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沉积盆地演化与旋回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刘和甫 《地球科学》1996,21(4):345-356
中国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克拉通盆地,裂陷盆地,压陷盆地和走滑盆地4大类,这些盆地的上受联合大陆形成和裂解两大构造阶段所影响,在空间上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造域两大构造体系所制约,中生代和新生代盆地形成与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克拉通边缘盆地之间存在反转性,再生性和新生性。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及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远生  韩欣 《现代地质》1999,13(2):232-234
滇中地区是扬子地台元古宙地层发育的典型地区,包括云南东川、罗(茨)武(定)、易门、元江4个区段。早元古代地层为大红山群,其与太古代底巴都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中元古代地层为昆阳群,晚元古界包括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其中中元古代昆阳群按“倒层”观点分为下亚群...  相似文献   

3.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吐哈盆地气候、地貌景观、地下水动力学、大地构造及构造、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含矿目的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吐哈盆地北部与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了南凹陷、南湖凹陷等)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与盆地南北动力学演化的差异有关。依据盆地构造沉降、构造层序、受板块运动影响等特征,认为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演化阶段(C-T)挤压型前陆盆地沉积阶段奠定了盆地南北构造演化差异的基础,对中新生代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影响深远;第四阶段(J-K)弱伸展型断陷盆地阶段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五阶段新生代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E-Q)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富集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5.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肃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并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湖盆充填序列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湖盆萎缩关闭三个演化阶段.研究证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盆地研究成果, 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 从岩石圈板块作用、岩石圈深部作用和岩石圈表生作用3个方面, 兼顾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确立了盆地新的分类原则, 由此深入研究了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类型, 并进一步阐述了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在盆地分类中, 首先主要根据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岩石圈板块作用环境、深部作用环境以及表生作用环境来划分大类; 再根据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动力学过程如构造作用(伸展、挤压或剪切过程)、热力作用及重力作用进行主要类型划分; 再根据盆地的基底性质和地壳类型(如陆壳、洋壳或过渡壳)以及盆地的沉积充填史和构造古地理等(如海相盆地、陆相盆地或过渡相盆地)细分亚类。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类型主要包括: 单一构造或热体制下盆地演化时的原型盆地类型、单一重力体制下盆地演化的原型盆地类型、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叠合盆地类型以及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残留盆地类型。在单一构造或热体制下, 从板块作用或壳幔作用角度原型盆地动力学类型主要划分为:伸展盆地(陆内伸展盆地、陆间伸展盆地、大洋伸展盆地和弧后伸展盆地), 挠曲盆地(弧后挠曲盆地、周缘挠曲盆地、陆内挠曲盆地), 走滑盆地(走滑伸展盆地、走滑挠曲盆地)以及克拉通盆地(克拉通退缩盆地、克拉通扩展盆地和克拉通迁移盆地); 单一重力体制下原型盆地动力学类型有负载盆地和撞击盆地;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的叠合盆地动力学类型有叠加盆地和复合盆地; 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残留盆地动力学类型有伸展隆起下局部沉降引起的残留盆地、推覆褶皱隆起引起的残留盆地、俯冲至局部碰撞引起的残留盆地及周边抬升隆起引起的残留盆地。关于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包括: 岩石圈的板块作用机制, 岩石圈的深部作用机制以及岩石圈的表生作用机制。岩石圈的板块作用机制包括板块伸展、挤压和剪切作用; 岩石圈的深部作用机制包括软流圈与超级地幔柱对岩石圈的作用, 尤其是壳幔作用; 岩石圈的表生作用机制也很重要, 包括盆地的重力作用、大气作用、海洋作用和生物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 可以为研究整个岩石圈演化、壳幔作用、地球动力学过程以及成藏成矿机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同时, 对于沉积盆地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勘探和开发, 以及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盆地自晚三叠世-白垩纪具有比较典型的碰撞前陆盆地特征。该时期盆地的地层、沉积相类型及时空展布、沉积旋回和沉积边界的迁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盆地的沉积地层多以山麓相、河流相为主,尚有少量滨浅湖相沉积,具近物源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具有沉积范围小-大-小-大的规律;沉积旋回呈现了浅-深-浅的规律;沉积边界和沉降中心不断向北和北东方向迁移。这些规律反映了十万大山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即晚三叠世碰撞逆冲活动启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早、中侏罗世造山活动强烈,盆地沉降幅度大,物源供应充足;晚侏罗世造山活动减缓,盆地相对萎缩;白垩纪造山活动再次加强,盆地处于第二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8.
盆地演化与地球动力学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甫 《地学前缘》1997,4(4):233-240
盆地演化受地球演化节律所制约,节律由多层次构城。地球动力学旋回主要有3个级序:1.超级大陆旋回,主要由羽柱构造的地幔对流动力学所控制,产生超级大陆的裂解和拼合,形成全球性同步隆升与沉降的克拉通盆地;2.地槽旋回或造山旋回,主要由板块构造的岩石圈运动学所控制,按威尔逊旋回进展,发育各类盆地和造山带,形成“区域性”穿时开合与“非对称”互补;3.褶皱幕或裂隙幕,主要由地体构造与拆层作用几何学所控制,产生  相似文献   

9.
十万大山地区构造演化和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盆地地构造演化过程为:在华夏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弧间洋盆基础上,经东吴、印支和燕山期碰撞造山运动,形成晚古生代-中生代前陆盆地,又经过短暂的弧后陆内裂谷阶段,形成了喜马拉雅期右列张扭性盆地。共原型盆地经历了镀嵌、交错、披盖、再镶、交错、披盖、再镶嵌等四个叠置过程。其构造发展由正反转向负反转变化,以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后保留的基底部分卷入的冲断-推覆构造形成占主导,并发育典型的楔状前陆盆地、斜坡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吐哈地区区域应力场性质的基础上,把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重点阐述各阶段的受力性质、原型盆地类型、沉积环境、沉积厚度及原型盆地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
盆地动力学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的浅层组成部分,是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两级圈层相互作用的浅部表现形式。沉积盆地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不同类型化石能源、沉积型层控矿产、砂岩型铀矿等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探提供直接依据,而且可以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重大构造事件、全球环境变迁及气候演变提供丰富资料和详细证据。当代盆地分析不断从单一沉积学分析拓展到综合分析,从静态要素分析拓展到过程和动力机制分析。盆地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3部分,即以沉积学分析为主的盆地充填动力学、以构造地质学分析为主的盆地形成演化动力学和多学科交叉的盆地流体动力学研究。近10多年来,盆地动力学研究在深水沉积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源-汇系统、源区剥蚀过程及其深部响应、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及盆地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酒西白垩纪盆地沉积构成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白垩纪盆地是酒西含油气盆地的一个单型盆地,发育了冲积扇、水下重力流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近岸水下重力流扇-中深湖-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沉积体系组合型式。依据等时界面,将湖盆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相对应于初始裂陷、扩张裂陷-热衰减沉降和湖盆萎缩关闭3个演化阶段。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燕山运动等远程应力作用控制着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盆地演化与地球动力学旋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地演化受地球演化节律所制约,节律由多层次构成。地球动力学旋回主要有3个级序:(1)超级大陆旋回,主要由羽柱构造的地幔对流动力学所控制,产生超级大陆的裂解和拼合,形成全球性同步隆升与沉降的克拉通盆地;(2)地槽旋回或造山旋回,主要由板块构造的岩石圈运动学所控制,按威尔逊旋回进展,发育各类盆地和造山带,形成“区域性”穿时开合与“非对称”互补;(3)褶皱幕或裂陷幕,主要由地体构造与拆层作用几何学所控制,产生盆地内各种构造样式和沉积样式,形成地方性的穿时递进变形,发育幕式变形和幕式沉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白垩纪地层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长洲  孙亚力  张立明 《安徽地质》2007,17(4):241-243,269
合肥盆地白垩纪地层分为二统四组,岩性特征明显,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和张八岭造山带.白垩纪初期在大规模右旋走滑拉伸条件下的伸展变形,导致地下热能释放,形成盆地.早白垩世由于盆山幕式构造作用和深断裂的走滑作用,造成盆地的差异性隆升.晚白垩世合肥盆地转入应力松驰、整体不均匀抬升的坳陷初始阶段.末期由应力松驰转为受SW-NE向挤压应力的发展阶段,形成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6.
洞庭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洞庭湖盆地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三个地壳发展阶段。武陵、雪峰至加里东期(即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末)为强烈活动的地槽构造阶段。这个时期地壳以强烈的褶皱运动为主,从而在中、晚元古代地层中形成了长线状,紧闭型的褶皱和压性断裂,并出现岩浆活动和区域性的浅变质现象。这套强烈褶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之后,晚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又接受沉积的。泥盆纪-早二叠世,该地区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随着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该地区转变成弧后盆地;早三叠世-侏罗纪,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的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在碳酸盐台地沉降阶段,发育砂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成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随着逆冲体向西推进,沉积地层也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陆中期阶段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和晚期的磨拉石促进了早期烃源岩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十万大山盆地具备了典型前陆盆地的生烃成藏地质条件,因而该盆地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8.
西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西昌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及区域地质的研究,将该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为两大阶段:早、中三叠世以拉张为主的块断差异升降阶段和晚三叠世至今以挤压为主的盆地形成与演化阶段。前者控制了区内海相层系的分布;后者可进一步分为前陆盆地形成阶段、盆地形成和发展阶段、盆地萎缩阶段和盆地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主要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良杰 《地学前缘》1997,4(4):318-324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等构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化为挤压体制下的盆地,最终以构造反转结束。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分为6个二级演化阶段,即震旦一奥陶纪克拉通内裂隙盆地发展阶段,志留-泥留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石炭-二叠纪弧后  相似文献   

20.
对合肥盆地中部肥西县打子塘地区圆筒山组砂岩(J2y)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其FT年龄为(32.5±2.4)Ma(22个颗粒的平均),明显小于其地层的年龄(176~168 Ma);围限径迹长度为(12.43±0.18)μm(126个径迹长度的平均值),为单峰式分布。模拟热史主要为5段:距今176~152 Ma,冷却速率为-21.4℃/Ma;距今152~85 Ma,冷却速率为-0.1℃/Ma;距今85~32 Ma,冷却速率为1.4℃/Ma;距今32~10 Ma,冷却速率为1.6℃/Ma;10 Ma至今,冷却速率为5.0℃/Ma,这5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沉积物快速沉降加热、盆地趋于构造热稳定、盆地较快速抬升冷却和快速抬升冷却等演化阶段。沉积物快速加热阶段(176~152 Ma)反映了大别造山晚期山根拆沉阶段与盆地挤压、快速沉降和加热作用,构造热稳定阶段(152~85 Ma)反映了大别造山带热隆伸展和岩浆作用,冷却阶段(85~25 Ma)代表了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张作用与区域性断陷伸展(K2—E)取代热隆伸展体制与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最后一阶段(25 Ma以来)则为合肥盆地的挤压抬升、快速剥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