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箭 《海洋世界》2007,(3):56-63
从亚洲人的观点来看,达·伽马等葡萄牙人的成就,只从欧洲的局部观点来看才能成立,而如果把这一观点引用于其他地方或扩大为全世界则是行不通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福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发明 《台湾海峡》2001,20(4):490-495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开发海洋资源的优势、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提出了福建海洋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水团的有关概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将划分水团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水团内部特征的相对均一性及其与外部海水的明显差异性。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了水型、水团和水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用模糊集合观点定义水团及其核心、本体、边界与混合区的建议,并以1979年8月黄海和东海表层为例,给出了各水团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其核心、本体、边界、混合区及贴近度,按其模糊性排出了顺序。  相似文献   

4.
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的沉积环境是深水沉积还是浅水沉积,这两种观点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焦点主要是关于对观音桥段介壳化石的不同认识。在数十年的学术讨论中,双方都试图从不同方面来证明各自的观点,但至今依然没有得到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通过对古生态学、沉积速率、海平面变化、砾屑灰岩成因讨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为深水沉积的观点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系统观点分析了海南海岸带资源结构和开发条件,提出了依托港口,建立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心,以此为龙头,带动旅游、矿产、热作、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海南五大经济片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歌海盆地是在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缝合线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奇特的地质现象与复杂的动力学背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中国东部裂陷式"观点、"左旋走滑"观点、"右旋走滑"观点、"先左旋后右旋"观点。通过对该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沉积学综合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受印-藏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地幔上涌的影响,主要经历了古新世—早渐新世左旋拉分、晚渐新世—中新世热沉降、上新世—第四纪右旋拉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研究的1个焦点.本文首次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自适应数值模型.由于所设计的自适应网格既与边界适应,又在水深变化急剧的东海陆坡处得以加密,从而使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斜压模式克服了跨越陆坡计算这一难题,并以期获得更为精确的数值研究成果.该模型基于Lagrange时均观点,而非Euler观点.它可计算海域三维斜压流场,从而得到其风生-热盐-潮致Lagrange环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及现有的数值研究结果比较,合理可信.其中黄海暖流的起源问题,计算结果与传统观点相悖,而与近期实测结果一致.本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研究的1个焦点。本文首次建立了东中国海环流自适应数值模型。由于所设计的自适应网格既与边界适应,又在水深变化急剧的东海陆坡处得以加密,从而使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斜压模式克服了跨越陆坡计算这一难题,并以期获得更为精确的数值研究成果。该模型基于Lagrange时均观点,而Euler观点。它可计算海域三维斜压流场,从而得到其风生-热盐-潮致Lagrange环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及现有的数值研究结果比较,合理可信。其中黄海暖流的起源问题,计算结果与传统观点相悖,而与近期实测结果一致。本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弧陆碰撞研究及其地层沉积构造研究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研究历史沿革与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将1977年颜沧波有关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研究的观点与30年后黄奇瑜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同时介绍了反映台湾及其邻近地区典型板块构造弧陆碰撞运动的地层沉积构造综合研究年表。  相似文献   

10.
加快青岛市港口物流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并发挥巨大作用。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是2l世纪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的观点,并提出了加快青岛市港口物流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为一断陷盆地,棋盘格式构造起着主要控制作用。燕山运动晚期奠定了构造格局,全新世海侵形成了今日海湾面貌。该文对盆地形成的火山成因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指导本区域找水、找矿、预防地震等灾害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原湖泊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志明 《海洋与湖沼》1981,12(2):178-187
西藏高原湖泊是我国最著名的湖群之一,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冈底斯山以北昆仑山以南,湖泊更为密集。本区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湖群。其性质独特,早为中外学者所注意,但对其成因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贮藏食物时习惯以0℃为基点,把0℃以上的贮藏温度称为冷藏,0℃以下的贮藏温度称作冷冻。这一观点持续多年,直到30年代英国托里研究所提供的研究结果认为,低于冻结点的温度才是理想的冷却温度。基于这一观点,从60年代起,加拿大、日本的内山均于1984年先后提出了微冻(Partial-Freezing;PF)保鲜方法,并对其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鱼类的微冻保鲜是在贮藏温度略低于冻结点温度(-3±0.5℃),使鱼体中部分水分冻结,从而达到保持鲜度的一种保鲜方法。据沈月新等的观点(1986),鱼类微冻保鲜的期限要比冷藏保鲜长1.5~2倍,保鲜所用设备简单,成…  相似文献   

14.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围海造陆填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填土工程中将海底的淤泥和吹填料中的淤泥聚集在一起,最终将新形成的陆域分离成以粗粒土为主的非软土地基和以淤泥质土为主的软土地基两个区域,继而可以针对各分区的地基选用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的围海造陆填土技术观点;基于土力学的强度理论和水力吹填的分选性,提出了能够实现填土技术观点的思路与基本条件;将本文提出的围海造陆填土技术观点、陆域形成填土技术成功应用于日照岚山港区围海造陆工程。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数字地球的概念出发,根据海洋科学的发展要求,详细论述了数字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发展关键。并提出了海洋科学的新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理论,从而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数字地球的建立有一个协调和统一的认识观点。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台湾海峡新生代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划分出海峡及两侧两大断裂系,探讨了断裂系的形成演化过程,阐明了断裂构造的形成演化与海峡裂谷演化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海峡裂谷的演化模式。文中对NW向断裂折射平移和扇状收敛的首次发现,为弧陆碰撞引起海峡裂谷封闭的观点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水团的有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划分水团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水团内部特征的相对均一性及其与外部海水的明显差异性。用模糊集合讨论了水型、水团和水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用模糊集合观点定义水团及其核心、本体、边界与混合区的建议,并以1979年8月黄海和东海表层为例,给出了各水团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其核心、本体、边界、混合区及贴近度,按其模糊性排出了顺序。  相似文献   

19.
由于认识到深水储层中富存烃类,碎屑岩深水扇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兴趣。近年来,碎屑岩深水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新进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提出的新观点,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观点包括:碎屑岩深水扇不仅在低位体系域时产生,在沉积供给充足的高位体系域时也能够出现,但有时即使低位体系域时也不能形成深水扇;碎屑岩深水扇通常为浊流成因,但也有一些为碎屑流引起,其内部向上变粗或变厚的反韵律不明显。基于这些新观点,一些新的深水扇模式被提出,这些新的碎屑岩深水扇的模式对其形成和性质的因素,如海平面变化、构造、沉积速率、深水扇类型和性质等,考虑更加全面。结合这些新的认识,提出的深水扇模式包括:富砾、富砂、泥砂混合和富泥型模式,而每种又根据物源的性质分为点物源,线物源和多物源、这些模式考虑因素更加全面、精确,更能反映深水扇的实质,它是深水烃类勘探预测砂体分布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华南沿海构造下沉或海面上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某些地质现象的误断,华南沿海长期被认为是典型的上升海岸,新的调查资料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华南沿海以区域构造下沉为主要趋势.本文在列举了构造下沉的证据之后,用板块构造的观点解释了该区海岸构造下沉的热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