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航北极,1999年7月1日上午从上海浦东新区外高桥码头启航。至此,拉开了我国涉足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政府行动的序幕。我国科学考察史上将留下辉煌一笔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酝酿于80年代末,90...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0,(7):5-5
<正>继1999年、2003年、2008年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执行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北极考察队已经组成。应厦门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6月25日从上海出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4.
海洋科学考察船是开展海洋科学考察研究最为根本的支撑平台,其运行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且直接关系到海洋科学考察的水平与实效。文章针对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的运行管理,从科考船基本情况、科考船运行管理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及其与船载科学服务的协同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解析,以求为我国科考船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浅谈加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于探索地球科学规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造福人类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数据是极地科学考察重要的成果和资源,加强其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数据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数据管理方法和经验,提出加强极地科学考察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 )的记录;2.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是10年来国际上规模最大、科学最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1.我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她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难忘航行.即我国对南极的第16次科学考察。“雪龙”号以其铸就的“大无畏”的坚韧之魂,历尽难险于2000年4月5日胜利返航上海。本文以独特视角和经历披露了此次航行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特殊感受。作者为南极科学考察航次海洋气象预报组组长,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的,是我国极地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利用“大洋一号”首次获得深海视像资料据报道,载有中外科学家00多人的我国“大洋一号”深海科学考察船,经过140多天的科学考察,于1995年12月门日顺利返回祖国。此次“大洋一号”执行的航次对位于东太平洋海盆的经联合国批准登记的我国旧万km‘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正>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2.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3.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研究船由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9000万元建造,1996年投入使用。该船建造时,借鉴了国际上第三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先进设计思想和建造经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居性、经济型和安全性,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1日~9月9日,我国政府首次组织科学考察队赴北极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以及北太平洋白令海进行了为期71d的科学考察。此次科学考察由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选派的科技人员以及来自国内外新闻单位的记者组成,同时还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台湾的科学家参加(总人数:124人,包括船员)。1 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是俄罗斯制造的,总长167m,型宽22.6m,最大船速18kn,续航能力20000nmile,配备…  相似文献   

15.
卓冉 《海洋世界》2011,(2):78-80
2010年11月11日,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正式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也再次收托众望,拔航起程.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进行极地科考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 "雪龙"号已先后26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19-08-10—09-27,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该航次采用的考察船为"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这是我国首次利用非破冰船抵达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本航次在中央航道区域、楚科奇海、白令海等我国传统北极考察海域,以及东白令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新拓展的海域,进行了包括重点海域断面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联合组织的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已于1987年5月17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我所水文、地质、生物室和器材处等单位共有5人参加。他们除参加扩建、完善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中心任务外,还进行了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南大洋科学考察和试捕磷虾等项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大洋一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举办报告会。以“民族的伟业-时代的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生动地展现了大洋环球科学考察的历程,展示了我国大洋科考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环球科考取得的重要成果,真实地描述了“大洋一号”船员和科考队员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现了“大洋一号”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9.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3):F0003
2月28日,由10位大学生组成的我国首支大学生北极考察队从北京出发,前往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雪龙”船全体同志以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为使命,以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为指针,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极地科学研究中心”为目标,发扬“爱国、爱船、团结、奉献”的“雪龙精神”,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险象环生的工作条件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先后执行了8次南极考察任务和2次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14万海里,浮冰区航行2万海里,破坚冰200余海里,创下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单船一年走航南、北两极3个航次的先例;开辟了上海至北冰洋航线;2003年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纵深北极破冰达80°15'N,突破了我国破冰最高纬度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