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喀斯特成景机制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织金喀斯特分为8大类: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高峰丛、丘陵、单面山与象形山、水文遗迹等,它们以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有序、集中分布于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片相对独立,却又以绮结河为纽带紧密相连的喀斯特区域内,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形态雄伟、典型、优美、珍稀的高原喀斯特景观群。同时在对公园区域成景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织金喀斯特的形成演化,始于古近纪,以三处喀斯特区域相互之间水力联系的演变为主轴,历经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古近纪期间,喀斯特地层出露)→雏形阶段(分轴型离散岛屿式成景过程)→重要发育阶段(主轴型离散岛屿式与集合型岛屿式成景过程)→现代喀斯特阶段。期间,三个喀斯特区域产生不同的喀斯特响应过程:(1)织金洞区域,以织金洞地下河的演变为主轴,历经横向裂隙式岩溶水→地下河道→抬升形成化石洞穴/洞穴景观发育阶段/袭夺地表河(古新寨河)→地下河大规模发育→抬升形成化石洞穴/被袭夺阶段/→地下河小规模发育/洞穴景观发育等不同的地下岩溶循环发育阶段,形成了规模宏大的4层迷宫式化石洞穴系统—织金洞洞穴系统,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形态优美、独特,体量巨大,现代总体属于已停止发育的化石型洞穴喀斯特区域。(2)绮结河区域,以绮结河的演变为主轴,历经地表流水各向分散流动阶段→地表河阶段→地下河阶段→地下河改道/袭夺阶段→地下河大规模发育阶段→改道/明流与伏流交替阶段等不同的地表与地下岩溶交替循环发育阶段,峰丛、洞穴、峡谷、天坑、天生桥等地貌有序分布于河谷上或其两侧,协同共生,现代总体属于地表与地下喀斯特正在相互交替发育的区域。(3)东风湖区域,以六冲河的演变为主轴,历经持续、漫长、大规模、高强度的横向—纵向侵蚀、切割,峰丛、丘陵、象形山、单面山、峡谷有序分布于其上宽下窄的河谷上或其两侧,共生发育,现代总体属于正在发育的地表喀斯特区域。(4)整个公园,以三处喀斯特区域相互之间水力联系的演变为主轴,历经四个不同的喀斯特阶段,及各区域不同的喀斯特响应过程,形成独特的织金高原喀斯特景观群,现代总体上正在分区进行着三种不同的喀斯特过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轴型、主轴型、离散型和集合型等四种岛屿式成景机制。同时,通过与相似、典型岩溶区域(如广西乐业、重庆武隆等)的成景模式进行对比,将织金喀斯特成景模式归纳为"相邻岛屿式成景模式"。  相似文献   

2.
织金洞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与洞穴成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熊康宁  朱文孝 《中国岩溶》1994,13(3):281-291
织金洞由于洞穴内碳酸钙沉积形态多样,洞外喀斯特景观组合完好,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洞。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新构造抬升及河流下切引起的水动力效应,探讨喀斯待发育与洞穴形成演化的成生联系。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的间歇性抬升,区域侵蚀基面下降,喀斯特回春峰,丛洼地、峡谷向深发育,谷坡洞穴层层分布。在岩层平缓、节理发育的条件下,地下河下切与崩塌作用相结合是地下喀斯特向地表喀斯特转化的重要方式,即对洞穴通道的扩大和峡谷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第四纪以来的水系变迁与河流袭夺是该区洞穴形成发育的根本动力。结合织金洞大形态的地质构造控制特点和碳氧同位素年代测定与古环境分析,发现:在早更新世中晚期,随干流六冲河的下切,以结河下游潜伏地下形成夹岩洞和龙吸洞,新寨河下游相应形成黄家岩洞;中更新世早期,该河流继续下切、变迁、袭夺并伴有崩塌作用,形成了横跨在峡谷上的双层天生桥,织金洞主洞和黑洞也属这一期的产物;中更新世中期,新寨河逐渐被以结河袭夺,织金洞由于较大的枯洪水位变幅引起频繁的崩塌,形成大厅;中更新世晚期,洞穴脱水,碳酸钙沉积形态广泛发育,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3.
绥阳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园区内白云岩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洞穴、高峰丛洼(谷)地、丘陵、峡谷、坡立谷、象形山、天坑、石柱峰、水文遗迹等9大类,它们以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组及下奥陶统桐梓组的白云岩地层为物质基础,有序、集中分布于双河洞、温泉、让水、金钟山等四片以金钟山至让水的分水岭为天然屏障,且相对独立的白云岩区域内,但四片区域相互之间却又以芙蓉江及其支流为连接纽带而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以目前亚洲最长洞穴及全球最长白云岩洞穴为核心,峰丛、峡谷、天坑、温泉、地表河、坡立谷等为重要补充,形态优美、珍稀、雄伟、典型,且类型齐全的白云岩喀斯特景观系统。同时在对公园白云岩景观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探讨了绥阳白云岩喀斯特"一岭两制"式的分异演化过程,并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白云岩喀斯特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典型代表地,是全球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4.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位于武隆县的北部,发育在北西、南东侧均为非可溶岩限制的喀斯特化地块中,具有峡谷、天生桥、天坑、伏流、洞穴、溶蚀洼地等多样的喀斯特景观组合.其地貌格架的形成,经历了大娄山期、山原期和峡谷期地貌演化阶段,并形成大娄山期、山原期喀斯特夷平面和深切峡谷.现代水文-地貌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发生在峡谷期,经历了早期地表河形成、峡谷状伏流生成、天生桥和天坑形成、现代河谷持续深切、乌江对本区地下水系的袭夺这五个阶段.生动地反映出所在地区自第四纪以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增大,峡谷、天生桥、天坑的形成和水系演变等一系列地质-喀斯特过程.  相似文献   

5.
奉节天坑地缝景区,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 景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天坑、峡谷(含地缝、常态、复合式三种类型)、峰丛洼地、洞穴、象形山、水文遗迹等6大类, 它们以下三叠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 或呈线状, 或呈面状, 或呈点状, 有序分布于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水文系统内, 共同构成一个以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天坑及世界上最长的地缝为核心, 峰丛、洼(谷)地、峡谷、洞穴、地下河、地表河等为重要补充, 形态雄伟、典型、幽美、珍稀的奉节喀斯特景观群。同时在对景区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奉节喀斯特“横纵分异”式的形成演化过程, 并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天坑、地缝和峡谷喀斯特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典型代表地, 是全球天坑、地缝和峡谷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6.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峡谷、天生桥、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洼地、蚀余石峰、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河谷深切、排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特征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在“孤岛”状的碳酸盐岩区上,以高峰丛深洼地、大洞穴、大峡谷、天坑群、天窗群、天生桥、地下河为特色,景观类型丰富、系统完整、珍稀典型,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极高。公园内不同地貌景观由于成因差异而各具特色,经定性与定量评价:天坑群、天窗群是世界级品牌景观,为公园五级地貌景观;天生桥、峡谷是公园重要景观,为公园四级地貌景观;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坡立谷、洞穴景观是公园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园三级地貌景观;穿洞、岩溶泉、地下河景观是公园地貌景观的重要补充,为二级地貌景观;落水洞、竖井是公园点缀地貌景观,为公园一级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至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历时近2年,在中国北纬32°湿润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罕见的喀斯特地质景观—汉中天坑群,包括宁强九台山台原、南郑大垭台原、西乡细辛坝台原及镇巴三元台原4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天坑、洞穴、峡谷、地缝、陡崖、竖井、伏流、洼地、石林、湖泊、瀑布等527处喀斯特地貌组成。其中,口径大于500m的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  相似文献   

9.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土资源》2007,(2):F0004-F0004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西部织金县境内,由四个景区及其周围的保护区组成,总面积307平方公里。四个景区分别为:地下天官中心景区、东风湖景区、织金古城景区和碧云湖景区。中心景区离织金县城23公里,离贵阳市161公里,交通便利。公园区处于乌江两大源流六冲河与三岔河河间分水岭地带,岩溶地貌具从高原分水岭向深切河谷变化规律,是中国西南高原峡谷区岩溶地貌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典型代表。公园区内岩溶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柱、天坑、溶洞、岩溶峡谷、岩溶湖泊、涌泉、暗河、天生桥、穿洞等地貌种类众多,分布集中。织金洞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织金县是晚清名臣丁宝桢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道恒的故乡,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07,2(3):26-30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大石河流域发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其水源补给点在大石河上游,排泄点为孔水洞。周口店猿人遗址属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洞穴。拒马河流域发育中元古界雾速山组白云岩,岩溶洞穴包括云水洞、仙栖洞、龙仙宫和三清洞,均属唐县期夷平面时期的产物。拒马河流域地层平缓的中元古界雾速山组峰丛地貌区东从张坊起,西至大沙地,南临笔架山,北抵石人峰,流域面积395km~2,其中碳酸盐岩岩石面积占360km~2,山体上部的岩石被溶解,形成峰丛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2.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2,7(3):21-25
全球的世界地质公园活动是于1996年在房山周口店开始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涞水县、涞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36ˊ48"~116°08ˊ16",北纬39°09ˊ57"~39°43ˊ08"。公园东西长130.80km,南北宽75.09km,总面积953.95km2。其中划分为8个园区:周口店、石花洞、十渡、百花山-百草畔、上方山-云居寺、圣莲山、野三坡和白石山园区。房山区为3水合围,东面为永定河,北面为大石河,南面为拒马河。房山是以岩溶景观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北面的大石河流域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南面的拒马河流域,地层为产状平缓的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形成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地貌形态——房山地貌。  相似文献   

13.
吕金波  刘增利 《城市地质》2011,6(3):22-27,39
圣莲山地质公园为房山北部大石河上游一个小型完整的岩溶盆地,地质构造属于百花山向斜的南翼。遣景岩石从下至上依次为,寒武纪张夏组鲕粒灰岩、炒米店组条带状石灰岩和奥陶纪石灰岩。遣貌构追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印支运动的南北向挤压形成响山背斜;燕山运动的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神牛岭和翠屏峰两个方向的岩溶墙;新构遣运动的8次抬升,形成穿洞(通风洞)、孤峰(莲子峰)、脚洞(圣米石塘),房山地貌(笔架山)、岩溶夷平面(晾马台)、北西向岩溶墙(翠屏峰)、北东向岩溶墙(神牛岭),溶洞(隐仙洞)岩溶地貌景观。穿洞为北京西山最高的岩溶洞穴,孤峰为残存的新近纪峰林地貌,圣米石塘为孤峰脚洞,笔架山为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晾马台为中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夷平面,翠屏峰和神牛岭为晚更新世形成的岩溶墙,隐仙洞为全新世形成的岩溶洞穴。  相似文献   

14.
The 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Geopark in northwest Hunan Province, China, is a comprehensive geopark containing many spectacular quartz sandstone landforms, limestone karst landscapes and various other important geoheritage resources. It is listed as a UNESCO World Geopark and is also part of the World Heritage 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for its important landscape features. Many of the sandstone landforms, particularly the vast number of thin pillars or spires, are very unusual and serve as the core landscapes of the geopark. But Zhangjiajie displays a diverse range of landform types, exhibiting spectacular patterns and regular distributions. In this paper, the geomorphic tra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constraints of the sandstone landforms of the Zhangjiajie Geopark are examined.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in the outcropping areas, the sandstones display four distinctive levels from 300 to 1,000 m above sea level, and these extend clearly from the highest sandstone plateau platform to the center of the valleys. The high sandstone platforms developed close to a flat high-level erosional surface, and subsequent erosion into this plateau has resulted in successively lower levels of landforms that transition gradually from peak walls, peak clusters, peak forests and peak pillars to remnant peaks in the lower valley bottoms. The 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Zhangjiajie sandstone landforms are primarily dominated by the geological setting, particularly the presence of brittle structures (fractures and joint sets) trending NNW, ENE and NE. Triggered by the episodic tectonic movements, major streams and escarpments frequently occur along these structural directions, while some of the peak walls, peak clusters and peak forests have their longer elongated axes corresponding to NE or NNW directions, with an increased density of peak form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fractures and joints. The geometry of the diverse sandstone landforms is also influenced to a certain degree by the climatic, water system distribution, lithologic properties, biological process, meteorological features and denudation processes. The suite of quartz sandstone landforms in Zhangjiajie can be compared with other sandstone landscapes regionally, and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ndstone peak forest formation processes offer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sandstone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5.
滇中富民县宝石洞岩溶地下河洞穴景观系统规模适中,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洞中有宝(玛瑙),洞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民族宗教文化以及潜在的温泉资源,加上优越的交通区位,旅游要素集群度较高,具较高开发价值.文章根据宝石洞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地史演化特征,根据本次对宝石洞的实地探测成果,总结了宝石洞旅游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剑玲 《福建地质》2010,29(1):46-52
赖源景区是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园区之一,以发育岩溶峰丛、孤峰、溶洞及岩溶次生化学沉积等为主要特征。园区内有山地景观、溶洞景观和水体景观3种类型,岩溶发育系统完整,景观优美,其形成是船山—棲霞灰岩受水流溶蚀,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能勇  蔡让平 《江苏地质》2003,27(3):168-170
飞天山地质公园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尚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发应着眼于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旅游形象的系统设计及其创意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first-han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Xingwen Global Geopark,the results and the data show that apart from Dayanwan and Xiaoyanwan collapsed karst Tiankeng,there are other karst landforms in Bowang Mount scenic spot such as Feiwu Cave,Dao Cave,Cangshuiyan Gorge,Nanxing TanKeng and so on.These typical karst landforms could be regarded as different vestiges of erosive karst Tiankeng of Xingwen Global Geopark,which stand for the evolutional processes of erosive karst Tiankeng separately.Moreover,the evolutional processes of erosive karst Tianke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ontinuous processes:an erosive karst Tiankeng develops from the processes of eroding and dissolving & extending of silo Sinkhole,and subsequently degrades to a large gorge or doline.It is worth pointing out that except for erosion of flowing water,at the same time,collapse effect has been playing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ing processes of these special erosive landforms.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扩展的前缘部位。西秦岭地区发育的一系列河流水系作为高原物质向外扩展的载体,记录了高原扩展过程中的地貌演化信息。本文选取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支流作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纵剖面的形态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为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嘉陵江上游的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裂点以上的低陡峭指数区域代表了残余地貌,裂点以下高陡峭指数区域是裂点响应基准面下降后形成的新地貌。通过对比区域岩性和降水条件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流裂点发育以及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西秦岭瞬时地貌的发育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以来的远程效应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