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临时倾倒区沉积物质量情况,对该倾倒区2013-05,2013-08和2013-10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监测项目中Hg,Cu,Pb,Zn,Cd,Cr、硫化物、有机碳和油类单因子质量指数均小于1,全部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第一类评价标准要求。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Pb,Cd,Zn,Cu,Cr,Hg,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低污染;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d,Pb,Hg,Cu,Cr,Zn,重金属为低等潜在生态风险。2013年该倾倒区的生态风险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5月、10月、8月。掌握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环境污染程度对于海洋倾倒区的科学使用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9月深圳铜鼓航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较低,属于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属Pb、Zn、As的污染,所有站住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5,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各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3.
张亮  曹丛华  任荣珠  孙滨  宿凯  林森  屈文 《海洋通报》2011,30(2):235-239
根据2009年9月岚山港海洋临时倾倒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倾倒区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倾倒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和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表明该倾倒区的生...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海洋生态是否安全是准确把握海洋开发程度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剖析了海洋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海洋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选取指标及确定权重,对于2001-2010年的海洋生态安全总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海洋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在曲折中上升,但在2003年和2009-2010年又略有下降,中国海洋生态安全目前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5.
2011 年对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含量进行了调查, 采用Muller 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 对该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As 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33.3%的站位Cu 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单因子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计算污染程度排序一致, 均为Cd>Pb>Cu>Zn>Cr>Hg>As;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重金属对天津近岸海域生态风险构成的风险程度排序为Cd>Hg>Pb>Cu>As>Cr >Zn, 天津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天津北部近岸贝类增养殖区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了2012-2013年该区域多介质(水体、沉积物及贝类)中重金属的含量。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单因子评价法及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本海域海水中重金属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均符合《沉积物标准》一类标准;2012-2013年的潜在危害指数均为轻微水平;2012-2013年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013年贝类生物中重金属含量较2012年明显降低。综合各项评价结果,尽管天津北部近岸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满足功能要求,但应该重视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3种方法,研究和评价了2012年和2013年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山东近岸海域94%以上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山东近岸海域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HgAsCdPbCuCrZn(2012年)和HgCdAsPbCuCrZn(2013年),Hg在个别站位达中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主要污染因子;50%以上站位As含量介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拿大沉积物质量基准的TEL—PEL之间,表明负面生物效应偶尔发生。应加强对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和As的监测,重点关注二者相对高值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负面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推动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研究工作,本文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黄河口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了2007年~2009年黄河口区域的综合承载力状态。结果表明,2007~2009年黄河口区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0.44~0.52之间,综合承载力状态处于满载状态。其中,2007年所受的压力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海水养殖面积较大,岸线利用强度过大;状态指数在0.43~0.51之间,主要表现在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较差,海域污染面积比例过大,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响应指数在0.39~0.54之间,表明人类对黄河口区域的压力和状态均采取了一定的响应措施,但响应措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和环境保护支出及基础设施支出所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为提高黄河口区域综合承载力状况,需要优先控制海水养殖规模,降低自然岸线的利用程度,防治海域无机氮污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9.
广东惠州海域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本文分析了2018年夏季惠州20种海洋鱼类体内Cu、Pb、Cd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FI)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探讨了栖息水层、食性对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8年夏季惠州海域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与春季相同,皆为Cu>Pb>Cd;夏...  相似文献   

10.
路文海  曾容  向先全 《海洋通报》2013,32(5):580-585
从海洋生态健康的内涵出发,将生态文明纳入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从产出效率、功能多样、生态文明和压力胁迫四 个方面共14 项指标构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 年天津、福建、山东3 个沿海地区生 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天津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0.67,需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消纳污染、改善海洋环 境质量、提供初级生产力等各项支持服务功能,福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指数为0.57,需加大海洋科研投入力度,加强海 洋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强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预防治理,山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健康指数为0.66,需加强海域资源的集约利 用,减轻陆地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和负效应,降低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风险。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2011年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对沉积物的Hg、As、Cu、Pb、Cd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Cu和Pb的含量相差不大,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重金属元素,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As、Cd、Hg,5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也略有不同。5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u、As、Cd、Pb、Hg,Cu含量近3年来污染指数均大于0.79,应引起重视和加强监测。5种重金属的单个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Hg、Cu、Pb,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也为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文章基于2017年3月辽东湾西北部12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Hg、Cu、Pb、Cd、Zn、Cr、As)的测定,对辽东湾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SPSS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方法评估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的程度。结果显示:(1)辽东湾西北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只有Cd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Zn、Pb、Cu,汞和镉受人为来源控制最高;(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Zn、As、Cu、Pb;(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Cu、Pb、Zn、Cr,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在233.77~4785.15,平均1224.12,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文章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为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连云港倾倒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2年连云港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满足当前海洋功能区需求;重金属As、Zn和Cr存在富集现象,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HgCuPbCrZn,除近岸局部海域外大部分海域处于低等风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倾倒活动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9-04—2010-02对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内铜(Cu)、铅(Pb)、锌(Zn)、镉(Cd)、汞(Hg)、甲基汞(MeHg)和砷(As)的含量水平,就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食用贝类中重金属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3级,平均分别为1级、3级和2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这表明该海区重金属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Pb,Cd,Hg,MeHg和As的日摄入量(DI)值分别为15.67,62.02,0.001 8,0.001 6和0.188μg/(人·d),摄入量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食用贝类中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科学有效地评价胶州湾生态安全程度,是胶州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基于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对2007—2016年胶州湾生态安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对影响胶州湾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在2010—2013年略有下降,并在2014年有大幅度的回升直至2016年。生态安全指数在0.4~0.6间波动,整体处于"一般"的生态安全状态。最后,文章提出通过坚持控制入海污水排放量和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海洋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胶州湾生态安全保护相关法律制度,注重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等方式来促进胶州湾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2009年春、秋两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共25个采样站位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8.0~32.1、4.3~56.9、20.0~102.6、0.12~0.34 mg/kg;Cu、Pb、Zn和Cd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渤海重金属背景值.在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元素平均含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Cd的风险等级已经达到"中等",Cu、Pb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于"中等",近岸及河口等海域的生态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和Zn属于0级污染,Pb和Cd属于"轻度"污染.因此,作者建议应控制该海域近岸养殖区密度和减少养殖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TOC含量对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姚海燕  赵蓓  刘娜娜 《海洋通报》2012,31(3):341-346
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过程与发展中,面临着沉积软土地基不稳定、土壤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滨海湿地植被退化、近海海水污染和渔业资源衰退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海洋产业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制约着滨海新区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提出了采用加筋垫层对沉积软土地基浅层进行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盐碱化、保护湿地、治理近海海水污染、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等改善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5年8月莱州湾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调查资料,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主成分分析等4种方法,分析了莱州湾重金属含量空间污染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确定了关键重金属污染要素,并探讨了关键污染要素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Cu、Pb、Zn、Cr、Cd、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0、16.1、50.6、36.5、0.2、0.034和10.4 mg/kg,其中Cd、Hg和As的含量存在不同数量的站位高于海洋沉积物第一类质量标准值和渤海沉积物背景值及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现象。与中国近海沉积物相比,莱州湾金属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湾的中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其中Hg和Cd总贡献率最高。Hg、Cd和As为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关键要素,它们的含量均高于19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海南万宁乌场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0年3月和9月对13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汞(Hg)、锌(Zn)、砷(As)、铅(Pb)、镉(Cd)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海水属于清洁状态;沉积物中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小于40,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低级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研究表明:海南万宁乌场海域海洋环境较好,重金属污染属于低风险级,对人类危害较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海域建设、海洋环评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N/C比值)的变动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Cr,Cu,Zn和As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站位受测各污染物均呈现中度污染,离岸站位为轻度污染,其中Zn累积最严重.单个污染物潜在生态危害参数表明,受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其中As和Cu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验证了此结果,对As和Cu累积具有明显的生态响应.N/C比值法对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评估结果与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对Cu和As元素的污染评估.结合生物群落分析,利用小型底栖动物两大类群数量之比(N/C)是一个简易可行的沉积环境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