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鱼类为主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的保鲜保藏,和以水产品为原料的食用品、工业用品、农业用品、医药用品等的不同深度的加工处理及综合利用。由于动物水产品含水量大,食用的肌肉部分含有80%左右的水分,所以水产品比畜禽产品容易腐败,不易保藏。况且水产品生产又有着很  相似文献   

2.
1 现状与特点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既是全国重点渔业产区,又是重要销区,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水产品加工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却停留在“一把刀,一把盐,一只桶”的传统生产方式上。新中国成立后,水产冷藏加工业才悄然兴起,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虾仁、鱼片、鱼糜、冷冻包装、方便即食小包装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启升 《海洋科学》1999,23(1):33-35
1发展现状1.1国际研究进展1997年9月,在欧洲联盟(EU)的支持下,第四次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在意大利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向会议提交论文285篇,反映了当前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发展水平和方向。会议在意大利4个城市设立分会场,采取专题论文宣读、专题论文张贴和专题研讨等3种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如下:1.1.1宣读论文分为8个专题a.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发育生物学,细胞因子生物学,生物标记、共生、病毒(48篇);b.水产养殖(12篇);C.生…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r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俗称河鲀、廷巴、腊头、龟鱼等,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1]。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昂,在中国北方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形成养殖规模。目前国内外对红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最大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山东山孚日水有限公司主体工程,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于2005年9月15日在青岛经济开发区竣工。  相似文献   

6.
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文章从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研究入手,详细论述了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以及科技创新对前者的需求结构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浅海石油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胜利油田海洋通信的现状和发展,提出其发展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产鱼类养殖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历史回顾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短周期到长周期地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格局是“藻、贝、虾、鱼”的顺序。之所以表现出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趋势,并且海水养鱼业珊珊来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过去的经济基础薄弱,养殖技术低下。现简要回顾一下它的  相似文献   

9.
对食品工业及其重要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对食品添加剂、新型食品,功能食品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以来,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向着多品种和批量化方向发展,各特优种类不断增加,人工种苗为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提供大量苗源,科研教学单位的多项育苗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开始进入种苗规模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福建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14科30种,1999年大黄鱼的育苗量已超过3亿尾,其他年产种苗千万尾以上的海水鱼类有美国红鱼、花鲈、免状黄姑针、真鲷(春季生殖群体)和花尾胡椒鲷;年产种苗数百万尾的有黑鲷、勒氏笛鲷、断斑石鲈、免鱼和斜带髭稠等种类。石首鱼科鱼类已成为人工繁殖和育苗的主要对象。本文还针对福建海水鱼类增养殖的问题,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分析水产品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的消化特性,主要研究酶/蛋白的比值、pH值对模拟胃液(SGF)消化过敏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为从一种组成未知的商用复合菌中分离并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培养法,对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鉴定手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分别结合16S r DNA和18S r DNA序列的比对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另外,本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单菌种发酵试验以及多菌种混合发酵发酵试验,以游离氨基酸态氮为指标,以期筛选出发酵低值水产品制备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株菌,分别为a热带假丝酵母、b罗伦隐球菌、c枯草芽孢杆菌、d蜡样芽胞杆菌。且菌种组合acd发酵后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最显著,为8.276g/L。故可确定最佳发酵菌株配方为acd(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在不同冻藏时期的优势微生物,并且得到一个较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采用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冻藏1d、8d和20d条件下鲐鱼鳃体系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优势微生物及其中产组胺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鲐鱼鳃内的细菌多样性均较强;冻藏1天的鳃体系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优势为总数的77.5%,产组胺细菌如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较少;第8天优势细菌种群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a bacterium)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产组胺菌如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较前期数量有所增加;冻藏到第20天的优势种群为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沙雷菌属(Serratia),它们均是产组胺的菌群。鲐鱼中细菌多样性及其优势微生物的变化等全面信息可为了解鲐鱼水产品组胺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海污损生物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污损生物的研究包括生态学、附着机理和防除研究3个方面,其中生态学是基础,附着机理是核心,而防除研究则是解决生物污损问题的终极目标。回顾了中国南海多年来污损生物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该海区污损生物的主要生态特点,并从生态学角度、生物附着机理和防除手段的研究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洋资料浮标在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上交通、渔业生产、军事活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海洋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极为重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海上观测过程中,浮标随风、浪、流等作用产生复杂运动。浮标复杂运动的精确观测离不开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发展。浮标姿态信息,不仅是浮标及其搭载设备工作安全性可靠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浮标测量数据实时精准校正的重要保障。因此,浮标姿态测量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从工程实际的技术需求出发,对浮标姿态信息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研发新一代智能浮标观测技术提供有益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总结了热激法、降压开采法、化学抑制剂注入法、置换法和固体开采法5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利弊,从经济和社会角度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资料不仅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海洋地质资料是海洋地质资料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通过承担"海洋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示范"课题,对海岸带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示范和委托保管海洋地质资料服务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对项目的工作背景、工作方法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是以寻找深层油气为主要目标而设计的流程,在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浅层地质条件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时,需要针对浅部目标层进行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处理试验,发现影响浅层分辨率的处理参数与深层不同,从而确定了浅层处理中的最优参数;通过对琼东南盆地1 248 km2的三维地震数据利用不同偏移距进行处理,形成了3种地震数据体。通过对3种数据体的分析比较及综合考虑分辨率与信噪比后,选用偏移距250~1 650 m的数据体进行解释研究,确定浅层地质条件,评估潜在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