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目前存在问题:即效能运输发展滞后、高速公路发展缓慢、配套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低、市场定位不准、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这无疑制约了河南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提出了河南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提高知名度,就必须要关注观光农业、探险旅游、城市水体开发、生态旅游、虚拟现实技术等一些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边界地区经济学是一片尚未开垦耕耘的“处女地”特别是省标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就更少,文章从河南省边界经济发展态势着手,研究其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提出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论述了区域经济联系的一般关系,进而用经济联系的观点,通过对河南交通流量和流向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变化实际模拟结果比较。探讨了由经济联系方向、强度变化而引起的新时期河南产业布局的新变化,并对产业轴发展趋势及动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出发,通过对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导作用机理分析,阐明了科技产生、进步以及与经济发展融合、渗透、互为促进的过程。通过追踪国内外科技进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导作用模式,为研究河南发展模式提供了背景和启示。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提出了10种科技进步在河南经济发展中起先导作用的发展模式,为推动中原快速崛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郊地区随着其距城市的远近而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环层特点,即由内向外延伸的环带顺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中的高效种养业。它们共构了独特的城郊经济结构模式,这一模式对城郊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艳  张成才  康鸳鸯 《地理研究》2015,34(12):2320-2328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是国土规划的核心任务,合理的区划方案是国土开发利用的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属性的多功能性,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建立国土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分成4种类型区,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类型区进行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重点发展功能区的各项功能评价值均居于首位;农业发展功能区的农业生产功能价值最高,其余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综合发展区功能区的各项功能均不突出;生态优先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功能受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最明显。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分区方法基本可行,表明区划方案可对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和经济结构指标,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自然断点法及趋势分析法对多时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及居民生活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地域差异及空间分异显著,但近10年来总体变化趋势不大;近十年河南省各类型县域的数量波动较大,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由原来典型的"单一核心"结构发展成明显的"多核心"结构;河南省县域总体经济实力普遍较低,且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两极分化显著,两者在经济实力排名上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核心城市的带动效应显著,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增长呈现明显的"双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城区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文波 《地理科学》1998,18(1):80-80
研究了长春市地貌景观的变化,并以空气污染气象学为指导,重点探讨了由于城区粗糙度的变化,导致大气边界层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城市区域特殊的温度和风场。出现了城市热岛和“静风”下的环流现象,改变了城区各部分大气环境质量。局部地区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为今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壮大河南县域经济对建设中原经济区、推进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对河南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县域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人均财政收入低、地方政府缺乏对经济和社会的调控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推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河南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河南旅游业营销的现状以及在面临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后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结合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角色,提出了河南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处在初级阶段。要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立足各城市实际,科学确定其发展方向与目标。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路径包括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普惠化的智慧民生、完善精细化的智慧政务和智慧城管、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以及打造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区域等。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态势突出,作为增长极的中原城市群地区与外围地区两极分化格局突出。最后,针对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几点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创造财富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促使河南省民营经济更快发展、以成为中原崛起的主力军,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民营经济总量、民营企业数量及社会贡献等特征作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是政府部门应解决对民营经济的认识问题,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做好政策引导和扶持,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招商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论述了招商引资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全民招商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绿色招商的内涵和主要原则,指出绿色招商和循环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县城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河南省新郑市和义马市循环经济发展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县域农业和工业循环经济两大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并对县域绿色招商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市场有效性、招商载体构建、实体虚拟产业循环结合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旅游经济趋同与趋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泰尔指数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趋同与趋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7年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趋同趋势;2008—2009年各地市旅游经济略显趋异;区内差异是导致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原城市群区内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四大区域之间也呈现出趋同趋势。据此,提出河南省整体旅游经济均衡快速发展建议:利用当前极化态势形成区域品牌,加快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后地区发挥创意实现旅游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分析--对16个农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16个村的调查分析,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结构、规模、文化素质等存在较强关联,与村域在年内耕地减少量呈现一定相关,尤其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有密切关系;河南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较低,而农户兼业化随着时间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中。村域所在县(市)的影响程度大于较大范围的地(市)的影响程度,但地(市)影响程度正逐步加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文因子逐渐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村域的历史基础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全国各省区纷纷提出自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对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积极地发挥后发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豫东平原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