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3.
浅议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城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因素出发,分析滨海城市塑造旅游形象的依据,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主题性原则、独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5.
辽宁省是海洋大省,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对于振兴全省经济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区域划分,并在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港口是资源集散和处理的节点,是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港口的经济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港口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而随着港口功能的拓展,港口竞争力所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变化.在此背景下,对港口竞争力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对港口竞争力的一种较合理、科学和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山东省港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提供策略导向.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生活、开拓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滨海旅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威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十分适合发展滨海旅游业。随着近年来旅游标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必须与时俱进,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威海滨海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威海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开发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及相关产品;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及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宣传力度。以此来提高威海市滨海旅游业的知名度和赞誉度,推动威海市的滨海旅游业走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直接体现。为了解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以及海洋科技实力等因素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作用,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实力、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海洋生产总值等27个三级指标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广东、山东、上海三地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其中海洋科技实力对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旅游指标建模与预测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浙江省滨海7城市1995—2007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原始数据,建构旅游指标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对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浙江省滨海7城市2008—2012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最后,提出浙江省滨海7城市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对选取的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不同年度、不同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是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研究,文章从自然消费环境、经济消费环境、社会消费环境、生态消费环境以及政治消费环境5个视角,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东海区8个沿海城市2014—2016年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消费环境较强,自然和生态消费环境较弱,尤其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率需要改善。(2)福州、泉州和厦门自然消费环境较有优势,有较为庞大的海域资源。(3)宁波和温州整体状况较良。(4)连云港和南通整体情况较差。(5)沿海城市之间既有竞争,还有合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6)考虑到东海区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地域及政策上的优势,建议加快完善东海区沿海城市旅游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程度量化评价方法的缺乏以及主客观权重的缺陷,选取区域干旱指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资源开发强度、地下水开采模数、水资源利用率、产水模数、灌溉率、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9个指标,通过引入模糊二元对比分析法权重与熵权的组合权重,提出了一种新的兼顾主观与客观统一的水资源紧缺程度量化评价模糊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决策者意图和方案本身属性,因而可使方案排序结果更为合理适用,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海岸城市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中.结果表明.辽宁中部海岸城市水资源短缺程度最高,应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承载力是衡量资源能否支持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结合国内海域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从滨海旅游承载力和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正反两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基于DP政策战略矩阵对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锦州和葫芦岛的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营口、盘锦和丹东的海域承载力在辽宁省平均水平之上但发展潜力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分析表明,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旅游产品同质化明显,区域间合作开发较弱。应各自发挥旅游资源特色发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明确自身旅游市场定位,加强区域间协同开发,实现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协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引入增长率指数、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指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2009—2018年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但在海洋产业内部,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还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合理配置,力图能将各产业间发展形成协调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海洋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迎来了海洋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海洋型旅游城市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其旅游竞争力近年来受到各界关注。文章从海洋型旅游城市特征出发,建立海洋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将海洋型城市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基础设施竞争力、旅游行业竞争力以及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四大部分。进一步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51个海洋旅游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城市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业、旅游环境支撑、整体旅游等方面提出我国海洋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路径,为促进我国海洋型旅游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