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彭秋和 《天文学进展》1995,13(4):315-324
讨论了迄今超新星爆发现论中各种爆炸性核燃烧核合成^26Al的问题。评述了星际^26Al天体起源的SNII+SNIb模型的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一种产生星^26Al的新途径和有关部分星际^26Al起源于SNIa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彭秋和 《天文学进展》1994,12(4):278-286
介绍了有关星际^26Al发射的1.809 MeVγ射线的空间探测结果,简要介绍并评述了有关星际^26Al天体来源问题中的平稳核燃烧星体模型,即大质量主序星模型、WR星模型和处于渐近巨分支阶段红巨星模型。根据近几年核物理实验新进展所获得的有关核反应率的新数据,指出这些模型都面临着严重困难,似乎不大可能成为星际^26Al的重要天体源泉。  相似文献   

3.
初一  杨咏红 《天文学报》1993,34(4):341-350
运用四种星体空间分布模型和新星(及SNIa)的最新核物理数据,计算了它们所产生的(5条)γ射线谱线辐射流量及核素丰度。结果表明,如果只根据“物理因子”上限,新星可能成为^26Al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核素丰度值的要求,新星模型本身仍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另还指出,谱线轮廓的研究也将为本文探讨的问题提供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4.
星际尘埃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星际尘埃的广泛存在和其在恒星与行星系统的形成、星系以及整个宇宙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星际尘埃的研究成为当今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前沿课题。该文从尘埃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观测证据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星际消光(包括吸收和散射)、星际红外辐射、星际偏振等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星际元素减损,以及行星际尘埃和陨石中的前太阳尘埃等问题。从相应的观测证据中,可以得到关于星际尘埃的丰度、化学组成、尺寸和形状的信息。该文还对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尘埃模型(硅酸盐-石墨-PAHs模型、硅酸盐核-碳有机耐熔质壳层模型和多孔尘埃模型)进行了讨论与比较,对该研究领域中待解决的问题也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7,15(4):352-363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测标准大爆核心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始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脉冲星星际闪烁观测研究的进展,对脉冲星星际闪烁现象,星际介质中电子密度涨落谱,散射等离子体在银河系中的分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了介绍。星际闪烁现象和昨际介质的深入理解,使脉冲星星际闪烁已成为研究诸如脉冲星辐射区结构和脉冲星速度等脉冲星本身性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造天体发射成功以后,研究人造天体的运动,就成为现代天体力学的主要内容.到现在为止,时间虽然只有四年多,但已形成了各种系统的理论,而且可以看出,今后必然会有更迅速的发展.根据几年来的情况,星际航行的天体力学问题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部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理论;宇宙火箭的运动理论;火箭的发射和降落理论;宇宙航行导航理论.下面分别叙述各部门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期对星际分子云的观测表明各类云的密度、温度和化学状态有很大差异。塔拉夫达(Tarafdar)等人提出一种模型可以解释上述差异。他们认为,观测到的各种条件和分子态,是云在其重力作用下从低密度原子气体收缩为高密度分子物质的演化结果。 目前,已建立起星际云化学这一门学科。许多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日地空间环境和能量走廊,光学日冕和射电日冕,日冕瞬变和行星际瞬变。特别阐述了射电日冕瞬变的种类及其行星际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日地空间环境和能量走廊,光学日冕和射电日冕,日冕瞬变和行星际瞬变。特别阐述了射电日冕瞬变的种类及其行星际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评述了星风与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均匀介质中的星际气泡的结构与演化、星风与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的相互作用、星际气泡的稳定性以及星风与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80年代以来,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磁层研究方面的进展。 在行星际物理方面,太阳风的加速机制、太阳风高速流与低速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等问题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行星际磁云结构的存在,表明行星际有大小尺度的复杂结构,它们都与日冕和太阳风相关而且都对磁层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1):7-20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5.
近50多年来,磁重联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空间物理领域中,用以解释地球磁层、太阳大气以及行星际空间等环境下发生的爆发性物理现象。从观测方面对当前行星际磁重联研究的现状做了概述。首先介绍了磁重联的理论模型,接着回顾了行星际磁重联观测研究的历史,随后介绍了当前行星际磁重联的证认方法及磁云边界层磁重联在观测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介绍了近些年来,单飞船及多飞船联合观测的结果,最后总结了行星际磁重联现象的特点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2):213-215
继本文作者对星际A型CH3CN与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过程的研究之后,又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E型CH3CN与H2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气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讨论了在银河系的恒星和气体的总合引力场作用下,星际气体的大尺度三维结构.求出了星际气体空间分布的精确解,用此结果讨论了盘状星系中气体的峰值分布问题.分析了星系翼的一般特征,并具体地计算了银河系中星际气体的等密度曲线,提出了银河翼结构的一些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Kent和Gunn提供的COMA团天区414个星系的视向速度资料,以及关于团成员的统计判别结果,对COMA团进行了动力学方面的讨论。分析表明COMA团不存在显动力学效应的整体转动。利用King-Michie模型拟合得到COMA团的核半径为5。'2(相当于210kpc,取H0=50km·s^-1·Mpc^-1),特征速度弥散度为935km·s^-1。从动力学模型的角度来看,COMA团有较为  相似文献   

19.
星际大宇宙与音乐小宇宙资民筠开普勒定律与音乐的联系,天文学家和音乐家们都很熟悉。宇宙与音乐的缘分却不止于此。天文学家们应该为之自豪的是:在近代文明进展中,星际大宇宙给音乐小宇宙不知提供了多少奇妙的乐思。首先要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把音乐称为小宇宙。这并...  相似文献   

20.
天文卫星和行星际飞船简表。此表系艾国祥先生调研整理,系本期《空间天文学——现代科学前沿》一文的附表(此表未完待续)天文卫星和行星际飞船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