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石油烃暴露下栉孔扇贝各组织Wnt4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各组织Wnt4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浓度石油烃影响下变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表达量大小顺序为精巢>卵巢>鳃丝>消化盲囊;在浓度为0.1mg·L-1石油烃影响下,除鳃丝Wnt4基因表达量有上升趋势之外,其余各组织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0.3mg·L-1及以上石油烃浓度组,四种组织Wnt4基因表达量随暴露时间均出现明显上升或者被抑制的现象(P<0.05),各组织Wnt4基因被激活和被抑制的时间和程度均有不同,受石油烃暴露影响的程度为鳃丝>卵巢>精巢>消化盲囊。本研究认为0.3mg·L-1及以上浓度石油烃暴露对栉孔扇贝各组织特别是鳃丝Wnt4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大,对栉孔扇贝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各组织Wnt4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浓度石油烃的影响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变化跟各组织解毒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是较好的反映栉孔扇贝在石油烃暴露下其生长发育变化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对石油烃的富集排除规律及氧化损伤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栉孔扇贝在各浓度石油烃的海水中分别进行染毒和排除实验各15d,测定消化盲囊和鳃丝的石油烃蓄积量、石油烃蓄积排除速度、生物浓缩系数、溶菌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两组织在蓄积期间石油烃含量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在9d之后达到蓄积量的平衡,浓度越高,生物浓缩系数BCF越小;0.1mg·L~(-1)和0.3mg·L~(-1)石油烃处理组两组织蓄积和排除速度随石油烃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排除期间最后阶段都能将石油烃完全排除,蓄积期间溶菌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LPO)水平随时间不断上升,排除期间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1.0mg·L~(-1)和3.0mg·L~(-1)处理组两组织蓄积期间的溶菌酶活力则呈现明显被抑制的现象,LPO水平明显升高,且在排除期间均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对0.3mg·L~(-1)及以下低浓度石油烃具有较好的应对机制和耐受性,而在1.0mg·L~(-1)浓度以上石油烃处理组其调控能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机体处于较强的氧化损伤状态。本实验各指标均能体现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栉孔扇贝组织的影响规律,且相互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变化和紧密联系,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解毒调控机制和机体氧化损伤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静  潘鲁青  苗晶晶 《海洋科学》2007,31(12):19-23
研究了苯并(a)芘(B[a]P)、苯并(k)荧蒽(B[k]F)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对栉孔扇贝鳃丝和消化盲囊AHH活力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并且呈现了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特征。B[a]P和B[k]F混合物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活力在实验期间呈现先升高后稳定趋势,B[a]P处理组则表现峰值变化,然后呈下降趋势。消化盲囊各处理组AHH活力显著高于鳃丝。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消化盲囊的AHH活力来反映周围环境PAHs的污染,并应以最大饱和浓度为标准。3种PAHs中B[a]P的毒性最强,PAHs对栉孔扇贝的毒性大小与PAHs的组成有关,不能以不同种类单一PAHs毒性的总和来代表PAHs混合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镉暴露对文蛤和四角蛤蜊行为和生物转化功能的影响,将两种蛤分别暴露于含Cd2+浓度为0.05 mg·L-1、0.10 mg·L-1和0.25 mg·L-1的海水中,取样测定其滤食率(FR)、耗氧率(RR)以及组织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显示,除0.05 mg·L-1暴露组文蛤的耗氧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外,其它暴露组的滤食率和耗氧率均随时间明显下降,滤食率下降幅度较耗氧率明显;两种蛤的消化盲囊和鳃丝GST酶活性在各浓度组的开始阶段均呈现上升趋势(除0.05 mg·L-1暴露组文蛤消化盲囊的GST活性无变化外),而GST活性在高浓度组后期明显下降,均明显低于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0.10 mg·L-1和0.25 mg·L-1暴露组Cd2+对两种蛤均造成了明显的毒性效应,两种蛤的滤食行为比耗氧行为敏感,文蛤行为指标和GST酶活性被抑制时间点明显晚于四角蛤蜊,四角蛤蜊受到的威...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 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 granosa)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胁迫阶段0.5、5 和10μg/L,B[a]P处理组对泥蚶消化盲囊和鳃丝EROD、GST 酶活力和MDA含量显著影响(P<0.05), EROD、GST 酶活力分别被诱导和抑制,第5d趋于稳定, MDA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在第10d基本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清除阶段, EROD活力和MDA含量逐渐下降, GST活力逐渐升高, 并在5~10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研究中, 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解毒代谢的能力, MDA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为研究对象,比较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与乳化液(biolog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BE-WAF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研究了不同浓度(40、100、250 mg/L)下WAFs、BE-WAFs对胚胎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到石油烃的氧化胁迫后,海水青鳉胚胎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明显。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诱导效应和抑制效应。其中受石油烃污染影响最为明显的为SOD酶;而GST酶则对消油剂单独暴露表现较为敏感。实验证明,海水青鳉体内SOD酶活性对石油烃污染反应最为敏感,适合作为监测石油烃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对象,研究了其不同组织对氟苯尼考的蓄积与消除规律。氟苯尼考对栉孔扇贝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213.1mg·L~(-1),安全浓度为21.3mg·L~(-1)。将栉孔扇贝分别暴露于氟苯尼考含量在安全浓度以上(40mg·L~(-1),A组)、安全浓度水平(20mg·L~(-1),B组)和安全浓度以下(10mg·L~(-1),C组)进行8天的蓄积实验,从第9天开始将栉孔扇贝转移至洁净的海水中进行5天的消除实验。研究表明:蓄积阶段,栉孔扇贝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含量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同一时间的生物蓄积系数(BCF)则随海水中氟苯尼考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表明在低剂量浓度条件下,栉孔扇贝更容易对氟苯尼考产生富集作用。各组织中氟苯尼考浓度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其中,内脏团与外套膜中氟苯尼考含量大约是闭壳肌的2~7倍,表明氟苯尼考主要富集在栉孔扇贝的内脏团及外套膜中,闭壳肌中含量较少。消除阶段,氟苯尼考的日均消除速率大小顺序为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且A组B组C组,说明作为主要食用部位的闭壳肌对氟苯尼考的消除速率相对较慢。在较高浓度氟苯尼考下,闭壳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净化才能使氟苯尼考含量降至低于0.1mg·kg-1以下。研究结果为在栉孔扇贝养殖中合理施用氟苯尼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壬基酚对栉孔扇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5,0.10,0.20,0.40,0.80,1.60mg/L)对扇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进行6h,24h和48h后,分别测定扇贝鳃和消化盲囊组织中2种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鳃组织中,0.05,0.10和0.20mg/L处理组中的SOD和CAT活性在试验6h后被轻度激活,24h和48h后出现抑制;0.40,0.80和1.60mg/L处理组的酶活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被抑制。②消化盲囊中,0.05和0.10mg/L处理组中的SOD和CAT活性在试验6h后被轻度激活,24h和48h后被抑制;0.40,0.80和1.60mg/L处理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被抑制。③扇贝消化盲囊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鳃组织,对壬基酚的敏感性也高于后者。④扇贝消化盲囊和鳃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对壬基酚的反应变化趋势相似,二者结合,可以作为壬基酚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2018年3、5、8、10月份开展了莱州湾PAHs污染调查和生物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ΣPAHs范围为197.53~575.73 ng/g d.w.,最低为S4站3月份,最高为S2站10月份;四角蛤蜊软体部为73.43~156.39 ng/g d.w.,最低为S4站3月份,最高为S2站8月份。表层沉积物、四角蛤蜊软体部中PAHs含量均值均呈现S2>S3>S1>S4的变化趋势。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出鳃丝EROD、SOD、GPx、DNA损伤、LPO和消化盲囊CYP450、EROD、UGT、T-AOC、GPx、DNA损伤、PC、LPO可作为指示莱州湾PAHs污染的现场生物标志物。鳃丝与消化盲囊的IBR分析结果存在差异,鳃丝IBR得分均值呈现S2>S3>S4>S1的趋势,而消化盲囊则为S2>S3>S1>S4。MPI表明S2处于严重污染等级,S3处于轻度污染等级,S1与S4相近处于轻度与良好等级之间,鳃丝、消化盲囊的IBR和MPI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其中消化盲囊IBR站点得分均值排序与化学监测结果排序相同,且消化...  相似文献   

10.
原油污染对栉孔扇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crude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实验法,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SF污染下,鳃和消化腺组织SOD和CAT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增加一般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酶活性达到最高的时间随浓度不同而变化.第1天时消化腺SOD在0.08 mg/L浓度下被诱导,而后随时间增加表现为抑制效应;浓度为0.21和0.88 mg/L时消化腺SOD酶活性被抑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活性增加.暴露时间为4d时,石油烃浓度在0.08和0.88 mg/L时鳃组织SOD酶活性均被抑制,而浓度为0.21 mg/L时被诱导.消化腺和鳃组织SOD可以作为扇贝被污染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了浓度梯度为0.5,1.0,和10.0μg/L的多氯联苯化舍物(PCB1254)处理30d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SOD,CAT和G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组(0.5μg/L和1.0μg/L)的抗氧化酶活力能够被PCB1254显著的诱导,但是在高浓度组,抗氧化酶快速被诱导升高然后随着...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不同组织SOD、CAT和MPO活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龄和3龄栉孔扇贝外套膜、鳃、消化盲囊、肾、闭壳肌、性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分析表明,检测组织均存在这三种酶,且在不同组织中活力表现存在明显差别,其中肾组织SOD、CAT活力最高,而MPO在消化盲囊中表现最高活力,与其它组织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贝龄的栉孔扇贝酶活力比较表明,三龄贝各组织SOD、CAT和MPO活力均高于二龄贝.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镉暴露对文蛤和四角蛤蜊血细胞功能及DNA损伤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文蛤和四角蛤蜊暴露于镉离子浓度分别为0.05 mg·L-1、0.10 mg·L-1和0.25 mg·L-1的海水中,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者血细胞的死亡率和活性氧含量,用溶酶体荧光探针和碱解旋法测定其溶酶体含量和DNA损伤.结果显示,在0.05 ...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HR)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性腺成熟过程中累积含量的变化和损伤效应。结果表明:CHR对雌雄栉孔扇贝组织中CHR累积含量、MDA(丙二醛)含量、PC(蛋白质羰基)含量和DNA链断裂(F值)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处理组雌、雄栉孔扇贝卵巢、精巢和软体部CHR累积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10d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而且雌、雄栉孔扇贝CHR含量表现为卵巢精巢?软体部。各处理组雌性栉孔扇贝卵巢MDA含量在6d内呈峰值变化,于3d时达到最大值,6d后保持稳定,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卵巢PC含量、F值在10d内分别呈升高或下降趋势,其中卵巢P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低、中浓度处理组雄性栉孔扇贝精巢MDA含量在10d内逐渐升高,而高浓度组在6d内呈峰值变化,在3d时达到最大值,6d后趋于稳定,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精巢PC含量、F值在10d内与卵巢的变化趋势类似,但未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CHR胁迫下性腺累积含量较高,导致性腺脂质、蛋白质和DNA受到严重损伤,产生明显的生殖毒性效应,其中卵巢PC含量可作为栉孔扇贝性腺损伤的潜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对镉的富集及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暴露染毒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镉离子(Cd2+)的35d富集与30d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镉有很强的富集性,体内的镉含量与暴露溶液里的Cd2+浓度呈正相关;栉孔扇贝对镉的释放速率随着暴露水体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栉孔扇贝对Cd2+的吸收速率常数k1随着外部水体中镉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生物富集系数BCF则随着外部水体中镉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当镉浓度为0.05mg/L时BCF仅为3 730,而当镉浓度为0.000 5mg/L时BCF达到1.79×1011。平衡状态下栉孔扇贝体内镉含量(CAmax)随着水体中镉浓度增加急剧下降,与水体中镉浓度呈负相关;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与低浓度镉无明显相关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大k2显著降低而B1/2显著增大。验证了双箱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栉孔扇贝对Cd2+的生物富集与释放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分别暴露于0、0.001、0.01和0.1μg/L的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中,分别于0、1、3、6、10、15d取消化盲囊样品,初步探究了栉孔扇贝在TCDD胁迫下的解毒代谢过程。结果表明:TCDD对栉孔扇贝AhR信号通路和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染毒组AhR信号通路和I相、II相、III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在15d内呈峰值变化,于10d达到最大值,其中HSP90、XAP2和ABCB1基因表达量呈现明显剂量效应, GST-microsomal、SULT1B1、UGT和ABCC1、ABCG2基因表达量均为: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低浓度组,而且AhR、ABCC1、ABCG2基因表达分别与ARNT、GST-microsomal、UGT和SULT1B1基因表达变化趋势类似。IBR分析表明,解毒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在不同时间对TCDD染毒浓度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水平,ARNT、ABCG2基因表达在各个染毒时间点均具有较高响应程度。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TCDD胁迫下由AhR信号介导,通过I相、II相、III相连续的代谢完成对TCDD的解毒代谢过程,ARNT、ABCG2基因表达可作为栉孔扇贝在TCDD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80#燃料油分散液(Water-Accomodated Fractions,WAFs)和乳化液(Chemical Enhanced Water-Accomodated Fractions,CEWAFs)对黄海胆(Glyptocidaris Crenularis)肠和性腺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毒性影响。将黄海胆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WAFs和CEWAFs中,96h后提取其肠和性腺,测定暴露期抗氧化系统各酶的活性;再用海水培养,7d后进行恢复期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研究结果显示,WAFs和CEWAFs对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效应,暴露期海胆肠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GSH)在WAFs中的最大诱导率分别为40.21%,46.03%,26.01%,23.89%;在CEWAFs中的最大诱导率分别为38.60%,48.83%,29.34%,27.86%。实验组性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最大诱导率均高于肠组织,且恢复期与暴露期规律基本一致。由此可知,黄海胆性腺组织较肠组织对石油烃更为敏感。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海胆CAT、SOD对石油烃污染的敏感度更高,更适合作为监测海洋石油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说明消油剂本身对生物无明显急性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的致毒机理,实验研究了4种重金属离子(Cu2+,Pb2+,Hg2+,Cd2+)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CAT,GPx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影响显著(P<0.05),并在实验时间内均呈现峰值变化,而空白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在低浓度重金属离子(Cu2+≤0.1mg·L-1,Pb2+≤0.5mg·L-1,Hg2+≤0.005mg·L-1,Cd2+≤0.05mg·L-1)作用下,各处理组SOD活力在实验时间内均呈激活状态,而高浓度处理组(Cu2+≥1mg·L-1,Pb2+≥5mg·L-1,Hg2+≥0.05mg·L-1,Cd2+≥0.5mg·L-1)SOD活力在暂时升高后逐渐下降,均在第9天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GPx活力在短时间被暂时激活后逐渐下降,除低浓度Cu2+(0.05,0.1mg·L-1),Pb2+(0.25,0.5mg·L-1)处理组外,各处理组酶活力在21d均下降到对照水平(P>0.05)或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AT活力未检出.4种重金属离子对日本(虫寻)血淋巴SOD,GPx活力的毒性大小为:Hg2+>Cd2+>Cu2+>Pb2+.血淋巴SOD活力变化可以作为日本(虫寻)毒理学的评价指标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热刺激对栉孔扇贝免疫功能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热刺激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在应对急性高温胁迫时的作用。本研究对一龄栉孔扇贝进行28℃热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于0、1、2、4、8h测定血细胞的吞噬率和活性氧ROS含量;以鳗弧菌和溶壁微球菌为底物测定血清抗菌、溶菌活力;用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用AO/EB(吖啶橙/溴化乙啶)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SP70和HSP90mRNA相对表达量。研究表明:热刺激使血细胞中活性氧含量、吞噬活性以及血淋巴抗菌、溶菌活力受到抑制,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受热刺激诱导显著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HSP70、HSP90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反应迅速,且HSP70受热刺激诱导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热刺激导致栉孔扇贝血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加剧DNA损伤,造成免疫力下降,而机体通过大量表达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损伤。本研究为探究夏季易发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重金属镉胁迫条件下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率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05mg/L Cd2 浓度组,10d时检测到微核率极显著升高;0.5mg/L和5mg/L组5d时就可检测到微核率极显著升高,到10d时微核率达到最高值;10d时转入清洁海水后,3个组在15d再次出现一个微核率的最高值。大弹涂鱼肝脏过氧化物酶标记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硫酶(GST)。3个组的GSH-Px酶活性和5mg/L浓度组GST酶活性在12h后显示出极显著变化,3个组GST酶活性在24h检测到极显著差异;在转入清洁海水5d时,3个组GSH-Px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可检测到极显著差异,而3个组的GST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标记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标记能够灵敏地指示水环境中的镉污染;大弹涂鱼外周血微核标记和肝脏内过氧化物酶标记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