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S model. (4) The SCS model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iprocal of total actual retention and the reciprocal of total rainfall during runoff period. The one-order terms of a Taylor series expansion of the LCM model describe the same relationship, 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9.
Climatic water budget principles provide an analytical basis for expressing drought severity as the cumulative moisture deficiency in biologic and hydrologic systems. This conceptual framework emphasizes the disparity between real-time and expected precipitation, soil moisture, and runoff in quantifying the cumulative moisture deficiency, and it facilitates incorporation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assessing drought severity. Comparison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perties of the severe 1924 and 1977 droughts in the Sacramento River Basin illustrate the procedure. The 1924 drought has a larger average water deficiency, or magnitude, but the 1977 drought has a longer duration and its cumulative moisture deficiency, or severity, is 1.4 times greater than the 1924 drought. Expressed volumetrically, the greater cumulative moisture deficiency for the 1977 drought is 13.3 times larger than the moisture deficit difference indicated by calculations of natural runoff for water years 1924 and 1977.  相似文献   

20.
玛纳斯河泥沙特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玛纳斯河的泥沙资料,分析了玛纳斯河泥沙的一般特性,并对玛纳斯河红山嘴水文站县移质泥沙和推移质泥沙与其它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