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相比,叠前时间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信噪比和更好的波组特征,特别在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叠前时间偏移的优势更为明显。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考虑了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地震射线的传播问题,提高了对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精度。针对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中的成像难题和原始地震资料品质,通过处理攻关试验形成了以各向异性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为主体的成像处理流程和参数,改善勘探目标层的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2.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南黄海海相地层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南黄海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海相地层横向变化剧烈,再加上埋深较大、地层间反射较弱等因素影响,常规的叠后偏移技术不能对海相地层精确成像。在分析叠前时间偏移的技术特点及实现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叠前噪音压制、层间多次波消除、精细速度分析与建模、剩余速度分析、模型优化迭代及Kirchhoff积分法偏移为核心的一套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流程。处理结果表明,深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成像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归位准确,断点清楚,深部反射信号的振幅强度、信噪比都得到了提高,为本区下一步的勘探布署工作和油气资源的前景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多期构造活动伴生形成的大量火成岩进一步增加了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工作深入的难度。为了掌握北黄海盆地某区块火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盆地近年最新采集处理的某区块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区内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建立特有火成岩岩石物理模型,运用双参数约束三维地震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对研究区的火成岩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双参数联合约束的地震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可以对区内的火成岩进行较为有效的刻画,分析认为北黄海盆地某区块内火成岩由多期形成,中深部的火成岩主要以岩株、岩墙或岩脉状为主,具有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目的层埋藏较深,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厚度较薄,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纵波阻抗叠置,单纯依靠叠后纵波阻抗反演预测很难解决岩性区分和储层描述问题,而通过叠前同步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对岩性和物性敏感的其他参数,能有效区分砂泥岩,进行复杂岩性的识别和储层描述,提供更加准确的储层预测结果。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对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储层进行预测,刻画了目的层中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实现了对储层的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清水地区沙一段广泛发育了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与同期沉积的暗色泥岩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沙一段主要储层为含砾砂岩、细砂岩,受含灰质成分影响,含灰泥岩、含灰粉砂岩等非储层与储层的波阻抗相互重叠,利用常规叠后波阻抗反演无法准确预测优质储层。基于岩石物理分析,指出λρ和μρ为识别优质储层的敏感弹性参数。在叠前道集优化处理和横波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叠前地震反演得到λρ和μρ,对扇三角洲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为清水地区砂砾岩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贝叶斯判别方法在叠前反演数据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贝叶斯判别理论在叠前反演数据解释中的应用研究来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以岩石物理模拟、叠前反演处理和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作为该技术的关键,基于贝叶斯理论利用测井和岩石物理模拟数据作为先验信息,利用反演成果作为基本数据估计不同岩相的分布概率。该技术充分利用概率和统计作为处理地质不确定性的工具定量解释繁多的叠前反演成果,用这种方法对岩相进行表征和识别,更加适合地质复杂性和多解性特点。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表明,贝叶斯判别理论对储层含气性表征更加准确,解决了储层含气性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8.
9.
10.
渤海A油田中深层砂泥纵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叠后反演手段无法有效预测储层,为此提出叠前联合反演技术思路:通过实钻井数据开展储层敏感性分析,采用坐标旋转技术构建储层识别因子并作为目标曲线,以叠前同时反演获得的纵横波阻抗、密度等弹性参数体作为输入,采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获得全区储层识别因子数据体,从而对砂岩储层厚度及空间展布进行准确预测。该技术获得的目标储层预测结果在纵向与已钻井吻合良好,横向展布符合地质沉积规律认识,为后续钻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CSEM)对于油气储藏饱和度判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为其用于油气储藏检测奠定了基础.但是海洋CSEM相较于地震勘探而言对异常体的垂向分辨率较低,这为海洋CSEM资料反演异常体垂向结构带来困难.由于测井数据具有垂向分辨率高的特点,蕴含丰...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台东北部,是一个由多期、多类型盆地叠加的复合残留盆地,平均水深约为50 m。工区内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干扰波类型较多,主要有涌浪、电缆和水鸟等产生的随机噪声,线性噪声和船干扰等相干噪声。通过系统分析噪声在振幅、频率方面的特征,以及噪声产生的机制,分别在不同域采用多种压制方法,主要采用分频分时振幅衰减技术去除异常振幅噪声,f-x域相干噪音方法压制低速线性噪声干扰,外部噪音模型法压制高速线性噪声,τ-p域切除法去除直达波干 扰,以及采用fxy域预测误差方法压制船干扰噪声等。通过以上叠前多域去噪技术方法,在尽量不损害有效信号的情况下,对南黄海地震数据的各种噪声进行很好的压制。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储层时代老、埋藏深,地震勘探中仍存在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和成像质量差等难题。在分析目标层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和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反射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南黄海前古近系油气地震勘探策略;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应在海况较好的条件采用长排列、高覆盖次数和较大容量气枪震源施工;数据处理的重点应为多次波消除、噪音衰减、速度分析和成像,针对深层弱反射信号的处理难题,建议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和共反射面元叠加等先进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类别以高角度缝为主。在油田开发中如何精准刻画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寻找构造高部位剩余油是亟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技术对潜山中小型裂缝进行预测,结合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裂缝解释结果进行标定和分级刻画,进一步应用三维可视化及自动追踪技术实现对储集裂缝体的空间定量雕刻,精准落实裂缝体空间分布及连通性。该技术在某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预测的裂缝体结果与后续实际验证井的钻遇情况相符。此研究对开发后期高含水潜山裂缝型油藏有效挖潜剩余油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南黄海为新生代、中生代与古生代叠合盆地,发育了新生代-中生代碎屑岩地层和早中生代-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部分夹碎屑岩地层。在对测井资料和苏北盆地的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南黄海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特征,标定了地震反射界面和地震反射层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