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红方 《地理教学》2010,(20):55-57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任何一节课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里的“意外”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相偏离的状况)。课堂“意外”处理好的话,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使老师失去了信心,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学机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对事物的喜好情绪。从心理学上分析,兴趣是一种需要的表现方式,是对客观事物带有强烈要求的特殊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动力,是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激素”,是引发学生注意之源。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眼中,无不将它视为学习入门的“先导”,开发智力的“能源”,人材成长的“起点”。从当前社会和学校中存在不重视地理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  相似文献   

4.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更多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这是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地理作业形式单一和以读图填图练习为主,以至于许多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甚至出见“以抄代做”的现象,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新课程教学中形成诸多的作业误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布置作业时,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孔海君 《地理教学》2006,(10):21-22
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过去我们往往认为,无论是教师的错误还是学生的错误,都是应该尽量加以避免和纠正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错误只要运用得当,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能发挥正常教学难以达到的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就初中学生来说,能把地理学好的不多,喜欢地理的就更少了。而讨厌地理学科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抱着“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你的事,别说我没教”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活动有始动和定向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设疑作为激趣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然而怎样“设疑”才能使初中学生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动力,并在其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推动作用,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不同点之一,表现在地理事实多一些,地理原理少一些。也就是常说的初中地理多讲“有什么”,高中地理多讲“为什么”。初中地理大量的“有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自身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的才艺,尽可能使单调的地理课堂变得生动、幽默,使学生爱屋及乌、爱我及“地”。比如,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我把我写得“中国地形赞”投影出来,用于新课导人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土壤”一课,按其内容来说相对枯燥,容易使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到这一课时就穿插了适用的诗歌谚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学生资源 教学游刃有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定 《地理教学》2006,(9):42-4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强调学生、教材、教师等都是教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吕美德 《福建地理》2004,19(1):61-63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对地理课却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的设疑置问,能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地理的动机,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增加求知欲望,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海洋资源”一节前,放映《大海啊,我的故乡》卡拉OK录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会促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海洋中有哪些丰富的资源,是怎样分布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如在讲“香港”一节前,放映《东方之珠》卡拉OK录像,使学生犹如亲临香港,对香港经济的繁华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知香港具体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初学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难就难在开头,即“行星地球”和“地球上的大气”两章。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从高中地理的学习开始,往往形成“两极分化”的格局,一极是部分“开头”开得好的学生,领悟到了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和技能,以后的学习可以说“一路顺风”,成绩保持得很好;而另一极则是部分学生在开头就被迎头一棒,进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开好这个头,让学生迈过“门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认为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课本内众多的地名,如教学不得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写不出、读不准、找不到、记不住、填不来”的困难,以致削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作法:  相似文献   

20.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