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基于GIS技术,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宜建参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以预防地质灾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优先原则,构建了一套适合低丘缓坡土地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据此模型得到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宜建等级和适宜面积,为今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元谋县为例,应用元谋县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GIS软件生成海拔、坡度等数据的空间分布,结合2011年完成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出元谋县低丘缓坡区域土地资源总量,并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层次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给各个评价因子赋予权重的方法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建性评价体系,对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统计出元谋县内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49 133.15 hm2,占总低丘缓坡土地面积的41.16%。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GIS的低丘缓坡用地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勇 《东北测绘》2014,(1):113-114,117
结合辽宁省开展的低丘缓坡普查工作,通过对调查工序流程的总结,介绍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低丘缓坡用地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 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逐渐得到城市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两方面入手,以GIS技术为支撑,提出了一套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法作为评价方法、德尔菲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基于GIS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以改造前(2007年)的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2号地块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块处于“基本适宜”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讨论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昆明市为例,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BP神经网络技术支持下,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新方法。阐述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原则与体系,并提出了新方法的技术路线。最后以珠海市横琴岛为研究实例,基于GIS平台,利用BP模型,对横琴岛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村镇尺度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本文以常州市金坛区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区位、生态和土地转换适宜度四大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金坛区城镇发展适宜区分布与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结果能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提供依据,尤其在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布局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兰州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因子及其评价方法;并根据各因子对建设开发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强限制性因子和较强限制性因子。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梳理、判断、打分、评价,最终形成了市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结合武汉市金口新城总体规划,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用地适应性评价的GIS方法,并对其原理、工作程序以及所采用的软件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文中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在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安全因素和区位因素的条件下,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选择了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产生影响的8个主要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计算出评价区域的综合评价分值,把整个评价区域的综合分值平均分为4个等份,以此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得出高度适建区、中度适建区、低度适建区和禁建区4个等级的区域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市作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4年度不同数据源、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辅以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数据等相关资料,从低丘缓坡开发占用地类、建设施工、与未利用地规划吻合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分析,从而实现了土地利用开发的多尺度、多层次立体监测,为有效实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发展,本文基于GIS对浙江省海宁市尖山新区景观规划进行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域距离、距钱塘江岸线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建设用地距离这8个影响因子,确定相关因子的权重体系。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得到景观规划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1)用地适宜性最高的区域以东南部的工业区为主,该区域应充分运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深层次的景观规划;2)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以西南部工业区和中部中心城区为主,该区应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3)北部村庄区域以中等适宜性为主,应打造以生态为主的农村特色景观;4)低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内部山体区域,应对其山体进行合理保护,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全新的土地管理和资源利用工作,低丘缓坡调查目前正在全国积极开展。本文结合辽宁省低丘缓坡调查项目,简要介绍了低丘缓坡调查技术流程,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和手段,为其他各省市的低丘缓坡调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辽宁省低丘缓坡调查工程,简单论述了ArcMap软件在构建TIN、合TIN、裁TIN方面的应用和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现阶段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和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开发低丘缓坡是解决工业、农业、住房和城建等问题的解决方向。本文以辽宁省为作业区来介绍辽宁低丘缓坡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合理化与规划科学化的基础,本研究在系统分析了国内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某区域为例,展示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流程,以期为此地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模式逐步向"精细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精细农业"是在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和农作物群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管理措施和各项物资的投入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将GIS系统应用于土壤管理和农作物种植,将成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有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仁怀市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合理确定贵州喀斯特地区城镇扩展方向,在GIS的支持下,以贵州省仁怀市为例,文章选取地形地貌、开发利用条件、地质因子3方面6个单因子,构建该研究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仁怀市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建设用地和比较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仁怀在市中部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史冲 《北京测绘》2013,(5):61-64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综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及技术方法,探讨了GIS支持下,叠加分析、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应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