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计算作物蒸散量的公式,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需水量;通过田间示范得出,膜下滴灌节水效果最好,其次是喷灌、再就是管灌。给出了蔬菜作物的平均需水灌溉量和不同节水模式下的灌溉量,并进行了节水灌溉调控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按照作物需水和气象服务调控灌溉,不用投入资金可节水40%左右;工程节水加作物需水气象服务调控灌溉节水40%~70%。工程节水结合作物需水调控灌溉为最有效最经济的节水灌溉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生长的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分析苹果年度生长期内适宜补灌期,为苹果生产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河北省内丘富岗苹果和素有"太行山第一驿站"之称的顺平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参考作物系数法,进行苹果需水量计算,分析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结果表明,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年度生长期需水量呈阶段性线性下降,幼果期-着色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需水量80%,萌芽-开花期和成熟落叶期需水量分别占10%。顺平和内丘全生长期多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均在0.7以上,中部(顺平)水分适宜度优于南部的(内丘),且2011年以来水分适宜度显著优于1981-2010年的;果实膨大期、着色期、成熟-落叶期水分适宜性较好,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水分适宜度均小于0.5,降水不能满足果树此阶段需水要求,尤其是幼果期,水分适宜度最差。因此,苹果适宜补灌期为春季3月下旬-5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了盆丘中陵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日耗水量及水分盈亏值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不同台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干旱情况。指出(1)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抽穗)水分亏缺多达24.8~32.4mm,各台地小麦普遍发生干旱,以二、三台地更严重:(2)玉米需水关键期多夏旱,频率高达40%~60%。容易导致玉米受旱;(3)小麦有最少需水期与最多需水期之分,玉米则只有最多需水期,但玉米对水分反应更敏感;(4)提出了该地区抗御土壤——作物干旱的若干气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玉米、花生是我区主要的旱地作物,一般无灌溉条件,其生长发育需水主要靠自然降水,因此,降雨量特别是作物需水关键期降雨量的多少,常常左右着产量的高低。以玉米为例,据分析,5月中旬至6月上旬(百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AO-PM公式,计算了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区的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加,最大值在极端干旱的安西及敦煌一带,为515mm;最小值在徽县及成县盆地一带,为282mm。农作物全生育期日需水量呈单峰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需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对于雨养农业区,考虑到土壤水库的供水作用后计算的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更接近于实际状况,虽然玉米的需水量大于小麦,但由于其关键需水期和最大需水期与降雨时段相吻合,其水分供应状况反而优于小麦。而对于灌溉农业区,虽然目前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上可以满足其流域内作物需水量,但实际已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6.
利用且末县江尕勒萨依地区的气象资料,进行了高原香蒜种植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尕勒萨依地区种植高原香蒜的温度、光照、热量条件都符合各生育期的需求,自然降水条件和水分需求之间虽不能形成适宜搭配,但是在江尕勒萨依种植大蒜均需采用灌溉的方式,只要掌握大蒜需水期和需水量可以进行人为控制,适宜其生长。灾害天气中霜冻和大风天气对香蒜的生长影响不大,7—8月份的高温天气略有影响,但是持续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简阳、乐至、雁江、安岳4站点1961~2006年46年降水资料,以资阳玉米关键期(抽雄前20天)需水指标为依据,分析了5~7月逐时段(20天滑动累计)的降水保证率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资阳玉米种植气候适播期布局。结果表明,玉米播期安排在4月中旬前后,需水关键期遭遇干旱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及蒸腾系数建立玉米需水量模式,并通过该模式计算出通化市玉米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其结果与农业生产实践基本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对通化市农田水分盈亏量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并给出阶段灌溉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简阳、乐至、雁江、安岳4站点1961~2006年46年降水资料,以资阳玉米关键期(抽雄前20天)需水指标为依据,分析了5~7月逐时段(20天滑动累计)的降水保证率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资阳玉米种植气候适播期布局.结果表明,玉米播期安排在4月中旬前后,需水关键期遭遇干旱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冬小麦水分亏缺状况及其灌溉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冬小麦是旱地作物,它既需要水分,又怕水分过多。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的气象因子是水分。文献[1]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较少,仅约200毫米,除川西平原稍感不足外,大多水分有余,需水关键期内亦感水分不足,西部亏缺程度尤甚。我省部分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定性描述,并未考虑水分(包括灌溉)与小麦产量的定量关系,其研究成果难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鲁中地区冬小麦水分盈亏及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单作物系数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利用美国农业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指数(CWSDI)和灌溉需水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5 a来,鲁中平原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呈弱的减少趋势,山区呈增加趋势;拔节—乳熟期是需水量最大的阶段,呈减少趋势,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有效降水量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拔节—乳熟期呈增加趋势,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除平原地区的越冬期外,其它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CWSDI全生育期呈减少趋势,乳熟—成熟期减少幅度最大,自中部向南北两边递减。为满足冬小麦需水要求,全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515 mm,呈上升趋势,强度中心在西部地区,拔节—乳熟期是灌溉需水量最大的阶段,呈减少趋势,返青—拔节期是增加趋势最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旱作春小麦农田蒸散与能量平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蒸渗计等仪器设备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旱作春小麦农田的蒸散耗水状况。得在降水基本正常的年份,农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农田休闲期蒸发耗水约占期间降水的70%。旱作小麦的实际蒸散耗水峰值期与小麦生理需水峰值期并不一定吻合。与有灌溉条件的春小麦相比,平均日蒸散量偏小。各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系数与平均日蒸散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地表能量平衡分析表明:潜热耗能占主导地位,乳熟-黄熟生育时段以感热、潜热耗能为主的出现几率各为50%。由于旱作春小麦株冠不能完全覆盖棵间裸地,地表向下的热量传输耗能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冬小麦、夏玉米和春谷子各主要生育期的需水情况及降水差额,找出缺水期。并分析缺水期人工增雨的条件,从而给出适于实施人工增雨的时段。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鲁豫地区小麦优化灌溉的农业气候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顺清  焦仪珍 《气象学报》1992,50(3):320-326
根据巩县和泰安4年小麦水分试验资料,分析确定了冬小麦最佳耗水量。从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贮水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麦田水分状况的各种因子,得出全生育期水分供需差。进而根据小麦阶段耗水的差异和麦田水分动态分析,确定了小麦适宜灌溉期。在上述基础上得出该区小麦优化灌溉方案,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该方案可行,具有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广元枯水季农业用水盈亏分析及水资源潜力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广元枯水季节(11~5月)的农业需水及农业用水盈亏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年景下,枯水季水资源能够满足同期农业生产用水;枯水年,农业用水存在较大亏缺:无论是正常降水年还是枯水年,枯水季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小春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必须实施全面灌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广元枯水年枯水季开源节流措施和水资源潜力挖掘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苗期及拔节生长前后光热充足,气象条件有利于生长发育,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②农田底墒较好,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较充沛,南疆灌溉用水有保证。③抽雄和开花吐丝期间,大部春玉米区无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浙江省为我国的重要麻区之一,因受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尤以7月和8月上旬遇有干旱时,正值麻株旺长,需水迫切之际,而自然降水在多数年份仅为麻地腾散量的30—60%。因此,浙江的主要产麻区如萧山、余杭、上虞和海宁等地,夏旱时就需要灌溉麻地,并已久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黎锦祥 《气象》1985,11(11):22-23
我县夏玉米的产量较高,但是不稳。据调查分析,夏玉米产量不稳的原因是气候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夏季降水不匀,发生早涝灾害造成的。 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水的规律是:播种时需水较多些,以利于出苗;到苗期(从出苗到拔节前)需水要少些,有利于蹲苗,在抽雄前15天到开花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垦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这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地突出的气候特点。垦区拥有耕地300多万亩,其中灌溉面积占260万亩左右。农业水源主要依靠河水灌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石河子尤其如此。地多水少,供水不足,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与作物需水极不平衡。河水的丰枯和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